简介: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AAD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ALI的发生严重影响了AAD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因此,AAD并发ALI的预防和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AAD患者围手术期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并未封闭夹层远端破口,假腔血流可持续存在,导致主动脉无法重塑甚至发生夹层进展。尤其是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内膜瓣已发生增厚和纤维化,主动脉重塑更加困难。研究结果显示,远端破口的存在可增加患者发生远期主动脉事件的可能性。对于部分高危患者,进行传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同时,有必要对远端破口进行处理。现有的远端破口腔内治疗方法包括PETTICOAT、STABILISE、覆膜支架、开窗或分支支架、假腔栓塞、封堵器、Knickerbocker等。但多数方法报道的病例数极为有限,其适用范围及疗效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精细化制定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策略和母儿结局。12例患者年龄为(29±5)岁,发病时间为孕16周至产后1个月。12例妊娠合并主动脉A型夹层孕妇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产褥期患者优先妊娠,分娩后再行主动脉修复;4例患者优先主动脉修复;5例患者进行同期接生联合主动脉修复。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妊娠期合并主动脉A型夹层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成人主动脉弓双弓畸形合并夹层是罕见的大血管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待明确,CT影像学表现多为双弓合并弓降部夹层动脉瘤征象,多数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并突发胸背部疼痛,临床治疗方法无统一规范。本文报道我中心收治的3例成人主动脉弓双弓畸形合并夹层诊疗情况,结合已发表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作总结和回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CAD)CTA表现特点、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急诊入院的15例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A特征,按照Kim分型法分为内膜型(Ⅰ型)和血肿型(Ⅱ型)。出院后定期随访并复查CTA,分析各分型ICAD影像学转归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肠坏死、动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CTA形态特征中,A型4例,B型3例,A型7例,B型1例。内膜型(Ⅰ型)患者合并分支累及2例(28.57%,2/7),血肿型(Ⅱ型)7例(87.50%,7/8);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为(4.7±1.1)分和(7.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间,4例 A型中3例病变部位出现瘤样扩张;2例 B型转变为 A型,7例 A型均完全重塑,1例 B型转变为 B型。结论症状性ICAD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大量进食和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可能是ICAD的诱发因素。以血肿为主要表现的ICAD易累及分支,且导致腹痛程度更重。慢性期内,A型可完全重塑,其余分型相互转化,最终可出现瘤样扩张。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组织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AAD组),同时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CABG组)。术中留取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组织标本。采用四维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4D-LFQ)分析患者升主动脉组织标本的蛋白质谱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然后应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对选定的靶蛋白进行精准定量验证。结果通过4D-LFQ技术共鉴定到3 985个蛋白,其中3 350个蛋白可定量。在所定量到的蛋白中39个上调,47个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差异表达蛋白位于胞外区,功能主要涉及细胞迁移增殖、炎症细胞激活、细胞收缩、肌肉器官发育等。PRM技术对选定的15个目标蛋白精准定量,发现整合素α-Ⅱb、整合素α-M、整合素β-2和整合素β-3在AAD组患者升主动脉组织中高表达。结论整合素α-Ⅱb、整合素α-M、整合素β-2和整合素β-3在AAD患者升主动脉组织中高表达,或可作为诊断AAD患者的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蛋白-1(Talin-1)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FVB雄性小鼠共60只,分为空白组,造模组,Talin-1上调组,Talin-1上调对照组,Talin-1下调组,Talin-1下调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给予β-氨基丙腈结合血管紧张素构建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利用腺相关病毒技术进行小鼠体内干预Talin-1。用苏木精-伊红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EVG)观察主动脉和弹力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FAK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造模组小鼠主动脉夹层造模成功率70%,空白组未出现主动脉夹层。所有小鼠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猝死。Talin-1下调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100%,显著高于Talin-1下调对照组,Talin-1上调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20%,显著低于Talin-1上调对照组(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VG结果提示Talin-1下调组小鼠主动脉管壁增厚,伴壁间血肿或假腔形成,同时中膜弹力纤维含量与Talin-1下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Talin-1上调组小鼠血管壁中弹力纤维含量显著高于Talin-1上调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下调Talin-1显著抑制FAK磷酸化,相反对ERK1/2磷酸化起到促进作用(均P<0.05)。结论Talin-1下调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进而降低小鼠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含量,导致主动脉管壁发生血管重构,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简介:摘要:初步探索节气变化对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影响,为急性主动脉事件预测、急诊应对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主动脉夹层病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节气时段发病率、发病特点,运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各节气主动脉夹层发病例数之间差异分析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小寒、大寒、冬至、大雪这四个节气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明显升高,而芒种至白露期间夹层发病率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大寒时节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最高,大暑时节发病率最低。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节气变迁带来的温度和气压变化对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有明确影响,整体呈现小寒至大雪这四个节气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明显升高,而芒种至白露期间夹层发病率显著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腔内治疗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并接受腔内治疗的31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SISMAD患者达到成功治疗的目的,技术成功率93.5%, 28例患者植入自膨式裸支架共36枚,1例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支架术后89.3%的病例腹痛消失时间≤24 h,围手术期并发症率3.2%。术后随访时间6~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3.5个月。1、3、5年的腔内治疗后免于再干预率分别为100%、100%及91.7%。结论依据一定的指征对部分症状型SISMAD实施腔内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为提升气凝胶外方热材料性能及其应用范围,当下技术人员不断就气凝胶外防热材料的制备进行创新,通过制备参数的不断调整,进而实现对气凝胶外防热材料的技术创新,进而突破传统气凝胶应用限制,实现气凝胶制备技术与性能的创新。文章以夹层结构气凝胶外防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以至于材料性能的提升,不断优化其隔热性能,进而促进其应用范围的拓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例"零输血"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血液保护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风险评估,控制心率血压、镇痛镇静避免夹层破裂;术中充分保暖、回收术野血液;术后避免心率血压波动,减少渗血,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保证肾脏替代治疗时的抗凝安全,避免血液浪费。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过渡到手术,术中及术后输注预贮式及回收式自体血200~1 200 ml,未输注异体血。1例患者术后引流多,当天及第1天引流量1 450 ml,予自体血输注联合止血药物使用,血红蛋白能维持在80 g/L之上;2例患者并发低氧血症,予序贯高流量给氧;2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未出现非计划性下机。7例患者经积极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通过精细的血液保护护理,可以减少对异体血的依赖。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分辨MRI(HR-MRI)探讨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椎动脉夹层的患者47例。所有患者HR-MRI之前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对MR平扫阴性者进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检查。将MRI平扫出现后循环梗死及3D-ASL出现缺血低灌注患者纳入缺血卒中组,将MRI平扫及3D-ASL无异常患者纳入正常组。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特征及HR-MRI影像特征;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缺血卒中组27例、正常组2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高血压史、高血脂、糖尿病史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χ²=7.013,P=0.030)、基底动脉侧方弯曲角度(分别为140°±19°、137°±15°,t=2.231,P<0.026)、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分别为131°±27°、90°±130°,t=42.630,P<0.001)、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90°分布(分别为3、21例,χ²=15.240,P<0.001)、有效管腔指数(0.33±0.10、0.17±0.09,t=35.93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r=-0.621,P<0.001),有效管腔指数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r=-0.713,P<0.001)。夹层发生的部位、血肿分布、管腔的形态及强化方式在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显示的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3级、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90°及有效管腔指数较小与椎动脉夹层所致后循环缺血卒中与有关,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裸支架相关技术治疗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裸支架相关技术腔内治疗的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33例。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根据患者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及夹层的假腔血栓化情况来评价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变化<5 mm为稳定;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缩小≥5 mm为有效缩小,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增加≥5 mm为扩张;假腔的直径变化定义同上。记录院内并发症、出院后的临床症状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其中男性28例,年龄为(57.6±4.9)岁。21例患者采用裸支架+弹簧圈技术,其中8例联合覆膜支架;12例采用多层裸支架技术,其中4例联合覆膜支架。术中DSA结果显示,33例患者主动脉真腔及分支动脉均通畅,假腔血流速度减慢,无远端流出道栓塞及弹簧圈不良移位等不良事件。在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肾下腹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急诊行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院内恢复可。术后随访时间为(16.7±14.0)个月,1例患者(院内2次手术)术后出现腰背部酸痛,术后1年非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全主动脉CTA结果显示,分支区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较术前有减小趋势[(39.1±13.4)mm比(41.3±11.9)mm,P=0.469],假腔最大直径缩小[(16.2±12.9)mm比(23.5±10.7)mm,P=0.014]。主动脉远端夹层最大直径有效缩小12例、稳定19例、扩张2例,主动脉远端夹层假腔最大直径有效缩小22例、稳定10例、有效扩张1例。4例患者假腔存在内漏,1例患者肾动脉支架处存在内漏,余患者假腔血栓化良好。结论使用裸支架相关技术对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进行腔内治疗,可以在保证分支动脉通畅的前提下,有效封闭夹层裂口,有效促进远期夹层假腔血栓化及假腔直径缩小。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疗效。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45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施行全胸骨锯开将患者分为两组:全胸骨锯开(full sternotomy,FS)组(246例)和上段胸骨锯开(upper sternotomy,US)组(209例)。US组的排除标准为: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需要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探查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或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需同期行CABG;需要同期进行二尖瓣或三尖瓣手术者;再次开胸手术者;胸骨外伤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心包压塞需要尽快开胸者。US组仅锯开胸骨上段切口,处理根部及升主动脉替换,根据弓部情况决定同期是否行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弓部处理,并应用横窦缝闭的内瘘技术引流切口渗血。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FS及US组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脑灌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住院病死率低于FS组(2.9%对4.9%),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与FS组相比,US组胸骨哆开发生率低(1.0%对4.1%,P=0.039)、肺部感染发生率低(52.6%对71.1%,P<0.001)。US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F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与F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脑血管事件、急性肾损伤、肝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研究发现,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术后胸骨哆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胸骨正中切口,且不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风险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熟练掌握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技术的情况下,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例"零输血"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血液保护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风险评估,控制心率血压、镇痛镇静避免夹层破裂;术中充分保暖、回收术野血液;术后避免心率血压波动,减少渗血,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保证肾脏替代治疗时的抗凝安全,避免血液浪费。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过渡到手术,术中及术后输注预贮式及回收式自体血200~1 200 ml,未输注异体血。1例患者术后引流多,当天及第1天引流量1 450 ml,予自体血输注联合止血药物使用,血红蛋白能维持在80 g/L之上;2例患者并发低氧血症,予序贯高流量给氧;2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未出现非计划性下机。7例患者经积极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通过精细的血液保护护理,可以减少对异体血的依赖。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AAD)的腔内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10月-2021年10月,电脑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行保守治疗)和研究组(行腔内修复治疗),每组2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智能以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夹层假腔消失,生活质量提升,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