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角膜内皮炎(CE)是一种角膜内皮的炎性疾病,临床并不少见,通常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延误或误治可使患者病情迁延不愈、严重损害其视功能,甚至可出现角膜内皮衰竭。虽然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0.28%,但其可严重损害患者通过白内障手术已获得的视力。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可能造成患者视功能短期的甚至是永久性损害,不仅影响手术效果甚至由此引发医患纠纷。对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临床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白内障 术后 角膜内皮炎
  • 简介:摘要:角膜内皮炎 (CE)是一种角膜内皮的炎性疾病,临床并不少见,通常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延误或误治可使患者病情迁延不愈、严重损害其视功能,甚至可出现角膜内皮衰竭。虽然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 0.28%,但其可严重损害患者通过白内障手术已获得的视力。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可能造成患者视功能短期的甚至是永久性损害,不仅影响手术效果甚至由此引发医患纠纷。对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临床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白内障 术后 角膜内皮炎
  • 简介: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三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一周时分别是(2.29±0.84)、(1.90±0.77)、(1.79±0.85)D,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术后1月、术后3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最佳切口位置是角膜缘后2.0mm。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切口 人工晶体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低浓度外源性精胺对 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精胺抗损伤的可能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外源性精胺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精胺抗损伤的可能机制。

  • 标签:
  • 简介: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屏障,其功能失调和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作为雌激素的靶点,大量动物和体外实验证明,雌激素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 标签: 脂蛋白类 LDL 内皮细胞 雌激素类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病毒感染及Campbell膜理论为主,而病毒感染基因整合假说可能为其研究提供新思路。目前其治疗以对症为主,角膜失代偿以角膜内皮移植术为主,人工角膜移植的尝试亦初步显示良好效果,继发性青光眼则以滤过性手术为主,亦有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及引流阀睫状沟植入术的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9-206)

  • 标签: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青光眼
  • 简介:在历经9年时间后,由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实验室研制的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简称人工角膜内皮),已经成功完成免、猫和猴的角膜移植实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表明角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角膜内皮已经可以人工“制造”。有望年底或明年初进入临床实验。此外,

  • 标签: 人角膜内皮 人工 研制 中国 角膜组织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供体选择、制备技巧、植片的可视化)、关键手术技术(植片的植入、展开、固定)、术后并发症(植片脱位、高眼压、排斥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以及失代偿等)以及视力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失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分析高原白内障行非超超声乳化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随机分为UCE组和NCE组,两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前均给予患者心电图、血样、肝功能、尿常规等术前检查及抗生素眼药水滴注等术前准备。UCE组对患者进行扩瞳和局部麻醉后,行巩膜隧道切口,并注入黏弹剂,再做一辅助切口,环行撕囊,对晶体核进行乳化和吸净,植入人工晶状体,并置换黏弹剂,术口自闭;NCE组对患者进行扩瞳和局部麻醉后,行巩膜隧道刀层间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5mm,前房注入黏弹剂,环行撕囊,用注洗针头对晶体核进行乳化和吸净,植入硬质人工晶体,吸出黏弹剂,注水恢复前房,结膜瓣内注入地塞米松,单眼敷料遮盖。结果两组术前后散光度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散光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CE组在术后1w、1mo、3mo散光度明显低于UC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有所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E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幅度明显大于NC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E组出现2例角膜内皮混浊,1例后囊破裂现象,经及时检查治疗均恢复正常体征,除此之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产生,NCE组不良反应现象少于UC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原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低,对角膜内皮伤害小,为临床行白内障摘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高原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超声乳化摘除术 角膜内皮 影响
  • 简介:目的评价骨髓源性内皮细胞(progenitorendothelialcells,EPCs)移植促动脉损伤内皮修复的效果。方法将菲立磁(superparamagneticironoxide,SPIO)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双标记的EPC局部注入损伤颈动脉段腔内。术后1d、7d和28d行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扫描、组织学检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检测。结果MRI扫描发现移植部位出现低信号区。移植组HE、普鲁士蓝、vWF免疫组化染色、GFP荧光、偶氮蓝(Evansblue)染色均提示EPC可粘附于内膜损伤处,并随时间分化为内皮细胞;同时eNOS表达随时间变化而增多。结论菲立磁标记内皮细胞可促进动脉损伤内皮的修复,并可为MRI示踪。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内皮损伤 磁共振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普鲁士蓝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点/线间距、不同激光能量的飞秒激光蘑菇状穿透性环切角膜对环切口光滑度及内皮细胞的影响,并与普通穿透性环切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点/线间距及爆破能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猪眼角膜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只,其中A、B、C、D和E组点/线间距分别为4/4、4/4、8/8、8/8和4/2 μm,爆破能量分别为1.5、2.0、1.5、2.0和2.0 μJ;F组为负压环钻进行穿透性环切。使用200 kHz的飞秒激光在猪角膜上制作相应的蘑菇状穿透切口,并与环钻环切组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评估各组环切口光滑度。采用飞秒激光对4片人角膜进行蘑菇状穿透性环切,参数为点/线间距4/2 μm,爆破能量为1.5 μJ,作为实验组;3片采用负压环钻进行穿透性环切,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飞秒激光蘑菇状穿透性环切口完成率均为100%。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组和E组环切口剖面最光滑,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E组环切口表面最光滑。光学显微镜下各组猪角膜环切口表面光滑度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5,P<0.01),其中A组切口光滑度较B组高,C组切口光滑度评分较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各组猪角膜环切口表面光滑度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33,P<0.01),其中A组切口光滑度评分较B组高,C组切口光滑度评分较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规则,连接紧密,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欠规则,连接疏松。实验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为(2.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9,P<0.05)。结论飞秒激光可制作完美蘑菇状穿透环切口,环切口光滑度明显优于环钻切割。飞秒激光环切对角膜内皮损失更小。

  • 标签: 飞秒激光 蘑菇状穿透性环切 环切口质量 内皮细胞丢失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enturion超声乳化系统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受试患者,其中30例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入院治疗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30例非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Centurion超声乳化系统治疗,对比角膜内皮细胞、视力。结果: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指标相接近,(P>0.05),但均较术前更低,(P<0.05);两组视力<0.1、>0.3发生率相接近,(P>0.05)。结论: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治疗中应用Centurion超声乳化系统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小,视力恢复良好,可获取与非高度近视患者相接近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系统 白内障 视力 角膜内皮细胞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对其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主要择取我院在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接收的9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n=45)实施常规小切口乳化手术疗法,试验组(n=45)实施单纯超声乳化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干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二者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充分发挥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干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计数,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几率,加快患者视力恢复速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白内障 单纯超声乳化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对其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主要择取我院在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接收的9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n=45)实施常规小切口乳化手术疗法,试验组(n=45)实施单纯超声乳化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干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二者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充分发挥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干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计数,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几率,加快患者视力恢复速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白内障 单纯超声乳化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对其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主要择取我院在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接收的9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n=45)实施常规小切口乳化手术疗法,试验组(n=45)实施单纯超声乳化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干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二者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充分发挥单纯超声乳化手术干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计数,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几率,加快患者视力恢复速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白内障 单纯超声乳化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健康的角膜缘干细胞是维持角膜上皮透明与完整的前提。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缘干细胞和/或角膜缘干细胞龛受损均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缺陷(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LSCD)。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恢复干细胞功能、治疗LSCD的主要方法之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主要分为三大类:直接移植角膜缘组织、体外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及在体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每类手术按照供体来源不同可进一步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近年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手术技术不断改进,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术后植片存活率逐步提高,明显改善了LSCD患者的预后。(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32-237)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虹膜角膜内皮(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类型、生活视力、临床特征及继发性青光眼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中的Wald χ²检验等方法对3种临床类型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4例(127只眼)ICE综合征患者,其中女性64例,男性50例;就诊年龄为(49±13)岁。Chandler综合征(CS)53例(46.5%),进行性虹膜萎缩(PIA)36例(31.6%),Cogan-Reese综合征(CRS)24例(21.0%),无法明确临床类型1例(0.9%)。101例(88.6%)患者为单眼发病。在CS、PIA及CRS中分别有81.7%(49/60)、56.1%(23/41)及41.7%(10/24)患眼的生活视力低于0.3;角膜水肿在CS中最多见(52.5%,32/61),其次是PIA(29.3%,12/41)以及CRS(20.8%,5/24);瞳孔异位在CS、PIA、CRS中分别占78.7%(48/61)、95.1%(39/41)、95.8%(23/24);多瞳在PIA中最多见(29.3%,12/41),CS与CRS中分别占3.3%(2/61)及8.3%(2/24)。葡萄膜外翻多见于CRS(54.2%,13/24),CS与PIA中分别占16.4%(10/61)、12.2%(5/41)。74.0%(94/127)的患眼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其中CS、PIA及CRS患眼继发青光眼比例分别为60.7%(37/61)、80.5%(33/41)、95.8%(23/24)。不同临床类型ICE综合征在生活视力、角膜水肿、瞳孔异位、多瞳、葡萄膜外翻以及继发性青光眼比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²=13.87,10.77,965.78,11.45,15.00,222.04;均P<0.05)。86.2%(81/94)患眼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治疗,43.6%(41/94)患眼在各种辅助降眼压治疗下眼压得到控制。结论ICE综合征以单眼发病、中青年发病为主,CS是主要的临床类型,且该类患者视力损伤最为严重。约3/4的患眼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但眼压预后不佳。

  • 标签: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青光眼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眼科疾病,多为单眼发病,女性多见,因临床表现多样误诊漏诊率较高。本例患者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眼压,角膜水肿导致角膜内皮形态不易观察,且伴有虹膜少量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角膜清亮后进一步完善检查,最终确诊为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Chandler综合征)。

  • 标签: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漏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