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评价护理分级标准及干预措施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 月1日——2020年10月31日200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整体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健康状况问卷(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脏生化检验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实验对象,1:1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观察组实施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法(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ys C阳性检出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备对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UN、SCr阳性检出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感冒智能辅助诊治程序",制定了普通感冒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专家共识。根据登记数据、回答问卷和检查结果,让感冒数据实时进行自动上传与更新,自动形成在线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新维护,实时更新与优化各类智能诊断模型,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智能辅助诊断;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比对,智能生成不同类型疾病的提示信息,为患有不同类型疾病的特殊患者群体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治疗策略,并分享链接给上级医师,由其协同进行防治,进一步帮助特殊患者进行感冒治愈后的定期跟踪随访,为普通感冒提供全程智能治疗指导。与此同时,应用"感冒智能辅助诊治程序"可协同建立分级诊疗平台、普通感冒同质化诊疗标准,整合各级医师、患者及医疗设备,助力于我国感冒及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简介:摘要脑膜瘤是颅内第二大常见肿瘤,多为良性,预后较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Ⅱ、Ⅲ级脑膜瘤与Ⅰ级脑膜瘤比较具有恶性生长行为,有丝分裂旺盛、生长快且不均衡的特点,而且肿瘤的倍增时间短。Ⅱ、Ⅲ级脑膜瘤患者常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术后易复发和转移。不同亚型的脑膜瘤因组织成分不同,治疗方式不尽相同。因此,脑膜瘤术前无创分级、分型,尤其是Ⅱ和Ⅲ级脑膜瘤的准确分级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CT和MRI是脑膜瘤最常用且较成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无法获得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在肿瘤的定性诊断、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评估预后、疗效判断及预测复发等方面仍有不足。随着能谱CT及MR功能成像、分子影像等新技术的应用,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能更有效、无创地预测脑膜瘤分级分型,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作者就有关脑膜瘤分级分型的影像学研究予以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胸主动脉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胸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脉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脉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