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护理干预对于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内收治的72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6例,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然后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疲乏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疲乏的情况有效改善,因此这种方法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评估中医证候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癌因性疲乏总评分为(16.07±3.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7±5.63)分(P<0.05);②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FACT-G量表(97.02±6.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5±10.24)分(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根据中医证型予以个体化中药汤剂治疗,可减轻疲乏程度,缓解全身不适,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癌因性疲乏等多个心理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43例。结果宫颈癌患者焦虑发生率44.10%,抑郁发生率39.16%,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83.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情况、不同癌症分期、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癌症分期、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治疗方式的宫颈癌疲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癌症中晚期、未婚或其他是焦虑的危险因素;癌症中晚期、无业或退休、未婚或其他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化疗、未婚或其他是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均处于轻中度水平;疲乏程度处于中度水平。影响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疲乏主要的因素:癌症分期、婚姻状况、就业状态及治疗方式。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宫颈癌患者心理变化,在治疗期间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减少焦虑、抑郁、疲乏等负性情绪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方式对于女性胃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依从性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根据筛选标准,共选取2023年整年间符合标准的女性胃癌患者共计120例,其中筛选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分为两类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其余观察组患者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改善情况与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变化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缓解情况更为有效(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展现出了更好的护理工作依从性(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不仅有助于缓解胃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癌因性疲劳,还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价值。方法: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取样57例,皆为我院2019.12-2021.01接诊,随机分组,行多元化护理(n=29,实验组)和常规护理(n=28,常规组),对比 SDS、SDS、PFS评分、PSQI总分。结果:经护理,实验组认知疲乏(26.42±2.13)分,情感疲乏(24.13±2.53)分,躯体疲乏(26.48±1.24)分,行为疲乏(26.12±0.63)分,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继而切实改善其癌因性疲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癌因性疲乏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疲劳(1.35±0.15)分、生活质量(87.19±1.79)分、SAS(36.36±0.47)分、SDS(35.20±2.33)分、健康知识(92.38±1.72)分、护理质量(90.66±0.6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癌症患者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心理、运动、饮食、疼痛等方面入手,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的方法,为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接受诊治的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共有60例,对这6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CRF的护理干预,评估采用简易疲乏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对CRF护理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6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在干预前无疲乏有1例,轻度疲乏有12例,中度疲乏有32例,重度疲乏有16例。干预后无疲乏有31例,轻度疲乏有11例,中度疲乏有13例,重度疲乏有5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症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癌因性疲乏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CRF护理干预对其进行护理,对于直肠癌造瘩口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近年来乳腺癌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随着医疗的进步,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癌因性疲乏作为贯穿乳腺癌治疗中和治疗后的症状,严重影响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日常生活。目前药物干预治疗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也有积极作用。故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药物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思路。
简介: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目的及效果。目的将100例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5d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目的优于传统护理目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治疗、有氧锻炼、营养支持等,可以消除或缓解癌症患者化疗期间CRF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