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美两国关系的好坏不仅事关亚太地区的稳定,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为什么两国关系在发展30多年后依然充满起伏和波折?这里面固然有国家性质、国内政治、国家利益取舍的因素。但对作为决定两国关系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和民众来讲,他们总受—定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支配。—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它所特有的象征、理想和情感方式一只要是活的东西,就必然对该民族成员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不同文化模式塑造下的决策者和民众对“他者”的认知程度一方面可能会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因一种文化价值理念的长期僵化和高度“内在化”(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文化的驱动下),而对“他者”的行为产生类似慕尼黑综合症式的错误知觉。这种因文化“内在化”而形成的固有知觉倾向在中美关系中表现的非常突出。
简介:<正>不少人把我国近几年引起轰动的文学语言变化——有人称之为“造句运动”——理解为对句子内部成分的独特组织构造,即词语新的搭配力式,从这一角度对文学语言进行语法研究诚然是必要的。但我以为,要揭示这种语言变化的实际,从语言——心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似乎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以注重文学语言运用著称的俄国形式主义,他们提出的广为人知的“陌生化”原则,其实质乃是基于对人的心理感知觉的重视和强调,这一点,什克洛夫斯基说得非常明白。问题是,语言如何运用,才能提高读者的心理感知强度。当然,这可以用“偏离正常语言使用力式”来说明“陌生化”的成因,我国目前不少分析文学语言的评论也大多自这一观点衍化而来。最突出的例子是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解释。许多人把莫言的语言魅力归之于他对词语别出心裁的选择和搭配,因此造成的“意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延缓认知衰退的最佳干预窗口期。知觉压力作为影响认知功能且可调节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引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及心理障碍,显著增加了认知障碍的发病风险,因而知觉压力管理逐渐成为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新热点。文章就MCI人群知觉压力的现状,知觉压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MCI个体知觉压力评估技术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以压力归因模型为基础,对知觉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深入剖析了知觉压力干预方案对认知功能管理的作用机制与实践启示,以期为开拓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的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