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栓治疗,观察组应用rt-PA静脉栓治疗,均治疗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RS评分及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6%和75.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5.22±1.83)分和(7.29±1.4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24±1.31)分和(10.19±1.52)分(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分别为5.4%和2.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6.2%(P<0.05).结论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神经功能
  • 简介:缬沙坦组、红花组与模型组比较PAI-1含量明显降低(P<,实验末各组大鼠血t-PA及PAI-1含量的比较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和红花组

  • 标签: 酶原激活物 纤溶 溶酶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酒精、射线、液氮3种方法在儿童股骨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瘤段骨体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93例股骨骨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筛选出采用自体瘤段骨体外回植重建治疗的患儿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8~18(13.65±2.87)岁。包括瘤段骨酒精15例,射线12例,液氮13例。比较3种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骨肉瘤的骨愈合时间、骨愈合率及肿瘤复发率、感染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翻修手术率等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儿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酒精组随访(102.60±16.55)个月,射线组随访(59.33±6.39)个月,液氮组随访(36.85±6.49)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比较,酒精组的骨愈合时间较长,骨愈合率较低,感染率、翻修手术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发率、骨折或内固定断裂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线组与液氮组比较,以上随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瘤段骨体外方法对肿瘤均安全可靠,但酒精骨愈合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射线与液氮均可为临床选择,但射线需要专业设备,可能限制其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骨肉瘤 体外灭活 骨愈合 肿瘤复发 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酶原激活(rt-PA)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就诊于我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rt-PA治疗,观察组接受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欧洲卒中神经缺失标准量表(E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ES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间2周治疗时间内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可有效的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依达拉奉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究简化的静滴rt-PA治疗标准流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背景:静滴rt-PA治疗比例仍较低(1%~3%),其中一种解释归咎于既往治疗的合理标准。NINDS治疗标准的循证证据较少,而大多医疗中心甚至应用较原先研究更严格的标准。我们认为rt—PA治疗比例可通过简化治疗规范疗程而提高,并获得可观的获益。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治疗标准 静滴 急性卒中 RT-PA 循证证据
  • 简介: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选择基因启动子上游无增强子(cnhancer)的组织型酶原激活(t-PA)组合突变体FrGGI真核表达质粒pZLFrGGI。将pZLFrGGI酶切线性化,采用大剂量DNA电击介导法,转染dhfr基因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dhfr-)。用氨甲喋呤(MTX)筛选转染细胞。混合加压后,挑选克隆,在1×10-7mol/LMTX压力下,得到了表达水平达1500~2500IU/106细胞·24小时的细胞株。此细胞株表达水平稳定,形态良好,倍增时间为36小时,且有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的潜能,有望发展为工程细胞株。

  • 标签: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突变体 基因表达 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rt-PA)静脉栓和rt-PA静脉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起病在24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49例,其中24例行rt-PA静脉栓为栓组,25例行rt-PA静脉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者为桥接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后24 h和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如症状性颅内出血、住院期间及出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等)及次要安全终点事件(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的患者比例,栓组高于桥接组(66.67% vs 36.00%;29.17% vs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32;P=0.023),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效比较:桥接组与栓组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32.00% vs 25.00%;44.00% vs 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桥接组高于栓组(28.00% vs 4.17%;36.00% vs 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χ2=5.384,P=0.020)。安全性比较:桥接组在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上低于栓组(8.00% vs 33.33%;4.00% vs 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9);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住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具有rt-PA栓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指征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rt-PA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纯行rt-PA静脉栓治疗,且两者安全性无差异。

  • 标签: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桥接治疗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 简介:摘要本文对我国栓药物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rt-PA)在肺血栓栓塞(PTE)中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表明rt-PA在PTE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及阐述我国对rt-PA的研究状态。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l)蛋白和尿激酶型酶原激活(uP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BRMSl、uP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l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和60.00%,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l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21.02、14.40,P均〈0.05);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MSl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uPA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BRMSl蛋白和uPA表达在TNM分期中I期和Ⅱ期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5.64、6.13、9.46、36.75,P〈0.05);BRMSl和uPA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9.64、36.75,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BRMSl蛋白表达与uPA&明显负相关(r=一0.75,P〈0.05)。结论BRMSl与uP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两者在转移的信号转导中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及是否栓分为三组:年龄≥80岁且栓的为高龄栓组46例,年龄≥80岁未栓的为高龄非栓组62例,年龄<80岁且栓的为低龄栓组90例。高龄栓组分别与高龄非栓组、低龄栓组比较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发病90 d时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定预后。结果高龄栓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优于高龄非栓组,但差于低龄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栓组与高龄非栓组颅内出血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90 d病死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栓组与低龄栓组颅内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及90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用于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剂量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rt-PA)联用尿激酶静脉栓对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10例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尿激素酶静脉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rt-PA治疗,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安全性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rt-PA联用尿激素酶静脉栓的模式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在获取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rt-PA 尿激素酶静脉溶栓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动脉栓治疗时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7例。给予参照组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动脉栓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和血管再闭塞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对比血管完全再通率,研究组再通率为97.30%,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血管再闭塞率为5.41%,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r-TPA动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时候,可以将治疗效果有效提升,减少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及是否栓分为三组:年龄≥80岁且栓的为高龄栓组46例,年龄≥80岁未栓的为高龄非栓组62例,年龄<80岁且栓的为低龄栓组90例。高龄栓组分别与高龄非栓组、低龄栓组比较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发病90 d时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定预后。结果高龄栓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优于高龄非栓组,但差于低龄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栓组与高龄非栓组颅内出血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90 d病死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栓组与低龄栓组颅内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及90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用于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静脉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发病4.5h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予以治疗1组(n=37)非静脉栓治疗,治疗2组(n=38)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静脉栓治疗。比较患者脑卒中评分、治疗效果及治疗预后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及血管二次闭塞发生率均低于1组,治疗有效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无症状出血、症状性出血发生率较1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对发病4.5h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积极维护神经功能,降低二次血运重建风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 (rt-PA)静脉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12月,在同期我区医联体成员单位共同收治 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选出 60例为研究对象,以 rt-PA静脉栓治疗时间窗的不同为基准分组,发病 <4.5小时的 30例归入观察组,发病 4.5-9小时的 30例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栓及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观察组比对照组栓治疗 90天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 )评分高,差异大( P<0.05 ),统计学意义成立。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病发 4.5 小时内和 4.5-9小时进行 rt-PA静脉栓治疗,均能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但是 <4.5小时治疗患者远期康复效果好,日常生活能力更强,因此临床中建议病发后尽 早栓治疗。

  • 标签: 脑梗死急性期 时间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静脉溶栓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1904010245)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观察替米沙坦对患者血浆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高血压患者(轻中度高血压,PAI1有异常患者)分为A组,口服双氢克脲噻降压12.5-25mg,bid,po治疗;B组,口服替米沙坦40-80mg/d,观察共1周,血压治疗均达标。观察治疗前后血浆PAI1活性及血压、心率变化、并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替米沙坦治疗组PAI1活性降低明显(,P<0.01)。结论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同时,降低PAI1活性,增强高血压患者系统的活性,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替米沙坦,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双氢克脲塞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组织型纤溶酶原。
  • 简介:人组织型酶原激活(t-PA)是一种用于治疗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特效药物,它能激活血纤维蛋白酶原,后者使血块溶解,所以这种药物的开发为社会普遍重视。t-PA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低,很难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如果应用转基因技术,将人t-PA基因转入动物体内,使其在乳腺中高效表达,从乳汁中提取大量的t-PA,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动物建立的前提条件是构建乳腺定位高效表达载体。为此,我们先将本所保存的t-

  • 标签: 乳腺定位表达载体 酶原激活剂 人组织型 大学研究 t—PA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组织型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与联合普通肝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栓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共4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瑞通立+普通肝素和瑞通立+低分子肝素栓治疗,每组分别21例,观察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栓后2小时瑞通立+低分子肝素组再通19例,再通率为90.47%;瑞通立+普通肝素再通18例,再通率为85.71%(p>0.05)。瑞通立+低分子肝素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组人组织型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重组人组织型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0%(24/30),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0%(18/30),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的BI分值为(39.2±2.3)分,对照组为(37.2±1.4)分;治疗后,实验组的BI分值为(80.2±9.4)分,对照组为(67.5±6.7)分,实验组的BI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组织型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急性心梗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