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样硬化斑块特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50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体检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颈动脉检查,并分析斑块特点。结果在斑块检出率方面,观察组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斑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57.5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检测出其颈动脉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形态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能够作为后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 斑块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测颈动脉样硬化颈动脉阻力指数(RI)的变化规律。方法搜集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颈部动脉样硬化患者与50例颈部动脉超声表现正常的患者的声像图及彩色血流频谱图做对照分析研究。结果阳性病例中,RI>0.75的患者有35例,其中10例R≥I0.80,0.80>RI>0.75的25例,RI≤0.75的患者有15例,5例表现颈内动脉狭窄;阴性病例中,0.80>RI>0.75的有5例,RI≤0.75的45例。结论动脉样硬化患者颈动脉阻力指数偏高,颈动脉RI在评价动脉样硬化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阻力指数(RI)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48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96.26±126.84)μmol/Lvs(353.75±126.25)μmol/L,(325.77±94.08)μmol/L,P<0.05].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2-1.101,P=0.002).结论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动脉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尿酸 颈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从多方面探讨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类及控制措施。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升高、吸烟、肥胖、社会心理因素等是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中应高度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早期干预。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危险因素 控制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的临床治疗资料。并每3个月对患者的TC、TG、HDL-C以及LDL-C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65例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3个月的检测结果比较,HDL-C水平升高(P<0.05),TC、TG、LDL-C水平下降(P<0.05);与治疗后6、9和12月时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TC、TG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患者检查发现IMT在治疗9月后明显缩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用药1年后检查IMT的变化和颈动脉样硬化斑块积分一致。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具有显著地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老年患者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颈动脉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方法:将6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太极拳锻炼组,按一定强度练习若干周。干预前后由专业人员采用SonoScapeSSI-5500超声检测仪对受试者的颈动脉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测。结果:实验12周后,锻炼组人群样硬化斑块明显缩小,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动脉样硬化的发展,并使之逆转。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太极拳 动脉粥样硬化 中年人 超声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A内膜厚度斑块类型以及形态,同时选取无脑血管疾病、无高血压、身体健康的老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管腔狭窄以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脑梗塞组有31例患者颈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51.67%,对照组颈A内膜厚度为(0.61±0.16)mm,脑梗塞组颈A内膜厚度为(1.23±0.38)mm,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A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厚,一般多以脂质性为主,说明颈动脉样硬化和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发现颈A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社区管理在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伴焦虑症患者的模式和方法。方法把来院治疗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另外给予冠心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法干预治疗,以体格检验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随访管理率进行配比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社区管理的综合干预治疗模式,对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伴焦虑症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精神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等均有明显提高,疗效肯定,促进疾病的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焦虑症 社区干预
  • 简介:颈动脉样硬化(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剪应力是在AS的形成、发展,斑块破裂、脱落中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力学因素。本文对剪应力与动脉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现状,剪应力检测方式,剪应力在AS形成、发展,以及斑块破裂、脱落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剪应力 颈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下降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7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GFR水平分为GFR下降组136例[估算GFR<60ml/(min·173m2)]和GFR正常组58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阻力指数和颈动脉样硬化斑块,比较2组CIMT、阻力指数和双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并探讨该人群CIMT与GFR下降及其他各种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GFR正常组患者比较,GFR下降组患者的CIMT更厚[(0.91±0.19)mmvs(0.84±0.16mm)],阻力指数大(0.78±0.05vs0.73±0.08),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85.29%vs6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收缩压、TC、LDL-C、空腹血糖、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P<0.01),与估算GFR呈负相关(r=-0.292,P=0.000),年龄、收缩压、LDL-C、糖尿病史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校正上述危险因素后,估算GFR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不显著(P=0.089).结论GFR下降患者颈动脉样硬化发生率高,GFR下降可能与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CIMT增厚,而GFR与CIMT无独立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肾小球滤过率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喂养LDLR-/-小鼠动脉样硬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8周龄LDLR-/-雄性小鼠,予以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继续高脂饮食,n=7)和普罗布考组(高脂加0.5%普罗布考,n=7),喂养14周后处死,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油红0染色观察斑块生长情况;制作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分别进行油红0、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胶原含量;ELISA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12p70水平。结果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TG、HDL—C显著低于高脂组(P均〈0.01),TG无显著改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主动脉斑块占主动脉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但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比例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ELISA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IL-12p70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高脂喂养的LDLR-/-小鼠血浆TG、HDL-C和IL-12p70水平,促进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但增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含量。

  • 标签: 普罗布考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胶原
  • 简介: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动脉样硬化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行二级预防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灯盏生脉胶囊(540mg,Ti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卒中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SS评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不但能够降低脂蛋白a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还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卒中患者再次发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灯盏生脉胶囊 脑梗死 脂蛋白A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在动物实验观察肝硬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被分为对照组(n=6)、高脂组(n=8)、四氯化碳(CCl4)组(n=12)和高脂联合CCl4组(n=14),采用CCl4诱导肝硬化,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脂肪性肝损伤及动脉硬化,在10周末处死动物,比较血清转氨酶、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脏和升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高脂饮食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均成功复制出动脉硬化和脂肪性肝损伤模型;CCl4组动物血清ALT(87.42±57.92)IU/L和AST(137.33±114.54)I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33±17.76)U/L和(63.67±29.06)IU/L,P〈0.05],伴明显的肝脏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而动脉内膜/中膜(I/M)比值及内-中膜厚度(IMT)无显著改变;与对照组比,高脂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并且I/M比值及IMT显著升高;与高脂组比,复合模型组血清ALT[(169.63±88.08)IU/L对(51.00±46.23)IU/L,P〈0.05)]和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8.80±4.87)对(5.71±3.15),P〈0.05)]升高,而I/M比值则显著降低[(0.52±0.23)对(1.13±0.32),P〈0.01],但IMT仅略有下降[(226.01±51.38)μm对(256.60±54.27)μm,P〉0.05]。结论CCl4与高脂饮食联合作用将加重家兔肝脏炎症损伤程度,但动脉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脂饮食干预反而有所减轻。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四氯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动脉样硬化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动脉样硬化组)和对照组(非动脉样硬化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样硬化家兔的血脂和主动脉Toll样受体4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动脉样硬化家兔模型,给药16周后测定血浆胆固醇;处死动物后采用Real-timePCR观察家兔主动脉Toll样受体4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对家兔胆固醇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主动脉中Toll样受体4的表达。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而且可以下调Toll样受体4的表达。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Toll样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于老年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3例。两组病人全部实施对症处理、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措施。针对对照组病人采用顿服硫酸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在睡前加服辛伐他汀。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72.73%,(P<0.05)两组病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显著下降,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病人的降幅更为明显,(P<0.05)两组病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样斑块,具有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抑制病人样斑块形成以及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非常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氯吡格雷 老年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65例,依照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例患者均未发现样硬化斑块,观察组56例患者存在斑块,再依据患者情况分为观察A组42例(不稳定斑块)与观察B组14例(稳定斑块),对所有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通过检验得出结果,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未见颈动脉斑块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的观察A组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的观察B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样硬化斑块具有密切的联系,前者可明确的判断后者的稳定程度,是临床诊断老年患者发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