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前,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旧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整体来看,在保护的思路、方法、路径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特别是针对那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要求更为迫切。如何有效地实施抢救性保护,并唤起更多的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使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以结合其特点和要求,多视角地探索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本文将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探讨'非遗'传承人开办'家庭博物馆',在活态展示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可能性及相关路径。
简介: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兆荣兄,你好。我注意到你近年来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请你就此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彭兆荣(以下简称“彭”):谢谢明君兄的专访。众所周知,“遗产事业”已成当今世界上最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现象之一,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参与文化、政治与经济角逐的新领域。“遗产战略”在不少国家制定国家战略方面起到无可代替的作用。表现上看,遗产是过去遗留和继承下来的“财产”,却又成为今天世界人民珍视的对象,因此,这是一个既“旧”且“新”的事业,需要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旧的”遗产有“新的”发明。
简介:在硅酸盐-磷酸盐复合电解质中添加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和氢氧化钠进行改性处理,然后采用该电解质对医用镁合金丝材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电解质中氢氧化钠含量对镁合金丝材表面陶瓷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电解质改性后,镁合金丝材的微弧氧化起弧电压大降低且氧化速度更快。镁合金丝材在添加2g/L氢氧化钠的电解质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后的耐腐蚀性能改善幅度显著。在模拟体液的早期浸泡过程中,微弧氧化处理过的镁合金丝材表现为缓慢且稳定的腐蚀降解。在浸泡28d后,镁合金丝材表面的保护性陶瓷涂层尚未破坏,但浸泡60d后,镁合金丝材出现了显著的腐蚀降解。
简介:对PVDF涂层聚酯纤维建筑织物膜材和节点进行了一系列单调单向拉伸试验,包括常温(23℃)和高温(70℃)下母材、高温(70℃)下40mm和75mm宽搭接焊缝节点以及膜边铝合金型材节点,对其破坏形式、强度和变形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具体的试件制作、实验仪器和试验方法.结合规程提出了温度对于材料的影响系数以及高温(70℃)下焊缝的最小宽度,对膜结构工程设计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简介: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是和长征沿线地区人民无私无畏的支援密不可分的。长征沿线地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长征沿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连片贫困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实施长征路线申遗,规划建设长征沿线文化经济带,将独特的长征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对长征这一红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加快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沿线地区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