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校本课程《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历代文化的精粹。从《传统文化》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文化振兴与发展的历史。一旦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的灵魂,民族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简介:1991年8月3日至7日,由中国译协、四川省民族语文翻译学会、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央民版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民族团结》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隆重举行。国家、省、地、市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凉山州主要领导也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民族、21个语种的翻译工作者、专家、学者百余人汇聚邛海宾馆,交流自1989年以来民族语文翻译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共同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由专家组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12名,在大会上进行了表彰。我所助理研究员黄锡惠的论文《满语地名翻译的语源、音变问题》,因其学术上的重要价值而被选入这次会议,并荣获一等奖。黄锡惠同志从事满语地名的系统、深入研究,取得诸多突破性学术成果。目前已发表这方面学术论文30余万字,其中不乏填补空白之作。
简介:<正>民族语文杂志是专门刊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从1979年2月5日出版创刊号,到1990年底已经出版了66期,共发表论文711篇。其中蒙古语族方面的论文93篇,占总数的13%强。《民族语文》面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80种以上的语言,现行文字和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40余种,而蒙古语族语言研究的论文竟占所刊论文总数的13%强,这个数字本身表明研究力量的雄厚。一般地说,研究蒙古语族的文章内容充实、材料翔实可靠,有些论文包含着独到的见解,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在方法上有共时的描写,也有历时的论述。特别是语音研究、方言研究、古文字文献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
简介:地名是表示地理实体的符号,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反映,因此能从地名中看出人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对自然界的认识。地名通名,是代表同一类型地理实体的名称,是地名构成起“领导”作用的部分。在地图上,地名通名并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与专名结合成词,充当偏正语素“正”的部分,如“南海”,“海”是通名,“南”是专名,“海”可以通用于所有的海,“南”是对海的区别限制。在我国的地图上,有许多少数民族语的地名,也是专名加通名构成的。我国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居住区,也是少数民族语地名的主要分布区,了解和研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语地名通名,对于认识西部,理解西部,特别是对于学生阅读地图,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目前有统一认识的西部少数民族语地名通名给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