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为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辅助仪器设备、降低对实验室空间大小的要求,临床上开始出现向即时检测(POCT)发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尚未达到理想的POCT要求,本共识暂时以行业内普遍使用的“快速检测”来描述。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分子学组和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制定该共识。该共识中的声明内容包括实验室总体要求、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标准操作程序及性能验证、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快速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 标签: 联合采用血清学 核酸检测方法 筛查HBV感染
  • 简介:摘要: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控制,但海外疫情不容乐观,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型病例,为防止疫情反弹,各地先后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我院于2019年4月29日设立核酸检测采样点,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实在的有力的贡献。本文通过结合实际工作,阐述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工作流程,为新形势下核酸检测及疫情防控提供新的建议和思路。

  • 标签: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医院感控
  • 简介:【摘要】 目的:新冠肺炎患者应用核酸联合抗体检测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60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核酸联合抗体检测;参照组应用单纯的核酸检测。 结果:研究组核酸联合抗体检测准确性29例,占96.7%;单纯的用核酸检测准确率23例,占76.7%,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X2=14.33),P

  • 标签: 新冠肺炎 核酸及核酸联合抗体检测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从2020年1月至3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共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急性支气管炎14例,肺炎50例,核酸检测阳性3例(4.69%),4类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有密切接触史,肺部可见渗出性病变。结论: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可能与标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保存方式、运输方式以及检测方式跟有关,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减少漏诊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阳性率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集的500份血液标本开展本次研究,制作成三管标本,500份血液标本均在4h内进行离心处理,展开ELISA检测和NAT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500份血液标本的NAT检测结果为有12份为NAT(+),有488例为NAT(-),ELISA检测结果为有10份为ELISA(+),有490份为ELISA(-),ELISA(-)NAT(+)有3份,均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多数为<3.0×10拷贝/ml,NAT再次检测结果仍为阳性。 结论 在血液筛检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NAT)能够获取到更高的诊断效果,有助于提升HBV DNA检测的灵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 血液筛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Tigris核酸检测(NAT)系统检测结果无效的具体情况及原因。方法选择2018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3 75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NAT结果无效标本为2 397份,2019年为1 35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中心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的总检测标本数、总检测结果无效标本数、无效工作列表数等数据资料,以及导致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原因。2018和2019年Tigris系统NAT的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的无效检测率、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构成比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8年和2019年成都市血液中心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情况如下。① 2018年总无效检测率为2.31%(2 397/103 777),高于2019年的1.10%(1 355/12 289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726,P<0.001)。②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率分别为2.35%(25/1 062)和1.34%(14/1 04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3,P=0.084)。2018年有效工作列表中标本的无效检测率为0.20%(205/101 585),高于2019年的0.15%(187/121 72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6,P=0.006)。③ 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原因构成比、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原因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8、86.966,P=0.013、<0.001)。2018和2019年工作列表无效运行的主要原因均为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其导致的无效运行工作列表数分别占88%(22/25)和50%(7/14)。2018年导致有效工作列表中检测结果无效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容量验证失败(VVFS),占40.0%(82/205);而2019年则以磁力洗站液面感应错误(ML)为主,占50.8%(95/187)。结论Tigris系统的校准物、质控品无效和仪器故障问题是引起NAT结果无效的重要原因。对采供血机构Tigris系统NAT结果无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尽早发现导致NAT结果无效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减少无效NAT结果的产生,提高NAT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血液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无效检测 Tigris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从原核生物的适应性免疫机制衍生出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and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系统,以其特异性高、可开发性强、简单高效等特点迅速从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基因编辑技术中脱颖而出,既为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也在体外诊断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近年来涌现出许多快速、便携、经济、高效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体外诊断技术,这些技术在病原体检测方面展示出良好的性能,在肿瘤基因诊断、遗传病筛查、移植排斥反应检测等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此文仅就CRISPR-Cas系统的作用原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检测方法以及在病原体核酸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核酸检测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系统 基因编辑 体外诊断
  • 简介:【摘要】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疫情逐步向我国其他地区蔓延并有向全球扩散的趋势。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现将我院收治的 1 例无症状新冠肺炎病毒携带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携带者 反复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简介:摘要特定区域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是发现社区潜在传染源,切断传播链条,评估防控策略、阻断措施和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广州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组在国家和地方性技术指导文件的基础上,总结气膜实验室和全集成车载移动实验室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大筛查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融合最新的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联合编写《大规模多场景移动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共识》,分别从总体规划、标本采集运输与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保障五个方面为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医疗与疾控机构以及第三方检验机构,提供一个实用、科学、规范的参考组织方案,向国内外推广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筛查统筹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大规模筛查 移动实验室 核酸 应急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咽拭子采集技巧,提高儿童咽拭子采集依从性,从而提高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60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核酸检测的采样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鼻拭子进行采样,对照组患者接受咽拭子进行采样,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新冠病毒 鼻拭子 咽拭子 采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样本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新冠核酸检测的影响,为痰液和粪便新冠核酸检测提供前处理依据,保证实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 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痰液和粪便标本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后进行核酸提取,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用配对设计(自身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方法分析样本CT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以病毒保存液(不灭活)组作为参照方法,56℃60min灭活,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组痰液和粪便标本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液标本4%NaOH处理组与参照方法组相比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标ORF1AB、N和内标t值分别为7.29、9.285和7.654,自由度v=4,P值均<0.05),4%NaOH处理组CT值较高。结论 应在检测前对痰液和粪便标本56℃60min灭活处理,不能采用4%NaOH处理痰液,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样本对核酸检测没有显著影响,可根据本实验室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前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逆转录解旋酶等温扩增(RT-tHDA)和侧流层析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新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1至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共143份2019-nCoV PCR阴性核酸标本和20份PCR阳性核酸标本。针对2019-nCoV N基因和E基因保守区序列各设计5对引物,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筛选出RT-tHDA最佳引物。分别扩增高浓度(5×105 拷贝/ml)、低浓度(5×102拷贝/ml)模拟标本,利用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检测RT-tHDA扩增产物,使结果可视化。优化显色和扩增时间,建立tHDA-LFD最佳反应体系。该方法检测各低、中、高3种浓度的模拟标本15次,以阳性符合率来评估方法学精密度。制备模拟标本评价方法学检测限。分别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229E,评价tHDA-LFD法的交叉反应性。采用tHDA-LFD法检测本实验室收集保存的163份标本,进行临床诊断效能评价。结果采用一步法RT-tHDA结合LFD,建立扩增时间为60 min的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3种浓度的模拟标本,阳性符合率为100%,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且与其他6种呼吸道病原体均未出现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N基因、E基因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102 拷贝/ml。诊断效能评价结果显示,该法敏感度为95.00%(19/20),特异度为100.00%(143/143),阳性预测值为100.00%(19/19),阴性预测值为99.31%(143/144)。和金标准qPCR法相比,两种方法的Kappa值为0.971(P<0.000 1),一致性较好。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tHDA-LFD法的2019-nCoV可视化检测方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解旋酶等温扩增 侧流层析 可视化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酸检验以及酶联免疫的检测,旨在保证其检测的准确性。方法:以某院的检验科室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该院检验科室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集的血液样本一百例为研究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检验检测形式,对相关病毒的阳性预测值开展计算研究分析。结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检验检测,经过分析,得到的HBV阳性预测值是97.87%(92例/94例);得到的HCV阳性预测值是96.67%(87例/90例);得到的HIV阳性预测值是98.91%(91例/92例)。结论:血液病毒采用不同的检验检测形式开展检测工作时,基于其不同的特征,使得其在血液病毒检验是的应用具有互补优势。在实际的临床检验时,可以加强不同检验检测方式的结合,从而使血液病毒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验 酶联免疫检测 准确率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可以对致病基因作为靶标,对此进行替换、修复、补充等操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化学合成的核酸以及进入体内表达的核酸的主要靶向致病性RNA[1]。而在体内表达的过程中为免去其他杂质或者蛋白的干扰,让体内表达过程顺利进行,需要对过程中的核酸进行提纯和分离,本文简要综述寡聚核酸的生产研究进展。

  • 标签: 核酸合成 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OEC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时间选取2020年11月份,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士15名为研究对象(参照组),2020年12月份,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士15名为研究对象(分析组),参照组15名护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分析组15名护士实施OEC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组和参照组在工作天气条件相同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采集效率,对比分析组和参照组护士工作态度以及两组护士对工作满意程度。结果:天气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组15名护士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采集平均每小时(35.17±3.28)例,参照组15名护士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样本采集平均每小时(28.13±4.78)例,分析组护士核酸样本采集效率高于参照组护士核酸样本采集效率,组间数据比较(t=3.8939,p=0.0010)p<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分析组护士在工作活力,工作效能,工作认可度以及工作价值认知方面得分均高于参照组,分析组护士工作态度总得分高于参照组护士工作态度总得分,两组数据差异p<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分析组15名护士在工作满意度中被认可与表扬,成就感,职业特点,人际关系中得分也均高于参照组护士,分析组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两组数据差异p<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OEC管理模式管理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提升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利于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值得护理管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OEC管理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采集中心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污染情况,并规范出现污染后的处置措施。方法对海淀区34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内物表进行涂抹采样,运用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海淀区34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采集的510件样本中,有1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推测污染原因为八连管管盖崩开导致核酸扩增仪内部被阳性对照扩增后的基因片段污染。发现污染后对该实验室采取了检测结果追溯、清洁消毒、设备耗材更换、人员培训、消毒效果验证及盲样考核验收等措施,可以有效去除实验室内核酸污染。结论海淀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总体可控,通过人员培训、制度撰写、消毒清洁效果验证等措施可以提高检测机构处置实验室污染的能力。建议所有实验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并定期开展实验室污染监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实验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