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HA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8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行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8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21~66岁。观察指标:(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2)HAT诊断。(3)HAT治疗。(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微信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胆道狭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411例病人中,11例发生术后HAT,HAT发生率为2.68%(11/411);男10例,女1例;年龄为44岁(22~63岁);HAT发生时间为术后4 d(1~15 d)。11例病人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各1例。11例病人ABO血型相容,供肝冷缺血时间为(316±89)min,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3±4)min,动脉吻合方式均为Ⅰ型。11例病人中,无症状型HAT 10例,脓毒症型HAT 1例。(2)HAT诊断:11例病人均经血管腔内造影检查确诊HAT,其中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探及动脉血流,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动脉阻力指数高,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1例HAT、1例吻合口狭窄;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动脉血流速度慢,阻力指数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及微弱细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3)HAT治疗:11例病人均行微创血管腔内治疗,6例溶栓治疗后完全通畅,5例溶栓治疗后仍有血栓,术后继续留置微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后6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1例病人治疗(6.7±2.6)d后血管再通,血栓消失,治疗成功率为11/11。(4)随访情况:1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1 722 d,中位随访时间为46 d。随访期间,4例病人发生胆道狭窄,行胆道支架置入;9例病人生存,病人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为75%;2例病人死亡。结论原位肝移植后HAT发生率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超声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HAT诊断率;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肝动脉血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摸护理干预联合预警机制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展开预警机制干预,试验组予以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黄疸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76%)较对照组(19.0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黄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摸护理干预联合预警机制可有效改善黄疸新生儿病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缩短患儿病情缓解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桥脑小脑角(CPA)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43例CPA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普通组(27例)行普通显微切除术,优化组(16例)行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切除术。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面听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肢体活动)改善情况,比较其手术疗效。结果优化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面听神经功能改善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肢体活动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能够提高CPA肿瘤切除率并保护面听神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6年至2019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胫骨pilon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季节、致伤原因、Rüedi-Allgöwer分型、AO分型等特征。结果共收集234例胫骨pilon骨折住院患者,男179例,女55例,男女比为3.3:l。男性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31.3%,56/179),女性为51~60岁(25.5%,14/55)。其中农民(43.2%,101/234)、居住地农村(70.9%,166/234)及春季发病(32.9%,77/234)占比较高。高空坠落伤(41.0%,96/234)及高能量损伤(61.5%,144/234)占比最高。Rüedi-Allgöwer分型:Ⅰ型23例(9.8%),Ⅱ型90例(38.5%),Ⅲ型121例(51.7%)。高发类型:男性为Ⅲ型(58.1%,104/179)、女性为Ⅱ型(16.4%,9/55)。AO分型:43B型131例(56.0%),43C型103例(44.0%);女性43B型占比(67.3%,37/55)较男性高(52.5%,94/179)。43B型骨折中43B3型骨折(43.5%,57/131)、43B3.3型(75.4%,43/57)居多,43C型骨折中43C3(74.8%,77/103)、43C3.3型(51.9%,40/77)骨折居多。2016至2019年胫骨pilon骨折分别为44例、55例、65例、70例。结论近四年胫骨pilon骨折患者呈逐年增加态势,春季多发,农民及居住在农村的患者居多,高发年龄为41~50岁,Rüedi-Allgöwer分型的Ⅲ型及AO分型的B型为骨折高发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配体的受体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促成骨样细胞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健康雄性远交群(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并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分别用LiCl、LiCl+OPG(0.1 ng/ml)、LiCl+OPG(1.0 ng/ml)、LiCl+OPG(10.0 ng/ml)、LiCl+OPG(100.0 ng/ml)处理成骨样细胞,对照组未行LiCl及OPG处理,LiCl浓度均为20 mmol/L。RT-qPCR检测各组细胞OPG、RANKL转录水平;Von Kossa染色,钙离子含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钙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iCl组OPG的表达(4.35±0.88)稍高于成骨样细胞组(4.12±0.82,t=0.603,P>0.05),RANKL表达则LiCl组(2.61±0.42)显著高于成骨样细胞组(1.52±0.35,t=2.317,P<0.05);OPG/RANKL的比值LiCl(1.67±0.41)组显著低于成骨样细胞组(2.71±0.48,t=2.542,P<0.05)。成骨样细胞的转化实验中,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25.2±5.8、68.5±13.3、61.1±12.8、57.6±11.3、56.3±11.4)、(80.4±10.2、141.2±17.6、125.7±15.3、123.5±15.9、122.7±15.1)、(0.61±0.10、0.82±0.14、0.79±0.13、0.72±0.12、0.73±0.13)均低于LiCl组(99.5±16.5)、(186.0±39.3)、(0.98±0.15),(t=5.971、2.795、2.810、2.829、2.831,P<0.05)、(t=5.623、2.597、2.765、2.791、2.793,P<0.05)(t=4.931、2.379、2.384、2.391、2.392,P<0.05);加LiCl+OPG的4组中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成骨样细胞组水平(t=5.362、2.769、2.635、2.633,P<0.05)、(t=5.105、2.758、2.732、2.733,P<0.05)、(t=2.762、2.569、2.566、2.563,P<0.05)。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程度检测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β-catenin表达水平LiCl组(1.75±0.26)高于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1.32±0.18、1.25±0.17、1.25±0.16、1.22±0.16),(t=4.442、2.650、2.654、2.712、2.709,P<0.05)、加LiCl+OPG的4组高于成骨样细胞组(t=2.492、2.455、2.439、2.437,P<0.05),加LiCl+OPG的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成骨样细胞转化的机制,有RANKL依赖性,也有非RANKL依赖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多通道听觉脑干植入设备(ABI)对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进行听力重建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存在单侧或双侧听力损伤、且需要切除前庭神经鞘瘤的NF2患者。手术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在切除肿瘤后进行ABI电极植入。术中通过记录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辅助定位耳蜗核,以确保电极贴附于耳蜗核表面。采用自体脂肪填塞侧隐窝以固定ABI刺激电极。通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应用AB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存在听力损伤或丧失的NF2患者。术侧的前庭神经鞘瘤均获得全切除。术中所有患者均顺利植入ABI,并通过电刺激成功记录到EABR波形。术后2~4周进行开机调试和言语训练,5例患者均可在安静环境下感知不同程度的环境音。随访时间为57~6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开颅手术或设备植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前双侧听力丧失的2例患者开机后连续使用ABI 54、27个月,其术后环境音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62.5%和49.6%,封闭环境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42.5%和33.8%,同时结合读唇后具有较好的言语沟通能力。1例患者因对侧耳听力完全丧失而尝试开机调试和进行言语训练2个月,其余2例患者因对侧仍有听力,至末次随访仍未开机。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应用国产化多通道AB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重建方法,术中良好的耳蜗核定位和术后言语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RRI)和肾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半定量评分联合指标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非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ICU住院的非脓毒症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资料;于入ICU 6 h内应用医学超声仪完成RRI和PDU半定量评分测量。入ICU第5天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评估肾功能,按肾功能情况分为AKI 3期组(入ICU 5 d内进展为AKI 3期)和AKI 0~2期组(未发生AKI或发生AKI 1或2期)。分别在非脓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比较不同AKI分期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RRI、PDU评分、RRI-RDU/10、RRI/PDU和RRI+PDU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使用Delong检验方法比较每个预测因子之间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0例非脓毒症危重患者(无AKI 51例,AKI 1期21例,AKI 2期11例,AKI 3期27例),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无AKI 21例,AKI 1期15例,AKI 2期7例,AKI 3期20例)。在非脓毒症患者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KI 3期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动脉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比例、血管活性药物比例、28 d病死率、肌酐、RRI、RRI-PDU/10、RRI/PDU、RRI+PDU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比例均明显高于AKI 0~2期患者(P<0.05);而尿量和PDU评分明显低于AKI 0~2期患者(P<0.05)。非脓毒症患者中,RRI/PDU[曲线下面积(AUC)=0.915,95%可信区间(CI):0.846~0.959,P<0.01)及RRI+PDU(AUC=0.914,95%CI:0.845~0.959,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04,95%CI:0.718~0.874,P<0.01)和PDU评分(AUC=0.868,95%CI:0.791~0.92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期的最佳临界值为0.355(灵敏度92.6%,特异度81.9%,约登指数0.745);RRI-PDU/10(AUC=0.899,95%CI:0.827~0.948,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及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亦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45,95%CI:0.731~0.924,P<0.01)和PDU评分(AUC=0.913,95%CI:0.814~0.969,P<0.01)两两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期的最佳临界值为0.360(灵敏度95.0%,特异度90.7%,约登指数0.857);RRI-PDU/10(AUC=0.950,95%CI:0.864~0.989,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I和PDU评分的联合指标可有效预测非脓毒症患者发生AKI 3期,尤其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现更优。RRI与PDU评分的比值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以及实用价值最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瘘的类型、方法选择及不同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9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肝移植术后胆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狭窄将胆瘘分为4型。患者均接受内镜或介入治疗,包括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观察指标为胆瘘发现时间、胆瘘位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PTCD并发症、腹腔或胆道引流管拔出时间、新发胆道狭窄等。结果24例胆瘘于肝移植术后(46.5±36.6) d(6~122 d)发现。Ⅰ~Ⅳ型胆瘘分别有6例、14例、2例和2例。22例胆瘘治愈,总体治愈率91.7%。24例均首先接受ERCP,技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5%(21/24)和85.7%(18/21)。Ⅰ~Ⅳ型胆瘘ERCP的治愈率分别为6/6、84.6%(11/13)、1/2和0,ENBD与ERBD的胆瘘治愈比列分别为8/10和6/8。5例ERCP未成功者接受PTCD治疗,成功及临床治愈比例分别为4/5和3/4。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33.3%(8/24),Ⅱ型胆瘘胆管炎发生率高于Ⅰ型[35.7%(5/14)比16.7%(1/6)],合并非吻合口狭窄者比合并吻合口狭窄者更易发生胆管炎[83.3%(5/6)比16.7%(3/18)]。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瘘首选ERCP,次选PTCD。Ⅰ~Ⅳ型胆瘘分别优选ENBD、ENBD联合ERBD、ENBD及PTCD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相关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TTR-FA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个TTR-FAP家系(包括20例TTR-FAP患者和2例无症状TTR突变基因携带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4例先证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20例TTR-FAP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0~65岁,均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和体质量明显下降,以及心脏损害9例、体位性低血压9例、性功能障碍5例、排尿异常6例、瞳孔缩小或视物模糊3例,7例经TTR基因检测确诊、3例经腓肠神经病理活检明确,接受二氟尼柳治疗1例、氯苯唑酸治疗2例(病情均进展),死亡12例,存活8例。4例先证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平均49.3岁;均具有程度不等的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和心肌病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长度依赖性的四肢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以轴索损害为著;超声心动图示均有心肌肥厚;3例腓肠神经病理活检发现组织中刚果红染色均呈阳性;全外显子测序显示2例携带TTR基因致病性突变(TTR-E74K、TTR-A140S),1例携带可能致病性突变(TTR-S70R)。2例无症状TTR突变基因携带者仍正常。结论TTR-FAP在临床上表现为周围神经、自主神经持续进行性损害,同时累及多系统,尤其易合并消化道症状、心肌肥厚、体质量明显下降、瞳孔缩小或视物模糊,这些临床特征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外照射个人监测异常结果及调查,分析异常结果剂量区间分布、职业类别分布、不同职业类别异常结果发生率、异常结果发生原因以及异常值高低的影响因素,为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医院放射防护管理提出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我国19个省份上报的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结果超过1.25 mSv的389例异常结果数据及相关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异常结果的剂量分布区间主要在1.25~5 mSv;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异常结果占比最高,为59.64%;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异常结果发生率最高,为4.17‰。异常结果主要是不规范佩戴或操作个人剂量计导致;东部地区的异常值较其他地区高,中位数为6.41 mSv;原因不详组异常值较其他组高,中位数为10.32 mSv。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需要特别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43例,女20例;年龄为18~66岁,平均43.9岁。按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简单骨折27例(Ⅰ型20例,Ⅱ型7例),复杂骨折36例(Ⅲ型16例,Ⅳ型17例,Ⅴ型1例,Ⅵ型2例)。对可能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的12个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骨折类型、医疗付款方式、致伤原因、手术方式、康复起始时间、术后是否安装支具、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筛选出主要的相关因素。结果63例患者术后获6.0~7.1个月(平均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45~100分,平均92.4分。不同骨折类型患者的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髁间棘骨折块游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相比,非游离患者的HS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5个变量(年龄、骨折类型、医疗付款方式、住院时间、髁间棘骨折片是否游离)与HSS评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只有骨折类型和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回归方程为:Y=125.591-7.790a-17.277b(Y表示HSS评分,a表示骨折类型,b表示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Ⅰ、Ⅱ型(简单骨折)的短期随访预后较好,综合分型Ⅲ、Ⅳ、Ⅴ、Ⅵ型(复杂骨折)预后较差。对于膝关节侧位X线片中髁间棘骨折块游离的患者,建议进行复位固定,骨折块未游离者不予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应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5.6岁;左侧6例,右侧6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2例,Ⅴ型1例,Ⅵ型2例。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上胫骨平台宽度,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是否出现术后复位丢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应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54.6 min,出血量平均25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2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胫骨平台宽度(78.9±7.2)mm,较术前(87.4±6.1)mm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复位丢失和手术伤口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但能恢复胫骨平台宽度,而且骨折块挤压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康复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国产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按瓣叶形态分为BAV组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组,比较两组基线特征、手术资料,主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的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年龄为(69.8±8.9)岁,男性71例(71%)。其中BAV组51例,TAV组49例。与TAV组比较,BAV组患者的年龄小[(67.1±8.6)岁比(72.7±8.4)岁,P=0.002],近端升主动脉直径宽[(39.7±5.7)mm比(36.0±4.2)mm,P<0.001],(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死亡风险预测评分(STS-PROM)低[3.1(1.9,5.4)%比5.9(2.6,12.3)%,P=0.002]。术中,BAV组与TAV组植入瓣中瓣的比例分别为15.7%(8/51)、18.4%(9/49)(P=0.721),中重度瓣周漏发生率分别为2.0%(1/51)、0(P=1.000),器械成功率分别为82.4%(42/51)、81.6%(40/49)(P=0.925)。BAV组与TAV组术后1个月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0%(1/51)、10.2%(5/49)(P=0.108)。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BAV组术后平均跨瓣压差(PGmean)高于TAV组[13.0(10.0,16.0)mmHg比9.0(7.0,14.0)mmHg,P=0.003](1 mmHg=0.133 kPa),但PGmean下降值(较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16.6)mmHg比(36.2±17.5)mmHg,P=0.893]。结论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BAV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妊娠期妇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病率较高,且会导致多种母婴并发症,故早期筛查诊断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对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近年来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拟滋阴补肾根石汤联合绿激光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膀胱结石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绿激光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滋阴补肾根石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水平,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max、RU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Qmax为(18.17±2.64)ml/s,大于对照组(15.73±3.21)ml/s,RUV为(17.64±4.65)ml,低于对照组(28.43±5.2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26±1.38)d,明显短于对照组(9.56±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尿瘘、血尿、结石复发率分别为5.13%、7.69%、5.13%,均低于对照组20.51%、25.64%、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35/39),高于对照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滋阴补肾根石汤联合绿激光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复杂膀胱结石方面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是治疗复杂膀胱结石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囊取出移位种植矫正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2~39岁。采用毛囊单位提取术(FUE)的方法,将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取出,经过分离获得适合种植的毛胚,将毛胚按照需要的方向和角度,在取出毛囊部位的头皮完整处移位种植。结果采用FUE的方法取出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取出率平均63.3%(3 145/4 972)。移位种植成活率为78.7%。经9~36个月的随访,头发形态均有改善。FUE取出毛囊部位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FUE取出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改变方向和角度移位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的临床鉴别诊断的特异生物学标志物。方法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住院或门诊随诊的MSA-P患者10例,PD患者15例,同期健康对照组15名,联合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感兴趣区分析法(ROI),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的临床分析研究。通过TBSS,对3组间的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进行两两比较的定性分析研究,再将MSA-P组与PD组之间有差异的簇集选作ROI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研究。由1名固定的临床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种疾病患者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ROI所得定量数据与患者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PD组和健康对照组,MSA-P组在左侧丘脑前辐射(ATR)[ROI检测值分别为0.371(0.287~0.535),0.472(0.390~0.594),0.473(0.388~0.555);P值分别为0.008,0.008]和左侧上纵束(SLF)[ROI检测值分别为0.397(0.291~0.469),0.456(0.338~0.560),0.473(0.427~0.530);P值分别为0.013,<0.01]的FA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两种纤维束的FA值与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r=-0.807, P=0.005和r=-0.455, P=0.022。相较于健康对照组,MSA-P的脑白质纤维束存在较多异常。结论左侧ATR和左侧SLF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可作为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标志物,且这两种纤维束的FA值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观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