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用2007—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的数据,研究了高管、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与公司信息环境的关系。以盈余质量、分析师跟踪人数和股价波动性衡量信息环境,我们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时,内部人交易的获利能力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结论只在内部人净卖出、高管交易以及中小板和创业板交易时才成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主要是高管)拥有信息优势,能够利用私有信息获得超额收益;这种优势在信息环境更差时更明显。

  • 标签: 信息环境 内部人交易 超额收益
  • 简介:本文基于可持续增长理论,提出了当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不一致时我国上市公司可运用的财务策略。从而保证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后劲。

  • 标签: 可持续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 简介:近几年,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案件不断发生,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润,也扰乱了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各阶层人士也逐渐看重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控制这一问题。如何在能力范围内合理的控制审计风险,减少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损失,成为会计工作人员关注的热点。本课题基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针对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目的在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少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 标签: 上市公司 审计风险 风险原因 风险控制
  • 简介:随着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和演进,我国资本市场上逐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这对于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是什么因素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通过借鉴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并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的三类动机: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收益和管理层能力信号传递,并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 标签: 业绩预告 管理层盈余预测 自愿信息披露动机
  • 简介: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其投资效率,结果表明:2008-2010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额呈上升趋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啄食顺序理论不符,有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敏感性源于其投资不足;通过融资约束分组后发现,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和融资约束关系不明显,高融资约束组的投资不足程度比低融资约束组的投资不足程度低。

  • 标签: 创业板上市公司 投资效率 投资不足 融资约束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研究推崇英美模式,而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开始反思英美模式的不足,并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治理模式。本文首先回顾了公司治理研究的进程,然后比较说明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最后指出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国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标签: 经济危机 中国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 简介:本文对比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发生的变化,并为监管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 标签: 盈余管理 新手法 监管措施
  • 简介: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提供与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相偏离的会计信息。会计失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我国的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通海高科,ST黎明,银广厦一系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事件,使得会计人员和会计制度受到各行各业的责难,似乎全是会计人员惹的祸!可会计人员瘦弱的肩膀能扛起这么重大的责任吗?会计作为一项社会活动,与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会计信息失真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本文将从政府,法制,证监会,注册会计师行业,公司治理的现状阐述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环境。

  • 标签: 社会环境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 注册会计师行业 会计人员 财务状况
  • 简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根据平衡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理激励和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综合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实施激励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但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二者没有形成积极的配合效应,股权激励、薪酬激励与资本结构三者形成了积极的配合效应;产权比率增加能优化资本结构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

  • 标签: 资本结构 股权激励 薪酬激励 公司绩效 公司治理 债务融资
  • 简介:建立资本市场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本市场内的资源配置效率高低也是有资本市场的营运效率决定的,而资本市场的营运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市场获得信息的质量,特别是财务信息质量.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破坏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特别是投资设对资本市场的决心及切身利益.上市企业财务舞弊问题不仅威胁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进行探讨.

  • 标签: 上市企业 财务舞弊 舞弊手段
  • 简介: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方法,采用验证性分析与探索性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根据106家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调查问卷和2008年年报数据,对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念进行了检证,并根据2011—2013年中小板公司年报数据,选择了686家样本公司进行大样本稳健性检验。首先,根据文献进行规范研究,构建具有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两个横截面的资本结构构念理论模型。其次,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实证方法,构建11个SEM模型,分别从股权结构、债务结构、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的关系、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资本结构理论模型进行模型拟合、模型评价和模型修正。最后,结合资本结构构念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提出,以中小板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能简单模仿国外惯例,即只用资产负债率作为唯一的代理变量,而中国实情决定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资本结构不可或缺的代理变量。由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共同构成的资本结构构念才能对企业经营绩效提供较强的解释力。

  • 标签: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债务结构 股权结构 经营绩效 结构方程建模
  • 简介: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 标签: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股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