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兼通诗书的学者而言,虽然诗与书所用的媒介载体不同,但都是其人生活体验、学识修养、艺术理念、精神气质、审美理想的外化,有着整体的一致性。翁方纲诗书皆擅,对于诗书均有独特见解,其诗作内容多关于书法,书法品评也多借鉴诗歌具有的内涵和意境。翁方纲,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学识渊博,擅长考证,精于鉴赏。翁方纲的学术以宋儒为根柢,兼重考据,金石学成就卓著,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翁方纲 诗作 学识修养 金石学家 书法家 生活体验
  • 简介: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赫赫有名的"新知识分子",她在艺术理论、文学创作、思想领域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她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一起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反对阐释》是她最具影响力的文集,集中体现了其"反对阐释"的理论观点。

  • 标签: 《反对阐释》 教育问题 美术馆 美国公众 新知识分子 女知识分子
  • 简介:在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是当前中国设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业设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对设计人才培养不断变化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设计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利弊,引用结构主义教育理论重新思考和审视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在对设计学科的知识体系与设计思维规律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建立起整合技能知识、工具方法、理论观念的三维立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基于这种理论模型,论文进一步对当前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性的探索。新的课程框架为进行跨学科的项目设计教学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平台,为适应当前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的发展趋势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未来的研究希望利用教学实践对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检验,进一步发展出一套基于跨学科设计教学的评价标准体系。

  • 标签: 结构主义跨学科设计课程体系立体化知识结构
  • 简介:诸如“地域美术”、“地缘文化”这样的话题,近年来正逐渐成为我国美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像一些学者曾提出的那样,以往的美术史研究者较多是“从纵向维度思考问题,编年表、讲源流、查传承……与时间性有关的梳理工作做了不少,但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大关注”。将注重时间的历时性研究和注重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在一起,这一主张本身其实并非新近话题,

  • 标签: 地域性 美术学 环渤海 概念 开放 地缘文化
  • 简介:篆刻艺术的创作,主要是“篆”与“刻”过程的总和。篆的过程即设计印稿的过程,是作者对印文的选择、造型与整方印作构思布局的不断调整,以至符合作者审美追求的形式美的创作过程。刻的过程是作者对刀法的选择和充分运用刀法的表意性来表达作品内涵美的创作过程。篆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如何?主要是由篆刻刀法的表意性所决定的。徐坚《印戋说》谈到:“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以传章法也,而刀法更难于章法。

  • 标签: 刀法 篆刻作品 创作过程 作品内涵 章法 表意性
  • 简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山水诗一样,产生于东晋到南朝时期。在葛路先生的《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的书中,有一段谈到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三种说法,而作者对这三种说法统统持否定态度。当然,对于任何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

  • 标签: 山水画 理论发展 山水诗 中国绘画 地主庄园 士族文人
  • 简介:本文是对著名学者张道一教授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立体观照。主要从研究的基点、原则、指向和境界四个方面展开评析。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振兴民族文化艺术,建立中国的艺术学、美学,先生竭尽了努力。其敏锐的思辨力和高瞻远瞩、执著坚守的精神,在艺坛独树一帜。

  • 标签: 艺术理论研究 高瞻远瞩 执著坚守 艺术学 美学 真善美
  • 简介:曾先后写过两篇有关周俊杰先生书法艺术的小文章,今日,当我第三次认真审视先生书艺,又有了想说几句的念头,这完全出于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使然。首先,面对周俊杰先生的书艺创作,想来毋须笔者饶舌。早在二三十年前,在中国

  • 标签: 先锋 笔道 这一个
  • 简介:阿恩海姆说:“表现性”是所有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范畴。它平衡了内在的深刻性和外在的表面性。在谈及表现时,阿恩海姆不仅带给我们专业知识上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赞叹他敏锐的视知觉和敢为人先的作为。鉴于此,我们也获得了艺术创作的一些方法论。

  • 标签: 阿恩海姆 表现性 艺术理念
  • 简介:  在数字艺术世界中,"光"的艺术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现实中许多光的理论仿佛已经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但是在CG世界中,"光"的探索脚步永不停止.……

  • 标签: 三维动画表面 散射现象 数字三维动画
  • 简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形式之一,它与中国的绘画、雕塑、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共同构成了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在西方艺术体系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形式。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与汉字的使用相伴,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我完善过程。它具有艺术秉性的笔法、字法、章法以至墨法,其性情、意境等甚具美学高度的品味追求等,在书法服务于社会生活实际需要的同时日益发展成熟,最终导致在近现代由实用与艺术相兼,转而脱尽实用之义,

  • 标签: 书法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 艺术形式 总序 丛书
  • 简介:自20世纪初油画艺术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进程,绘画的观念及方法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对优化基础教学的方向重新梳理,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艺术规律的基础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实验。

  • 标签: 油画 学院教育 基础教学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高峰,这离不开前代画家、美术理论家的努力与丰富繁多的绘画作品的铺垫,尤其是“以形写神”理论。远古时期,庖羲氏观象于天,取法于地,始作《易》八卦,被认为是艺术的起源。从先秦两汉时期许多哲学家已经对“形神”概念作出了一些讨论,这为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奠定了基础,为后期人物画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以形写神”理论的发展和对唐代人物画的影响。

  • 标签: 人物画 以形写神 唐代
  • 简介:于明诠先生于2011年末在《书法》杂志上撰文《说“展览体”》,指出当下书坛中出现了一种越来越成熟的“展览体”书法,基本特点是,技法精到,注重作品的视觉效果,然而笔墨点画之间缺少书法之外的趣味和意义,缺乏书者性情的自然流露,“把‘大写意’当成‘工笔’来画”,“点画线条的每个汗毛孔里都透着小心翼翼和战战兢兢”。特别是那些在黑底用金粉、银粉写中山王之类的作品。

  • 标签: 书法发展 专业化 困境 理性 工具 《书法》
  • 简介:中国书法在其早期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摹古派”与“任情派”;张怀Guan在两种模式之外,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三条道路”-“自然派”。自然派的艺术理想在“通过书法艺术笔墨表现语言的拓展和再创造,确立自然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大千世界自然气象的抽象摹拟和概括表现,再现自然生命的神奇浑壮之症状,借此感化、净化心灵,实现书法艺术由追求悦目之形的”技“向介入社会文明进化、”赞天

  • 标签: 张怀Guan 书法艺术 书学理论 学术研究 创作模式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艺术精神的异同之处,对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进行比较研究,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促进中西艺术精神在更高的层面上,相互借鉴、发展,为我国新时代艺术创作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学术资料。

  • 标签: 中西艺术精神 本体比较 天人合一 主客相分 艺术融合
  • 简介:早在三十年代末,丁文雋先生即以其专著《书法精论》问世而享誉书坛。时隔近五十年,丁老又一新著出版,反响强烈。凡是了解丁老的人,无不对这位年届耄耄,身被残疾,为祖国的书法事业辛勤耕耘了数十年的老人生出无限的感动和敬佩之情。日前我专程走访了丁老。

  • 标签: 书法理论 丁文隽 人书俱老 敬佩之情 现代书法 吴玉如
  • 简介:书法美学理论体系具有逻辑自洽性和历史开放性的特点,是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其内容包括两类四部分:两类即书法美学史和书法美学理论;四部分即书法美学史、书法美学原理、书法美学文化和书法美学技法,后三者是书法美学理论的进一步展开。在此框架之下,对当代书法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结合当代书法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重新定义书法美学史、书法美学原理、书法美学文化、书法美学技法的概念内涵和研究对象。

  • 标签: 理论体系 书法美学史 书法美学原理 书法美学文化 书法美学技法
  • 简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即学生经过学习、实践与反思,其经验系统发生了重组、转换或改造,由此形成了建构出的学习结果。这一理论对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一方面,基于服装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实践训练是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驱动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建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整合。

  • 标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