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厄洛替尼联合全放疗的治疗方案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并采取厄洛替尼联合全放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病情变化及疗效,对其生存状况进行记录。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疾病控制率达到100%;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好,均为轻度药物不良反应;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个月;1年生存生存率为82.14%,2年生存率为57.14%。结论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好,患者可耐受,可延长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厄洛替尼 全脑放疗 非小细胞癌 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全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转移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4例均为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NSCLC转移患者,接受WBRT(40Gy/20次/4周)并同期口服厄洛替尼150mg/d。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MRI,观察肿瘤大小,定期每3个月一次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结果24例患者中,CR2例,PR17例,SD5例,PD0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79.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1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4个月。乏力、皮疹和腹泻为主要不良反应。结论厄洛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患者转移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生存期延长。

  • 标签: 肺肿瘤 脑转移 厄洛替尼 全脑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疝患者采取疝复位天幕切开术和常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疝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采取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术后死亡率、重残率和术后并发症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重型颅脑损伤疝患者采取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明显的优于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术后的死亡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疝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蛋白水解物和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2月—2018年3月共收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病168例新生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2例,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组(86例,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和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患者应用脑蛋白水解物、纳洛酮联合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蛋白水解物 纳洛酮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肺癌辅以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伴发孤立性肺结节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组患者入院后以动态CT增强扫描对病变进行明确和诊断,同时行病理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时间间隔在7d之内,根据检查结果统计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病理形态学验证,本组52例患者早期肺癌、肺结核、肺炎伴发者依次为44例、6例和2例;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早期肺癌42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将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早期肺癌患者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方便快捷,且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CT增强式扫描 CT 早期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64排CT扫描头颈CTA最佳时机。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颈联合CTA扫描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联合成像的延迟时间和靶血管对比剂浓度之间的关系,重新设计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后,再次进行扫描。结果对照组测得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1±53)HU,对照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2±69)HU。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有助于控制靶血管对比剂的浓度,将其稳定在能够显示血管斑块的浓度值范围内,避免造成静脉伪影。

  • 标签: 头颈CTA 64排CT 最佳时机 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在进行MSCT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2012年期间采用64排的螺旋MSCT进行检查的160例的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肝脏的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MSCT对于诊断患者的肝癌动--门脉分流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160例肝癌动门脉分流的患者中,有100例是早期就进行了MSCT的诊断还有DSA的造影检查,另外的60例患者是属于在发病后较晚的时间才进了MSCT和DSA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诊断DSA都比MSCT的诊出率要低。结论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是一种较为简便和明确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肝癌动--门脉分流 MS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复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8例常规剂量(130KV、90mAs)CT扫描有肺部病变的患者,治疗后需复查时使用低剂量(110KV、36mAs)CT扫描,前后对比肺部不吸收病变或未吸收病变的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情况及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对对病灶数目、形态、大小及边缘的显示无明显差异,对渗出、增殖、纤维化、钙化、肿块、空洞及空腔等肺部基本病变的显示也无明显差异,同时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的显示很有价值,提倡在肺部病变的复查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低剂量CT 肺部病变 复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盆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骨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时合理剂量选择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20例需行骨盆CT检查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螺旋CT扫描后,其它参数不变,仅改变管电流(100mA50mA和30mA)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不同mA值共分成4组,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①低剂量(100mA50mA和3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25%和1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00mA与5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3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合理选择低剂量骨盆螺旋CT扫描技术,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取得与常规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性腺辐射剂量,延长昂贵球管寿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图像质量 骨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磁共振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120例进行乳腺磁共振增强患者。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一例出现身体不适及异常,检查成功率100%。结论熟练运用各阶段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乳腺MRI增强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后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于肝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入院的小肝癌患者共48例,对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病理证实48例患者共有52个病灶,其中51个(98.08%)病灶顺利检出;肝动脉期检出率为90.38%,门脉期检出率为86.54%,平衡期检出率为94.23%,动脉期、平衡期的检出率高于门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肝癌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病灶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肝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技术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以前采用蝶翼头皮针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抽出80例,与2009年5月-2010年9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的338例进行比较,评价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脱管等。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未出现造影剂的渗漏现象。结论与蝶翼头皮针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头皮针 CT增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RI(0.15T)对50例颅脑疾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肿瘤性病变40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做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注射了Gd-DTPA顺磁造影剂,通过增强前后M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增强扫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性病变中明显强化占82.5%(33/40),轻度强化占7.5%(3/40),无强化占10%(4/40)。非肿瘤性病变中无一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占30%(3/10),无强化占70%(7/10)。经卡方检验,肿瘤性病变强化明显,与非肿瘤性病变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及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助于显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和数目,有助于鉴别肿瘤有无术后复发或残留,是MRI检查颅脑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颅脑疾病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本院630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的禁忌症;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选用肘正中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预防过敏;⑤选择计量和速度成人100ml,速度2.5-3.0ml/s;;⑥做好各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如出现副作用,按常规处理。结果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6%(609/630),增强结果达到诊断要求9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3例,中度不良反应4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死亡0例。结论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成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日后脑动脉瘤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探究了解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60例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其中采用脑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如何做好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配合与心肺复苏护理的措施。方法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开展的心肺复苏急救病例中,随机选取30例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20例,无效10例。结论护士熟练掌握CPCR操作技术,做好与医生的配合工作,采取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是提升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急救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质疏松症(LA)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白质疏松症(L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无脑白质疏松症(非LA)患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LA组与非LA组比较,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同型半胱氨酸与LA发病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为白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肺心病患者临床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选取的52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及综合护理措施,仅有5例患者未愈,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无并发症出现,半年再入院者4名,复发率为8.3%。结论给予肺心病患者有效的常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护理观察、严格控制感染、慎用镇静、利尿、安眠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肺心脑病 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