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10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随机分2组/50,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疼痛评分和鼻粘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鼻粘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实施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腺肽、清热利肺汤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以及对患者肺功能等影响。方法针对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胸腺肽、清热利肺汤,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则为75.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可见其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佳;两组均为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胸腺肽、清热利肺汤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对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分析发现,其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同时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及意义。方法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90例分析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和意义,90例患者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3、FT4、TSH等甲状腺激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AST、TB、GGT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相比对照组较为明显,ALB、DB、TP、ALP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定时的采取甲状腺激素检测和肝功能检测,能够及时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信息,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择来我院进行糖尿病认知障碍治疗的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评价情况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1例,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50例,79.37%),观察组患者再次住院率(2例,3.17%)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19.4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患者的住院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及血气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88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FEV1(1.99±0.25)L、FVC(3.01±0.08)L、PEF(8.59±0.14)L/s、PaO2(73.03±1.48)mmHg、PaCO2(44.65±1.87)mmHg,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呼吸肌锻炼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促进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E)患者的肺功能和螺旋CT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本文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随机选取了50名,分析这些患者的肺功能和螺旋CT影像诊断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影像中的磨玻璃样低密度影与一秒末用力呼吸率(FEV1/FVC)呈现负相关性;螺旋CT影像中的线网状阴影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VA)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螺旋CT影像中的蜂窝影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VA)均呈现负相关性的特征。这表明不同程度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和螺旋CT影像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该结论对于利用螺旋CT影像特诊进行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的COPD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慢阻肺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吸烟指数、肺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pred、、DLCO%pred、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慢阻肺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肺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超声检测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产后70内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妇124例,取膀胱截石位,经会阴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膀胱颈、子宫、直肠壶腹部的移动度,测量尿道倾斜角、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逼尿肌厚度及膀胱残余尿量,采集图像,记录盆腔脏器在静息及Valsalva动作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4例产妇,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96例,阳性检出率77.4%(96/124);前盆腔病变75例,其中39例在孕期就有尿失禁发生,88例经阴道分娩产妇有67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占76.1%,36例剖宫产产妇10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占27.8%;124例病例中胎儿体重3500克以上者55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2例,占58.2%,3500克以下者69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43例,占29.7%;96例阳性病例中,经产妇52例,占54.2%,初产妇43例,占44.8%。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28例。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可对患者的盆底结构进行详细显示,明确患者病情,有利于及时掌握盆腔结构的发展情况,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针刺拮抗肌配合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及肌力测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治疗,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好转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孕妇机体内甲状腺功能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生间的相关性。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37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行常规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孕妇组成B组,就两组孕妇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甲状腺功能水平,探析甲状腺功能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间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A组孕妇的FT4(游离甲状腺激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低于B组孕妇,而TSF(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B组孕妇(P<0.05);两组孕妇血清中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的阳性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与健康孕妇甲状腺功能水平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早期对孕产妇实施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重度子痫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将本院于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经过外科处理后自行锻炼,观察组在则在术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为(81.57±6.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5±7.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随访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0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O%),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2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与术前相比,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