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护存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DTIH)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86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颅内压(ICP)进行动态监护,评价NICP监护在发现DTIH中的作用。结果86例TBI患者经CT证实有17例为DTIH,其中15例需手术治疗,发现时间为伤后6~74h,平均19.6h。监测结果显示迟发血肿侧ICP较对侧明显增高[(380±62)mmHg:(254±56)mmHg,P〈0.01],而且明显高于69例伤后24h无DTIH患者的平均ICP[(380±62mmHg:(242±65)mmHg,P〈0.01]。16例监测到ICP增高与CT检查结果吻合(94.1%)。结论NICP监护是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TBI监护技术.对早期诊断DTIH可提供重要信息。
简介:目的检测白藜芦醇治疗后脑创伤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浓度变化,探讨白藜芦醇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伤后3h、12h、24h、48h、72h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动物5只。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动物。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50mg/kg体重)腹腔注射治疗,伤前1d治疗一次,伤后每天治疗一次;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股静脉取血,静置分层后离心,取血清低温保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结果伤后治疗组TNF-α和IL-1β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降低伤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对脑创伤有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前采用1.0TMR和3.0TMRT2加权靶点扫描,在直视下行靶点直接定位。手术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UPDRS)及BurkeFahn-Marsden运动障碍评分(BFM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分,平均34分。术后在开机的情况下UPDRS:药物"关"状态17-24分,平均22分,改善率60.0%;药物"开"状态15-24分,平均19分,改善率44.0%。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BFMs平均改善率55.0%。41例患者术后症状迅速改善,肌张力降低,震颤及异动症消失。结论DBS能明显改善M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讨军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适应障碍(AD)患者三种脑诱发电位(BEP)的变异。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光,声刺激和Click短声刺激,检测75例PTSD和69例AD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干听觉反应(ABR)。结果①VEP:Pz脑区的P3波幅PTSD组[(5.1±4.0(μV]低于AD组[(7.2±4.3)μV;P<0.01]。②AEP:Cz脑区的P2波幅PTSD组[(2.8±1.7)μV]低于AD组(4.2±2.1)μV;P<0.01],Cz脑区的P3波幅PTSD组[(4.2±2.1)μV]高于AD组[(2.1±0.9)μV;P<0.01]。③ABR:Pz脑区的波V绝对潜伏期PTSD组[(5.8±0.3)ms]长于AD组[(5.4±0.4)ms;P<0.01];Oz脑区的波Ⅱ绝对潜伏期PTSD组[(5.9±0.4)ms]长于AD组[(5.0±0.5)ms;P<0.01],而波V绝对潜伏期PTSD组[(6.4±0.3)ms]短于AD组[(6.8±0.4)ms;P<0.01]。Pz脑区的波Ⅳ绝对波幅PTSD组[(0.24±0.12)μV]高于AD组[(0.12±0.10)μV;P<0.01],Oz脑区的波Ⅱ绝对波幅PTSD组[(0.38±0.11)μV]低于AD组[(0.45±0.13)μV;P<0.01]。结论BEP的变异特点可能对鉴别PTSD和AD有参考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创伤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发生的关系以及对PSH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以颅脑外伤作为主要诊断的患者资料共127例,分为颅底创伤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期间感染情况,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出院ICU后12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颅底创伤对PSH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作为基线水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颅底创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颅底创伤组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随访颅底创伤组12个月后GO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底创伤可能是导致外伤患者发生PSH的原因之一。不论是住院期间还是远期预后,颅底创伤对合并有PSH的外伤患者产生了不良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l)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脑十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与预后清醒的关系。方法分析63例重型TBI后意识障碍超过2周患者的BAEP表现,主要为BAEP中Ⅰ、Ⅲ、Ⅴ波各波峰潜伏期(PL),Ⅰ~Ⅲ、Ⅲ~Ⅴ波峰间潜伏期(LPL)及Ⅰ波与Ⅴ波波幅比。预后以TBI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分为清醒组与未清醇组,组间运用两独市样本t检验以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结果本组患者清醒率为34.9%(22/63),BAEP指标异常焉夏为66.7%(42/63)。双侧Ⅰ、Ⅲ、Ⅴ波PL,Ⅰ~Ⅲ波、Ⅲ~Ⅴ波IPL及Ⅰ/Ⅴ波幅比均正常的21例中有16例清醒(清醒率为76.2%),双侧Ⅴ波PL异常的8例及双侧Ⅲ~Ⅴ波IPL异常的7例均未清醒.单侧Ⅴ波消失的2例未清醒。清醒组与未清醒组间比较发现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Ⅴ波PL及Ⅲ~Ⅴ波IPL。结论BAEP的Ⅴ波PL及Ⅲ~Ⅴ波IPL变化可客观、准确地反映脑损伤的程度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简介: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中Akt蛋白磷酸化激活情况及其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自由落体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外伤后1h、3h、6h、12h、1d、3d、7d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后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表达.另外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外伤+抑制剂组、外伤+二甲基亚砜(DMSO)组,伤后1d统一处死.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检测p-Akt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外伤后3hp-Akt表达增加,于24h达到高峰,给予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Akt磷酸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PI3K/Akt通路在脑外伤后激活并发挥抗凋亡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0.32±0.10),对照组为(1.87±0.2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otorcortex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均不同程度减轻,1个月以内镇痛疗效较满意,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随访1。5年.多数病人镇痛效果出现波动,调整刺激参数后仍能获得镇痛疗效,疼痛较术前减轻10%~90%,脑卒中后疼痛的长期疗效要好于脊髓损伤后疼痛和幻肢痛。结论MCS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可调节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简介: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 年12月至 2023 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方案;便利选取 2023 年3月—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59 名及科室护士20 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运动康复循证实践证据前后 2 组患者的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同时比较循证实践证据应用前后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变化.结果:证据应用后,循证实践组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提升(P<0.001)、功能障碍指数下降(P<0.001)、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康复知识水平得分均较应用前提高(t=-15.873,P<0.001),差异具有...
简介: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后2组建立液压冲击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操作但不接受液压冲击,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伤后除EPO治疗组立即腹腔注射EPO(5000U/kg)2d外,另外3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外伤后30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伤后37d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训练后2、3、4、5d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潜伏期最短,模型组最长,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搜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原来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最高,模型组最低,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的表达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压冲击造成的颅脑损伤可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外源性给予EPO可以改善外伤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EPO促进BDNF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