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斜视手术中应用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对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氯胺酮麻醉组,Ⅱ组为丙泊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组。两组采用不同的麻醉维持方法,Ⅰ组单纯用氯胺酮维持麻醉,Ⅱ组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维持静脉全麻。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清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Ⅰ组术中循环波动大,而Ⅱ组血压、心率平稳。麻醉苏醒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Ⅰ组术后1例躁动,1例术后呕吐。结论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的全身麻醉不延长苏醒时间,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恢复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21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检查其生命指标,在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的情况下分别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A组应用FDC-4联,2HRZE/4HR,B组应用FDC-3联,2HRZE/4HR,C组应用异烟、利福喷丁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乙胺丁醇胶囊);采取我院为不能耐受固定复合制剂的患者而制定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根据病症变化、恢复效果、生命指标等,统计分析其治疗有效性。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8%,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42%,三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可灵活用药,减少漏服错服的不良现象,提改善治疗疗效,为现代医学治疗抗结核药品供应与管理带来有效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妇产科宫腔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研究中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选取了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宫腔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随机将其分为复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各50例。对复合组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采用的麻醉方式是地佐辛复合丙泊酚注射麻醉方式,对单一组患者单独采用丙泊酚注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的麻醉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留观时间方面,复合组短于单一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复合组为2.00%,单一组为18.00%,复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宫腔镜检查的过程中,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还能够促使患者尽快苏醒,且还能够缩短留观时间,另外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而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地佐辛,B组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啶,于术后2,4,8,24h记录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观察术后心血管反应、躁动、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下床活动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心率与血压稳定,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食管癌根治手术4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复合麻醉组(浅全麻+硬膜外阻滞);B组为单纯全麻组,每组各2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相同:芬太尼2ug/kg、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2mg/kg。A组病人经硬膜外导管间断注入2%利多卡因与1%丁卡因混合液(4:1)复合吸入低浓度氨氟醚(0.5-1.5%)及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2-0.25mg/kg维持麻醉;B组用吸入氨氟醚(1.5-2.5%)及间断静注芬太尼1ug/kg、阿曲库铵(0.2-0.25mg/kg)维持麻醉。A组病人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镇痛药物为布比卡因+吗啡+氟哌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术前、术毕、拔管时SBP、DBP、HR、SpO2变化,术中两组病人全麻药用量,术毕至拔管之间的时间。结果A组病人麻醉效果确切,全麻用药量低,复苏快,能降低手术所引起的应激反应,行术后镇痛方便、效果完善、术后并发症轻。结论浅全麻复舍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优越于单纯全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C(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手术过程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成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4月本院接诊76位急性胆囊炎病人,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3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实验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麻醉药剂维持数量、术后麻醉康复状况,选择VAS评价拔管后0.3h、0.4h时的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麻醉期间维库溴铵数量比对照组要少,术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要短,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拔管时和拔管后0.3h、0.4h时VAS评分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LC手术过程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削减麻醉药剂数量,缩减苏醒、拔管时长,减少术后疼痛等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有患者4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有患者43例,接受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57、4.397、5.383、3.641、3.515、3.796,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与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间在我院门诊随访的9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板式组合药治疗)和观察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各4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观察组的痰菌转阴比例更高,(P<0.05)。观察组的病灶吸收与空洞缩小比例更高,(P<0.05)。结论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是一种新型的抗结核药物,在肺结核的治疗中,应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服用简便、易操作,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传统使用的单纯氯胺酮或丙?白酚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寻求一种适合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表浅、短小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丙泊酚-氯胺酮(P-K组)、氯胺酮(K组)和丙泊酚(P组)三组,手术中分别静脉持续泵人各组设定麻醉药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麻醉药泵入。术中严密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或血氧饱和度值(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PK组在丙泊酚与氯胺酮用量上明显少于P和K组,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少,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等优点,组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笔者认为PK组是适合于浅表、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