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献血者招募一直以来是血站全部工作的前提、基础,受到全国各地血站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国开展自愿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更加体现献血者自愿招募工作的重要性。结合我市献血者招募工作实际,浅析献血者招募工作的具体做法,探讨招募工作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照顾者教练计划在直肠癌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114名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60名)和教练计划组(54名)。常规干预组于出院前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教练计划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行照顾者教练计划,即通过培训后,以具有照顾经验的照顾者作为照顾者教练去辅导照顾者,为其提供专业的照护知识和技能及心理支持。两组均持续干预12周。采用中文版家属照顾能力量表(FCTI)和照顾负担问卷(CBI)于出院时和干预12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照顾负担。结果干预12周后,教练计划组适应照顾者角色能力、应变并为患者提供帮助能力、调整自我和患者情绪能力、协调其他照护资源的能力及调整自我生活与照顾活动冲突的能力5个维度评分均较出院时降低,且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2周后,常规干预组时间依赖性、发展受限性、身体性、社交性、情感性5个维度的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教练计划组5个维度得分均较出院时降低,且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照顾者教练计划可以提高直肠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降低照顾负担,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干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初步探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习得可能的大脑基础及后天学习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名熟练掌握白族语言和汉语2种语言的白族健康成年人[简称白族白-汉双语者,其中男性18名、女性15名,年龄20~ 50 (25.33±4.65)岁]和30名使用汉语单一语言的汉族健康成年人[简称汉族非双语者,其中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0~50 (26.16±2.05)岁]的大脑MRI显像资料。对白族白-汉双语者和汉族非双语者进行三维T1加权扫描,所得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全脑灰质密度,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结果全脑灰质密度差异及其统计参数图的结果显示,白族白-汉双语者的右侧额中回(t=4.00,P<0.001)、右侧眶回(t=2.68,P<0.001)、右侧直回(t=2.25,P<0.001)、左侧直回(t=2.69,P<0.001)、左侧豆状核(t=3.90,P<0.001)局部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非双语者。结论白族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全脑灰质密度有差异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纹状体,其与白族白-汉双语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关系密切,后天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