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质的新型骨材料填充器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网孔状的填充料袋,结合输送器械,获得可膨胀性的骨材料扩张及填充系统。按照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致敏试验系统评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复合材料(PET/PMMA)的生物相容性。结果PET/PMMA复合材料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活动、体重及呼吸均无明显差异;致敏豚鼠试验组无红斑及水肿;溶血率为1.24%,无溶血性。结论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骨材料填充器,经检验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LIF技术(腰椎后路椎间减压,CAGE植入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以往手术护理的不同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有手术指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IF技术治疗,经给予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体位、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3—7d即下床活动,随访3—6个月,42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例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固定效果好,患者恢复快,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恢复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老年肩周炎疼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观察和分析其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此次研究和护理的106例肩周炎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20±0.62)分与对照组(1.92±0.61)比较(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3%(51/53)与对照组84.91%(45/53)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中老年肩周炎疼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的使用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20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对照组应用传统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h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观察两组病人给氧1小时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使用24h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病人在吸氧1小时后指脉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和传统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可起到同样的供氧效果,而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化安全吸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运用实际数据,检验补偿方案的研制思路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以样本地区2011年住院补偿数据为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决策平台为工具进行方案研制。结果:以福利风险型方案研制为例,(1)按照80%补偿比,消除因病致贫风险共需筹资4163.96万元;(2)以就医经济风险约等于1时所对应的医疗费用设定起付线为600元,以人均收入8倍为标准设定封顶线为120000元,观察住院人群的就医概率、经济风险分布状况,将费用段分为600~、3000~、10000~和22000~四段,并分别设定相应的补偿比;(3)按照上述补偿方案,基金60.53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论:补偿方案研制的思路和方法是科学合理、可操作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于骨科护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70例重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根据治疗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传统手术下钢板固定联合外石膏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式。结果7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患者骨折部位均全部愈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降低护理难度,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作者简介姚艳华(1978-),女,主管护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摘要探讨物联网技术给临床护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心血管临床护理架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该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