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该蒙药全面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其毒副作用尚不明确,临床疗效观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质量标准研究仍需要完善,应选择更多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制定更科学、先进、可行的质量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NTHU-K2044菌株hfq基因缺失株(△hfq),并通过表型试验分析hfq基因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特性、环境适应能力和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NTUH-K2044菌株进行hfq基因敲除;通过表型试验,比较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野生株和△hfq突变株在细菌生长速度、抗环境胁迫能力、生物膜形成、荚膜形成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和大蜡螟幼虫感染致死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成功构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NTUH-K2044 △hfq缺失株,表型试验表明△hfq缺失株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菌落变小和超黏性下降;在pH9、pH5.5、0.7 mmol/L SDS、5% NaCl、0.1%H2O2环境和50℃高温等环境胁迫条件下,△hfq缺失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毒力方面,△hfq缺失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荚膜形成能力下降且荚膜合成基因magA和rmpA表达量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杀菌试验存活率下降,大蜡螟幼虫致死能力显著降低。结论Hfq蛋白作为RNA伴侣分子能够参与转录后调控进而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生理、环境适应性及毒力致病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为寻找治疗和控制高毒力高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新靶标提供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2q37微缺失综合征患儿进行诊断和精细定位。方法对患儿进行染色体G显带、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检测。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2),亚端粒区MLPA检测提示患儿2q37.3区CAPN10-3、ATG4B-7基因拷贝数减少,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及MLPA检测均未见异常。SNP-array显示患儿2q37.1-37.3(233 331 507-243 029 573)区存在9.7 Mb的杂合缺失。FISH分析提示患儿为46,XY,ish del(2)(q37.3)(D2S447-),即2q37末端缺失。结论联合应用MLPA、FISH和SNP-array等技术可从基因组水平对患儿作出精确的诊断,并为其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儿及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其外周血样,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与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测,检索DECIPHER、ClinGen、OMIM、PubMed、GeneReview等数据库,分析CNV变异的致病性。结果3例患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其中语言落后较为明显。患儿1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胼胝体异常;患儿2发育落后最为严重,同时伴有牙齿差、肤白、手掌厚等特征,且肌张力低;患儿3症状最轻。患儿幼时语言功能落后显著,追赶发育后明显改善。3例患儿均发现仅在染色体22q13.33q13.33区存在缺失。患儿1缺失0.84 Mb,涉及37个基因;患儿2缺失8.70 Mb,涉及126个基因;患儿3缺失0.90 Mb,涉及34个基因。对3例患儿的父母相应CNV变异区域进行检测结果均发现异常。结论丰富了22q13缺失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为后续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牙列缺失患者给予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对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12例,均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在研究期间将所有患者进行盲选分组,观察组接受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治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牙列治疗法,在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的牙齿固定力和牙齿咀嚼频率效果,并将研究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牙齿固定力和牙齿咀嚼频率明显都不如观察组患者,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于牙列缺失患者给予磁性附着体全颌种植覆盖义齿的效果显著,该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列修复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福建省16所省、市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共3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瘤组织中FH、2-琥珀酸-半胱氨酸(2SC)、结蛋白(desmin)、p16、p53、CD10、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38例患者均随访术后复发情况,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6~76个月);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38例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年龄为(42.5±7.4)岁,多数(21例,55%)为体检发现肌瘤,肌瘤最大径为6.0 cm(5.0~7.5 cm);手术方式:行肌瘤剔除术23例(61%),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15例(39%);手术途径:腹腔镜手术27例(71%),开腹手术11例(29%);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发现患有肾细胞癌。(2)病理特征:常规病理检查镜下观,非典型性核细胞呈局灶或弥漫分布,可见嗜酸性核仁及核内包涵体,胞质内见玻璃样小球,核分裂数0~4个/10个高倍镜视野(HPF),间质内见鹿角状血管及肺水肿样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查显示,38例患者中,FH蛋白阴性表达37例(97%),阳性表达1例(3%);2SC、desmin、p16、p53、CD10、Ki-67阳性表达38例(100%),其中Ki-67指数<10%者35例(92%)、≥10%者3例(8%)。(3)术后复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随访期内复发4例,复发率为11%,无死亡患者。年龄、家族肿瘤史、非典型性核分布范围、核分裂数与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均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FH缺失型子宫平滑肌瘤是罕见肿瘤,其诊断需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并结合临床病史。当患者年龄<43岁、有家族肿瘤史、非典型性核弥漫分布、核分裂数≥3个/10 HPF时,需警惕其复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岁(范围39~74岁)。患者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肿瘤分别发生于胃(6例)、右半结肠(2例)和十二指肠(1例)。5例行手术治疗,平均最大径6.7 cm(范围5.0~8.7 cm)。镜下观察见片状分布的圆形至上皮样未分化细胞,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局灶区域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并失黏附性。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但1例瘤细胞显示有明显的多形性,1例含有梭形细胞成分。5例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1例间质伴有黏液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8例肿瘤完全失表达BRG1(SMARCA4)和BRM(SMARCA2),1例部分失表达BRG1和BRM。除1例部分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外,其余8例或极少量瘤细胞表达(<5%,5例)或为阴性(3例)。此外,4/7例、4/6例和4/5例还分别表达CD34、SOX2和SALL4。随访6例患者,4例在1年内死亡。结论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是一种高侵袭性未分化肿瘤,由于瘤细胞缺乏特异性分化,易被误诊为各种类型的差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知晓这一特殊类型肿瘤不仅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缺失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定研究观察对象:院内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60例,观察对象选取的时间节点取自2021年10月-2022年3月,遵照随机分配法则(电脑等量法),30例患者收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法,30例 患者收纳入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护理法对两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缺失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牙列缺失患者BPS生物功能性总义齿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0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选取66例牙列缺失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为传统总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BPS生物功能性总义齿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义齿的咀嚼效率,美观度,以及修复满意度、义齿稳定程度、发音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S生物功能性总义齿改善牙列缺失患者无牙状态效果显著,提升口颌系统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藏药行为发生率低,不良情绪改善更明显(P
简介:目的:分析大学生健康体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健康体检情况、存在的困难、发展规划及管理对策。为高校校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大学校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开展现状检查,对各个医院设施配备情况、管理制度健全情况、人才配备和体检操作标准化情况等开展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中国大学生对校医院体检服务不满意,校医院体检服务缺乏连续性,管理方法、运营手段落后,目前没有大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论:通过对供给侧校医院、需求侧大学生、健康体检的服务流程及所在高校优势资源利用,提高健康体检质量控制和管理。构建综合型高校健康体检管理服务体系。
简介:摘要: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护理学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高效的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且提供相应的医护技能应用环境,高校在定期组织仿真护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的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知识,同时促进师生专业水平的共同进步。现代高效护理教学管理当中,想要高效率的提升护理意识以及综合管理的服务水平,需要制定合理的仿真模拟实训计划,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真实的模拟实训任务,利用主动参与的模式来提升护理的专业技能。本文将针对现代高校教学的护理仿真实训教学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对教育教学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c区不同部分缺失对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7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间经Y染色体AZF区高通量测序筛查、精子浓度<5×106/mL且行射精精子ICSI助孕的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筛查结果将携带AZFc缺失的患者纳入缺失组(n=108),无AZFc缺失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45),同时按照缺失位点类型将AZFc缺失组分为b2/b4缺失(n=19)、b2/b3缺失(n=30)、gr/gr缺失(n=43)3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及亚组间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存在AZFc缺失的患者第3日(day 3,D3)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以及囊胚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0.4%(556/790)比78.5%(2867/3651),P<0.001;24.7%(199/807)比34.3%(1284/3747),P<0.001;51.7%(277/536)比58.0%(1540/2592),P=0.007];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移植周期活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ZFc区域b2/b3缺失亚组D3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2/b4缺失亚组优质胚胎率[23.2%(32/138)]低于对照组(P=0.004),而D3可利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r/gr缺失亚组D3可利用胚胎率[71.6%(280/391)]、优质胚胎率[20.8%(84/403)]以及囊胚形成率[48.7%(133/273)]均低于对照组(P=0.002、P<0.001、P<0.001),而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Y染色体AZFc区域b2/b3缺失和b2/b4缺失对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ICSI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影响,gr/gr缺失对胚胎发育不利影响最大,但对妊娠结局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例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出仅涉及NRXN1基因的2p16.3杂合缺失胎儿的遗传学检查结果、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来源及妊娠结局,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7例产前诊断样本均通过CNV-seq检测发现2p16.3杂合缺失,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行验证,明确涉及的NRXN1基因缺失的具体区域,并对CNV进行父母验证和妊娠结局的随访。结果在16 502例样本中共检出7例胎儿染色体2p16.3区存在120 ~ 900 kb的微缺失,发生率为0.424‰。该区域主要位于2号染色体的50 200 000-51 880 000位置,仅覆盖了NRXN1基因。qPCR验证了7例胎儿的CNV,其中2例涉及NRXN1基因第1 ~ 6外显子杂合缺失,1例涉及第1 ~ 19外显子杂合缺失,1例涉及第19 ~ 22外显子杂合缺失,3例涉及第6 ~ 7内含子杂合缺失。亲代验证发现父源性1例,母源性1例,新发2例,其余3例拒绝亲代验证。经随访,除1例引产,1例尚未出生外,其余5例均健康出生,年龄5个月~ 3岁,均未发现NRXN1相关的精神发育异常。结论CNV-seq检出7例胎儿涉及NRXN1基因的2p16.3杂合缺失,经qPCR验证NRXN1基因的具体缺失位置,通过结合CNV来源、家系分析以及妊娠结局,对每个家庭进行了个体化的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