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猩猩、猪、小鼠、大鼠五种生物I型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PLA2)N末端衍生肽在体外的杀菌效应,了解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人、猩猩、猪、小鼠、大鼠五种生物I型PLA2N-端第1-15个氨基酸残基为模板,分别合成衍生多肽AVW、ALW、AVN(因人与黑猩猩、大鼠与小鼠I型PLA2N-端第1-1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相同,最终合成3条衍生多肽)。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将不同浓度的多肽分别与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在37℃孵育2.5h,然后铺板并置于37℃恒温箱培养18~24h,记录每一块琼脂板上的菌落形成数,并计算多肽杀菌率。结果衍生多肽AVW、ALW、AVN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均有杀菌活性,AVW和AV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杀菌作用较强,ALW对G+菌及G-菌杀菌活性较弱。结论不同生物I型PLA2N-末端衍生肽对G+菌和G-菌均有杀菌活性,而具有较多碱性氨基酸衍生肽杀菌活性较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和中医正骨保守治疗这两种方法,对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30例,给予保守组采用中医正骨闭合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手术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并在随访中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复查,对比疗效结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B1型和B2型踝关节骨折中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时,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优良率为85.7%,显著高于中医正骨闭合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50%的优良率,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B3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应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而对于病情相对简单的Bl、B2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来说,应该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经济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争取临床效益最大化。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入选的50例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重组人脑钠肽2μg/kg冲击治疗,随后给予0.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48h,使用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0min、3h、12h、24h、48h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程度,检测血浆脑钠肽、尿素氮、血肌酐浓度和24h尿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48h的治疗,治疗24h和48h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2.0%和90.0%.患者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心排血量指数明显增加,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h尿量增加,血浆脑钠肽浓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浓度轻度增加,血钾轻度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病情未见进一步加剧.结论重组人脑钠肽可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有效防止水钠潴留,且患者具有较好耐受性.
简介:目的:筛选LuminalB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基因。方法收集10例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均行DA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病理缓解(pCR)组(n=3)和非完全病理缓解(npCR)组(n=7)。采用人基因表达谱cDNA芯片从10例乳腺癌患者中筛选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相比,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5个;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的基因357个,下调的基因544个;n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基因143个,下调基因101个;pCR组与npCR组癌旁组织比较,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67个。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比较,筛选出6个与肿瘤有关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CYP4Z1、FGFL6、BCAR4,下调基因为FABP4、S100B、ALPH1L1。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显示,两组mRNA表达差异的基因为CYP4Z1和BCAR4,pCR组两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npCR组(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LuminalB型乳腺癌低表达BCAR4和CYP4Z1的患者新辅助治疗选择采用DA方案化疗更有可能获得pCR。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包括禁食、胃肠道减压、补液治疗及纠正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组患者在此次基础上联合药物奥曲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虽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病症缓解时间、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效果显著,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F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TE)三种临床常用化疗方案对乳腺癌LuminalA、B两型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57例LuminalA、B型浸润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FEC、TEC和TE方案化疗的疗效。结果3组化疗方案中的血液系统异常、心电图异常和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LuminalA型的DFS及O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uminalB中TEC组、TE组与FE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E组中LuminalA、B两型的DF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S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化疗方案对LuminalA型乳腺癌疗效相似,与化疗不良反应及经济因素相结合得出,对于此型中低危患者,应选用含蒽环类不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化疗;对于LuminalB型患者,应选用紫杉类药物与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比单用蒽环类方案疗效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抢救的19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19例患者均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双侧去骨瓣减压13例,单侧去骨瓣减压6例,术后分析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救治方法。结果术后19例患者中,并发癫痫的患者3例,伴有人格改变及质量障碍的患者2例,脑积水1例,重残1例,死亡1例,11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及早发现和重视患者间脑期或中央脑疝前期的临床症状,通过结合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对患者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欠佳的T2DM患者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拉鲁肽治疗16周。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C肽(FC-P)、糖负荷后2小时C肽(2hC-P)、血脂、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后多项指标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血脂异常有所改变,血清FC-P、2hc-P明显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对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胰岛功能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肝性脑病大鼠脑部分区域及氨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讨论其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每组6只。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性脑病大鼠和体外氨中毒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肝性脑病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各期表现。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器减少,黑质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较基底核略重。体外培养氨中毒神经元变化: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水肿,线粒体明显肿胀,尼氏体显著减少;可见不同时期的凋亡表现。结论肝性脑病大鼠脑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氨中毒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合并患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合并患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见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合并患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BMI及各项血糖指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中远期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3月本院治疗的44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资料。结果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支架远端内膜撕裂、逆行夹层、脑梗死、支架移位、支架植入假腔、下肢缺血以及支架断裂。治疗方法为再次TEVAR治疗或开放手术治疗。3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未愈。术后30天死亡率为2.3%(1/44)。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23.5个月,并发症的总死亡率为6.8%(3/44)。死亡原因为脑梗死及主动脉瘤破裂。结论TEVAR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导致的并发症有不同的后续治疗问题。严格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支架选择及专业化的腔内手术技术能够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奥硝唑注射液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药物,无色至微黄色澄清液体,PH值3.0~4.5。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因现有奥硝唑及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两者存在配伍禁忌的相关内容,故常被忽视。2013年12月在临床序贯输入两种药物时,发现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血清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以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病例组(A组)。随机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B组)。检测两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含量,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A组)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病例组(A组)的血清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结论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升高与血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降低在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判断其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