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的影响及咬合状态对数字化全冠修复体虚拟预调的影响。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招募10名个别正常研究生志愿者(男性3名,女性7名,年龄22~26岁),通过口内扫描获得其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重咬合状态下完成数字化颌间关系转移并利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下的下颌运动轨迹,标定3个下颌标志点(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及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测量两种咬合状态下相同标志点牙尖交错位时的三维距离、对刃颌位时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以及侧方运动至上下后牙颊尖顶相对(尖对尖位)时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5逆向工程软件,对左上中切牙及左下第一磨牙进行虚拟牙体预备,利用牙科设计软件通过复制法设计数字化全冠修复体,分别用轻咬合和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对修复体进行预调;分析预调后左上中切牙修复体舌面或左下第一磨牙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三维偏差(平均偏差和均方根),结果分为轻咬合组和重咬合组(每组左上中切牙和左下第一磨牙样本量均为1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种咬合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的三维距离分别为(0.217±0.135)、(0.210±0.133)和(0.237±0.101)mm,对刃颌位时上述标志点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分别为(0.204±0.133)、(0.288±0.148)和(0.292±0.136)mm;尖对尖位时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为(0.254±0.140)和(0.295±0.190)mm,以上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调结果显示,轻咬合和重咬合组左上中切牙全冠修复体舌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15±0.036)和(0.195±0.041)mm(t=3.95,P=0.004);左下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44±0.084)和(0.100±0.096)mm(t=0.84,P=0.03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均有影响,用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进行修复体虚拟预调可获得更接近预备前天然牙的舌面或面形态。

  • 标签: 咬合力 牙修复体设计 牙冠(假体) 下颌运动轨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行膀胱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21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5次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识别出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4个潜类别:高创伤后成长组(29例)、低创伤后成长组(33例)、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69例)、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84例)。相对于低创伤后成长组,年长者、非肌层浸润性癌患者更易进入高创伤后成长组;非肌层浸润性癌、男性、在职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发展轨迹类型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创伤后成长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方案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应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白血病 慢性疾病轨迹护理 生活质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按照肺癌患者的治疗生活模式,应用研究数据联合探讨慢性轨迹模式护理的执行状况。方法:从2023年2月正式开始征集医院肺癌患者的个人资料,至2024年2月需截取70份,按例等分划入慢性轨迹模式护理小组、基础护理小组,后续以简称代替,执行比较的指标为生活质量及健康信念。结果:慢性组对患者的生活变化进行持续观察,了解到患者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稳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且患者普遍树立了健康信念,充分利用了身边自愿,并具备基础控制力、实施力等,及时察觉到身边威胁并积极参与解决,评分比较中差异较大(P<0.05)。结论:慢性轨迹模式护理合理运用了自身优势,帮助肺癌患者面对靶向治疗时树立健康信念,并加快预后康复。

  • 标签: 慢性轨迹模式护理 靶向治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瘤患者第1周期化疗(T1)、第3周期化疗(T2)、第6周期化疗(T3)的症状群形态,为临床症状群管理提供新的视角。拟合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的变化轨迹,探讨相关因素对症状群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60例以初诊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化疗期间症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应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化疗第3周期(T3)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化疗第1周期(T1)与化疗第2周期(T2)(P<0.05)。化疗第3周期(T3)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化疗第1周期(T1)与化疗第2周期(T2)(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症状群的变化轨迹,并成功识别了核心症状。这为临床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为淋巴瘤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症状群 变化轨迹 核心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借助对比实验原理分析验证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实施慢性轨迹模式护理的应用效果,并针对生活质量及健康信念的影响做具体分析论述。方法:实验时间确定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开展,以该期间收治80例靶向治疗肺癌患者作为入组样本,依据对比实验要求将所有参与患者分成两组(由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自行选择),观察组实施慢性轨迹模式护理服务(n=40),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n=40),统计归纳护理后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检验差异表现,验证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健康信念评价均优,心理状态、疼痛评分显低,两组间P值均<0.05,有可比性。结论: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实施慢性轨迹模式护理可为患者充分树立健康信念,舒缓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治疗效果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轨迹模式护理 靶向治疗 肺癌 生活质量 健康信念
  • 简介:摘 要 取象运数类比方式从古至今都是中医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数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演人类机体的规律,从而实现认识机体、养身保健、就医祛病等方方面面的功效,是构建《黄帝内经》的基本体系依据,本文研究的几个方向主要包括:1. 以数理逻辑推敲人身规律;2.以数理逻辑构建气候与机体精神关联;3.以数理方法奠定中医针灸学术基础。《黄帝内经》这本著作不仅是先人的智慧高度凝聚的结晶,也是中国优秀的中医文化与数理逻辑传承与完善的传世之作。

  • 标签: 数字 数理逻辑 中医 中医思维
  • 简介:网络通信效能的建模仿真是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warfare,NCW)信息增值链条仿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HLA(highlevelarchitecture)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中进行NCW信息网络的建模仿真,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对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分析,分别给出了两种仿真途径的通信模型组成和仿真实现逻辑。对于"分散式"通信仿真,引入了多个功能函数对消息的各个处理流程及通信链路性能进行功能性建模;借助网络仿真工具构建NCW跨层的网络通信协议栈模型,从而实现NCW虚拟战场"集中式"通信仿真。这两种仿真途径的逻辑实现方法为在HLA分布式虚拟战场中进行NCW通信仿真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对NCW网络化信息增值的效果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通信仿真 HLA NCW 建模仿真
  • 简介:摘要热控保护的基本任务是,当机组主辅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自动将设备停机,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所以保护系统的正确可靠动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机组特点,总结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抓住主要问题,制定了保护回路逻辑优化、重要保护增设投退开关两个实施方案,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误动 保护 逻辑优化
  • 简介: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领域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成长,雷锋精神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一种“向上、向善”的中华精神文化,它可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辽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雷锋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发展关系,深入剖析辽宁红色文化中雷锋精神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在辽宁红色文化中阐述雷锋精神的历史逻辑、在辽宁红色文化中继承雷锋精神的理论逻辑、在辽宁红色文化中创新雷锋精神的实践逻辑、在辽宁红色文化中发扬雷锋精神的价值逻辑

  • 标签: 辽宁红色文化 雷锋精神 发展逻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标准化BMI-Z值(BMI-Z)轨迹与青春晚期(16~18岁)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基于苏州市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监测项目(HPPCA)2012-2019年的数据,以2019年的监测数据为结局,将末次监测年龄为16~18岁且总监测次数≥4的11 812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运用潜变量生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性别儿童成长过程中的BMI动态变化(BMI-Z变化轨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动态变化与青春晚期血压偏高的关系。结果在男、女生中各确定了6条BMI-Z变化轨迹,分别为较瘦组、略瘦组、标准组、下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与标准组相比,男生肥胖组在青春晚期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94.0%(OR=1.94,95%CI:1.43~2.63),而女生肥胖组则增加107.0%(OR=2.07,95%CI:1.33~3.22)。男女生中下降组与青春晚期血压偏高发病均没有显著关联。结论儿童持续性肥胖会增加青春晚期罹患血压偏高的风险;若对肥胖儿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使其在青春晚期恢复正常体重,或许能降低血压偏高的风险。

  • 标签: 体质指数 血压偏高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轨迹与新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性,为M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体检人群队列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3 553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17-2019年健康体检的ALT水平,采用R LCTMtools程序确定3个不同的ALT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随访各组人群2020年健康体检时MAFLD的发病情况,用乘积极限法计算各组累积发病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ALT轨迹与新发MAFLD的相关性。结果MAFLD的发病率随着ALT轨迹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分别为6.93%、15.42%、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性别、腰围、血压、BMI、血糖、血脂等多种混杂因素后,ALT中稳定组、高稳定组MAFLD发病风险仍为ALT低稳定组的1.422倍(95%CI:1.115~1.813)与1.483倍(95%CI:1.040~2.114)(P<0.05)。结论发生MAFLD的风险随着长期正常范围内ALT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应对长期持续正常高值的MAFLD及时干预,延缓MAFLD疾病的进展,以实现早期预防MAFLD的目的。

  • 标签: 谷丙转氨酶轨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采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疲倦、气促、失眠、食欲丧失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

  • 标签: 肿瘤 妇科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 疾病认知 自我管理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腰椎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模拟置入皮质骨轨迹螺钉并进行形态学测量,探讨经皮皮质骨轨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00例成人腰椎病变患者的CT数据,利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CT三维重建,以腰椎椎弓根最小冠状断面的内缘与下缘交界处在椎板上的投影点为进钉点,测量头倾角、外倾角、最大螺钉长度、最大螺钉直径、轨迹与棘突的距离、上终板比率等参数,同时利用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该轨迹与棘突的关系。结果L1~L5的外倾角分别为9.3°(8.9°,9.8°)、9.6°(8.9°,9.8°)、10.4°(9.5°,11.3°)、11.81°±1.24°和13.6°(12.5°,14.5°),头倾角分别为26.6°(26.0°,27.0°)、26.2°(25.7°,26.5°)、26.9°(26.5°,27.4°)、25.94°±0.92°和24.3°(22.7°,25.4°),头倾角、外倾角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1~L5的最大螺钉直径分别为(5.65±0.49) mm、(6.38±0.60) mm、(6.91±0.67) mm、(7.42±0.76) mm和8.33(7.59,9.01) mm,除L1和L5外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最大螺钉长度分别为36.4(35.4,37.0) mm、36.7(35.8,37.3) mm、37.6(37.1,38.1) mm、37.8 (37.3,38.1) mm和36.2(35.2,36.9) mm,各节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1~L5上终板比率分别为41.08%(34.36%,45.60%)、37.94%(32.97%,43.63%)、40.18%(34.56%,44.49%)、38.61%(34.80%,46.24%)和40.9%(35.32%,46.02%),L1与L2、L2与L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1~L5的轨迹与棘突间的距离分别为(7.27±1.23) mm、7.19(5.97,8.28) mm、7.32(6.01,8.28) mm、(7.31±1.36) mm和7.45(6.32,8.23) mm。CT矢状位重建图像中轨迹尖端位于上终板的后2/5附近,轨迹延长线位于棘突下缘。CT三维重建图像中模拟螺钉与棘突不冲突。结论腰椎皮质骨轨迹螺钉可经皮置入且棘突不会妨碍其置入过程,棘突和上终板可作为指导经皮置入皮质骨轨迹螺钉的标志,数字化模拟置钉为经皮皮质骨轨迹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腰椎 骨螺丝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含糖饮料摄入模式对牙周健康的前瞻性影响。方法以安徽省蚌埠市儿童4年随访队列为基础,应用群组轨迹模型(GBTM)建立童年期含糖饮料摄入轨迹发展模型,分别采用线性多元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含糖饮料摄入模式不同分组与菌斑指数和牙龈炎发生的关联。结果共有997名儿童纳入分析,其中男童418名,女童579名,第三次随访年龄为(11.00±0.70)岁。GBTM识别出4种含糖饮料摄入模式:持续较低组(80.70%)、渐降组(12.40%)、先升后降组(2.20%)和渐增组(4.70%)。相比于持续较低组,含糖饮料摄入渐增组菌斑指数较高(1.73±0.80 vs. 1.08±0.70)(t=4.00,P<0.001)、牙龈炎检出率(12.80% vs. 3.00%)较高(χ2=12.40,P<0.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发现,相比于持续较低组,渐增组和先升后降组菌斑指数分别增加0.58(95%CI:0.27~0.89)和0.38(95%CI:0.03~0.73)。渐增组牙龈炎风险显著增加(OR=4.42,95%CI:1.65~12.20,P=0.003)。结论童年期至青春期过渡阶段含糖饮料摄入较高儿童牙周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 标签: 口腔健康 含糖饮料 群组轨迹模型 队列研究
  • 作者: 尚冉冉 宋成璟 吴海洋 蔡贤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 ,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湖北省骨创伤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湖北省骨创伤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钢板轨迹长度及各分区数字化测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4具(22侧)无畸形或骨缺损的成年人干燥骨盆标本上画出DAPSQ钢板轨迹,再用PDS缝线沿DAPSQ钢板轨迹摆放并做好各分区的标记,用游标卡尺在标记后的PDS缝线上分别测量DAPSQ钢板轨迹在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的标本实测长度。再将测量后的骨盆标本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将各分区看作圆的一部分,分别测出各圆的直径及各分区对应的弦长,根据公式分别计算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DAPSQ钢板轨迹数字化测量长度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测量值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数字化测量DAPSQ钢板轨迹长度值为:耻骨区(60.60±3.79)mm 、方形区(67.48±4.63)mm 、髂骨区(88.20±6.03)mm;标本实测值为:耻骨区(60.38±3.90)mm 、方形区(66.08±3.19)mm 、髂骨区(89.19±4.38)mm;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测量者组内相关系数均>0.8,均为优。Bland-Altman分析显示,除髂骨区两种方法测量有4.5%(1/22)的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其余差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一致性较好(P值均>0.05)。结论数字化测量DAPSQ轨迹长度方法可靠,为大数据测量DAPSQ轨迹长度提供可行性的影像学测量方法,进而为标准化DAPSQ钢板的设计与制作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支持。

  • 标签: 骨盆测量 解剖学 骨盆内固定 测量方法 Bland-Altman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对白血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50例白血病患者,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为88.00%、96.00%,均较对照组的64.00%、76.00%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白血病患者护理中,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患者对医护工作更积极的配合,同时对科室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提升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疾病轨迹护理 白血病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慢性轨迹理论,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LDH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基于慢性轨迹理论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负性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腰部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评分、SD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差异(F时间=194.692、60.837、188.436、136.998,均P时间<0.001),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差异(F组别=17.702、11.958、106.627、16.863,均P组别<0.001);两组SAS评分、JOA评分间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F交互=4.680、16.552,P交互 <0.01),SDS评分、ODI评分的变化趋势不存在差异(F交互=2.963、2.153,P交互 >0.05)。两组生活质量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以及变化趋势之间存在差异(F时间=224.109,F组别=107.441,F交互=34.985,均P<0.001)。结论  基于慢性轨迹理论建立LDH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负性情绪,改善腰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了关节功能的康复进程。

  • 标签: 慢性轨迹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功能康复 护理措施
  • 简介:本文通过选用下切牙区下颌运动的描记,探讨用FRI矫治器矫治安氏ⅡⅠ错,下颌运动的变化,发现型对下颌边缘运动具有引导作用,随着矫治后深覆的改善,运动轨迹随之改变;通过矫治使下颌运动轨迹重复性增加,说明下颌运动可作为一种功能监测手段,帮助分析、诊断、评价正畸疗效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错 下颌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肥胖人群的腰围轨迹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以开滦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腰围数值,使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4个不同的腰围轨迹组,分别为低、中、中高、高稳定组,随访各组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情况,比较各组NAFLD的累积发病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腰围轨迹与新发NAFLD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共12 477例,其中男性8 181例,女性4 296例。腰围低、中、中高、高稳定组分别为1 026例(8.2%)、5 183例(41.5%)、5 481例(44.0%)、787例(6.3%),随访期间共发生NAFLD 4 123例。NAFLD的累积发病率随着腰围轨迹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21%、43%、5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围中、中高、高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分别为腰围低稳定组的2.411(95%CI:2.021~2.877)、4.050(95%CI:3.402~4.820)、5.489(95%CI:4.506~6.686)倍(P<0.0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混杂因素后,腰围中、中高、高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仍为腰围低稳定组的2.150(95%CI:1.789~2.582)、3.176(95%CI:2.623~3.846)、3.732(95%CI:2.987~4.662)倍。结论非肥胖人群发生NAFLD的风险随着腰围轨迹的升高而增加,高水平的腰围轨迹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腰围轨迹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