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20例患者,皆为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1月接诊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120例患者皆采取同样的常规基础治疗,然后采取个体化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采取基础治疗+个体化治疗后,其中有50例患者治愈、36例患者显效、27例患者有效、无效患者7例(包括1例死亡),总有效率高达94.17%。结论积极做好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化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其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主要应用常规个体化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个体化联合冠心宁注射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并且很少出现不良效果,值得被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超声诊断效果评价。方法:2019年01月~2021年0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以及同期45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共同实施超声检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肺型P波、心电轴左偏、心电轴右偏、房室传导阻滞)结果。结果:对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电轴左偏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肺型P波、心电轴右偏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对比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例数,组间无显著差异,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后,有较高的检查准确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超声诊断效果,进一步了解该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了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一共有38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研究组包括了19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而对照组则包括了19例单独存在肺心病的患者。为了全面评估诊断效果,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了超声诊断,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各临床表现发生率方面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也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采用超声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这一发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该疾病的准确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衰弱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应用效能。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40例合并衰弱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内有无再入院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再入院组(n=24)和对照组(n=116)。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预测模型的应用效能。以预测模型再入院发生率的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2组之间的再入院情况。结果再入院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Charlson共病指数(CCI)、住院时长、改良版埃德蒙顿衰弱量表评分(REFS)、近1年内住院次数、近6个月急诊就诊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OR=1.04,95%CI:1.01~1.07,P<0.05)、CCI(OR=1.60,95%CI:1.02~2.50,P<0.05)、住院时长(OR=1.12,95%CI:1.00~1.25,P<0.05)、REFS评分(OR=1.53,95%CI:1.04~2.25,P<0.05)是合并衰弱的COPD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出预测模型P=1/(1+e-x);x=-10.809+(0.038×hs-CRP)+(0.469×CCI)+(0.113×住院时长)+(0.423×REFS评分)。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65~0.944),LACE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0.659~0.810),2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6)。高风险组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间隔时间短于低风险组(χ2=70.75,P<0.01)。高风险组再入院风险比低风险组高15.84倍。结论hs-CRP、CCI、住院时长、REFS评分是合并衰弱的COPD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本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再入院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本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诊治的急性心梗行PCI术后再住院患者5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对比患者两次住院治疗期间的血脂指标和冠脉造影特点差异。结果与第一次入院相比,患者的单支血管病变占比更高,而多支血管病变占比降低;患者再入院时间集中在出院1个月以内,占比为46.15%,其次是出院后12~14个月,占比为23.08%;患者再次入院后血糖、LDL-C、HDL-C、TG、TC大多数有所下降;在逐渐对比中随着患者病变血管数量的增多个指标水平呈现递增趋势。结论急性心梗患者容易在PCI术后容易在一个月左右发生不良症状,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大部分再住院患者由原本的非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病变所引发。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探讨6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报告,探讨冠心病的病理发病规律,并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查阅入院后一系列病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患者资料调查,分析冠心病的临床。结果根据研究发现,通过观察研究,老年人在58-85岁之间比较容易患老年冠心病,在临床表现上,主要包括心绞痛症状、心律不正常以及心肌梗死,另外还有心绞痛伴有心律不正常症状和心力衰竭伴有心肌梗死症状,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5例、4例、12例和13例,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为16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当丰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上,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人数比较多,而单一症状却不明显,另外合并并发症症状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