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讨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5例,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疼痛进行评估,另外对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的VAS评分、JOA评分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间不断下降,且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不断下降,且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可缓解其腰背疼痛,术后脊柱矫形效果明显,短期预后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06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88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予以常规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患者的造成创伤更小,且有助于优化患者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并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入路方式A组为正中入路,B组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更少,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均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可缩短手术用时及减少出血量,亦可以促使腰椎功能恢复效果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腔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 24例行腔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16例为甲状腺腺瘤,8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均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时间(56±12.2)min;术中出血量(6±0.6)mL,术中显露喉返神经18例,喉上神经9例。术后无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颈部彩超无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住院时间 2~3 d。术后第1dVAS疼痛评分0~1分,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对术野区感觉无异常,美容效果好。结论: 腔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对于单侧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运用于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本市三乙医院救治的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n=52例,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展开救治),常规组(n=50例,以普通手术展开救治),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施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缩减手术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单節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放入路植入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除伤椎Cobb角纠正率外,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残腔体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腰椎骨折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中筛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理想,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月时JOA腰痛疾患评分为(25.12±0.25)分,拆除内固定后X检查结果未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或是脊柱后凸畸形。结论 腰椎骨折临床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有助于确切恢复椎体高度和腰椎功能,避免脊柱发生后凸畸形,治疗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纵列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2016.01~2018.12本院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纵裂入路治疗的同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计发生术后并发症 13例,发生率为 43.33%。其中发热 11例, 8例为吸收热, 3例为颅内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区少量出血 2例,经过积极观察护理 2w后血肿基本自行吸收;随访时间为 4~36个月,平均( 19.42±2.05)个月; GOS Ⅳ~Ⅴ级者 27例, GOS Ⅰ~Ⅲ级者 3例。结论 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同时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纵列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2016.01~2018.12本院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纵裂入路治疗的同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计发生术后并发症 13例,发生率为 43.33%。其中发热 11例, 8例为吸收热, 3例为颅内感染,经过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区少量出血 2例,经过积极观察护理 2w后血肿基本自行吸收;随访时间为 4~36个月,平均( 19.42±2.05)个月; GOS Ⅳ~Ⅴ级者 27例, GOS Ⅰ~Ⅲ级者 3例。结论 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同时围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方法。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外侧裂入路,对2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进行广泛性切除。结果2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瘤15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17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生活状态基本同术前;2例患者出现轻度不全运动性失语,经高压氧康复治疗后恢复良好。2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至少进行2次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无继发癫痫发生。结论岛叶胶质瘤可以通过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广泛性切除而不损伤重要的脑神经功能。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入路和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入路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作为经额底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底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入路和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入路。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经翼点入路和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入路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作为经额底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底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入路和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入路。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象是2022年-2023年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的64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与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24h内行颅脑CT复查,评估两组血肿清除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ADL分级。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等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组织,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