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神经保护剂可以显著的改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神经保护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卒中患者静脉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月我科室收治75例急性缺血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分组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研究组(20例),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为对照组(55例),对比两组静脉后颅内出血转化情况及90d远期预后效果、90d后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后颅内出血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急性缺血卒中患者90d远期预后效果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卒中患者静脉治疗远期效果无影响,但会增加近期颅内出血转化风险。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缺血脑卒中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脑卒中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45例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和Berthel指数评分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缺血脑卒中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眩晕护理的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64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2例,采取传统的西药疗法,观察组32例在传统西药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几率较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护理中增加中医辨证护理疗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辨证护理 传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7例,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17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8±2.1)分,对照组为(13.5±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加针灸治疗后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5年2月-2017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加针灸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与BI指数、FIM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康复加针灸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发现,组间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一周、四周以及八周后的NIHSS评分情况发现,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讨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大力度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理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7年8月结束,选取67例我科收治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n=33),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针灸治疗组予以针灸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结果针灸治疗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总结防治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45例,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收治的其他类型癫痫104例,纳入对照组,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h内发作2.2%、24h~14日发作11.1%、2周~12个月73.3%、12个月以上13.3%。2周~12周缓解以及康复是癫痫发作的高峰时间段,特别是9个月~12月发生率较高。癫痫类型、癫痫病灶、发作形式、脑电图、伴随症状检出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额叶、全面性发作、发作时间≤1min为主、脑电图中重度异常、MRI检查阳性、难治性癫痫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脑卒中继发癫痫可发生在任意时间短,多数为迟发,癫痫病灶明确,且分布比较广泛,全面性发作比较多见,发病时间也相对较长,但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继发癫痫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方案制定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早期康复临床路径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比(1)两组护理前后MBI评分、FMA评分及GUSS评分。(2)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MBI评分、FMA评分及GU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MBI评分、FMA评分及GU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用于缺血脑卒中患者后,可以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减少住院费用,改善预后。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和RN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MMSE护理前后对比(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海也。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最常见原因为痰瘀互结、风痰互扰。本文从脾胃着手,探寻其与后循环缺血眩晕的关系,以期为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 标签: 脾胃 眩晕 后循环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治疗对缺血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再通率、疾病复发率、睡眠质量、NIHSS评分和ADL评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动脉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疾病复发率、睡眠治理、NIHSS评分和ADL评分等指标。结果:应用常规治疗结合动脉治疗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缺血脑血管患者血管的再通率,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提高睡眠质量,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即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即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脑血管患者应用常规治疗结合动脉治疗的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血管的再通率,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动脉溶栓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 睡眠质量 血管再通率 疾病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