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分化早期胃癌(undifferentiated early gastric cancer,UD-EGC)超内镜下切除扩大适应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精确筛选符合扩大适应证的UD-EGC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8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UD-EGC患者。根据第4版日本胃癌协会指南,将其分为符合扩大适应证组和超扩大适应证组,对比评估两组病变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共计15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UD-EGC,其中57例(36.1%)符合扩大适应证,101例(63.9%)超扩大适应证。多因素分析显示,内镜下萎缩分、浅表隆起/凹陷分、病变显著发红与超扩大适应证显著相关。基于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β系数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开放萎缩,2分;闭合萎缩,1分;浅表隆起/凹陷分,1分;病变显著发红,1分。该风险评分模型经内部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差异性(曲线下面积:0.796,95%置信区间:0.726~0.866)。结论UD-EGC如合并萎缩、浅表隆起/凹陷、显著发红的内镜下表现,其超ESD扩大适应证的比例很高。由此得出的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可以为内镜医师临床上选择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UD-EGC的病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原发性胃癌患者血清内胃蛋白酶原(PG)、泌素-17(G17)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诊治的15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取晨起外周静脉血检测,对比分析血清PG Ⅰ、PG Ⅱ、G17水平,并计算PG Ⅰ/PG Ⅱ(PGR),并分析不同阶段、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的指标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在胃癌诊断中效能。结果研究组PG Ⅰ、PG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 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肿瘤灶进展情况,进展期患者血清PG Ⅰ、PGR显著低于早期胃癌患者(P<0.05),而血清G17水平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0.05)。基于肿瘤TNM分期,血清PG Ⅰ水平随分期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血清G17则显著增高(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表明血清PG Ⅰ、PG Ⅱ、PGR、G17联合检测诊断胃癌效能优于单一指标,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3.87%、76.77%。结论血清PG Ⅰ、PGR及G17表达水平和原发性胃癌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且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胃癌具有良好效能,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第6组淋巴结所在区域涉及众多血管,是胃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因此本研究探讨系膜与横结肠系膜平面的正确解剖在胃癌第6组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切除D2根治术的69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对第6组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系膜平面解剖组(39例)和传统清扫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第6组淋巴结清扫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第6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胰漏和十二指肠漏发生率等)。结果系膜平面解剖组与传统清扫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清扫组比较,系膜平面解剖组清扫第6组淋巴结手术时间较短[(16.0±2.2)min比(23.8±2.2)min,t=-8.650,P<0.001],术中出血量较少[(4.9±1.1)ml比(10.5±3.0)ml,t=-6.440,P<0.001],第6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3.7±2.3)枚比(1.8±1.2)枚,t=-2.467,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十二指肠漏和胰漏的发生。结论在行胃癌根治术时,正确解剖系膜与横结肠系膜之间平面有利于彻底清扫第6组淋巴结,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第6组淋巴结 胃系膜 横结肠系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温岭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69.57%)(χ2=8.731,P<0.05)。两组治疗后上腹痛、腹胀、早饱和嗳气反酸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腹痛、腹胀、早饱和嗳气反酸积分均低于对照组(t=11.068、22.320、15.073、14.369,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MLT)和瘦素(LE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LT和LE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CR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22、15.884、16.536,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3.91%)(χ2=7.25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动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马来酸曲美布汀 自拟中药汤剂 肝胃不和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中医症候 胃动力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Ⅲ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手术的134例AE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5.1∶1;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2.1岁。主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3年总体生存率,次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随访方式主要以门诊、电话等方式开展。随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腹部CT检查以及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评估疾病情况,随访期至2020年1月。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逐步法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OR=4.341,95%CI:2.498~7.545,P=0.000)、肿瘤大体类型(OR=3.626,95%CI:1.425~9.228,P=0.007)及脉管内癌栓(OR=2.888,95%CI: 1.106~7.544,P=0.030)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Ⅱ/ⅢAEG患者均易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2、3、4、7、11组淋巴结为主。ⅢAEG患者易出现第5、6组淋巴结转移,而其在ⅡAEG中转移率低。与ⅢAEG相比,ⅡAEG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10和111组淋巴结为主,转移率分别为7.1%和3.0%。3年随访发现无淋巴结转移(82.1%比46.1%,P=0.046)和接受辅助化疗(60.6%比39.4%,P=0.007)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和脉管内癌栓是影响AEG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AEG患者远期预后差,但是辅助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腺癌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预后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及左胸腹联合两种不同手术路径治疗SiewertⅡ/Ⅲ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158例行手术治疗的SiewertⅡ/ⅢAEG患者,男113例,女45例,年龄(160.78±6.54)岁,年龄范围为39~8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组(n=76)与左胸腹联合组(n=82)。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肿瘤长径、腹段食管受累、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空肠、食管残)、病理分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腹组手术时间[(144.93±31.89)min]短于左胸腹联合组[(183.66±31.63)min],术中出血[(97.23±55.34)ml]少于左胸腹联合组[(126.83±59.42)ml],腹段食管受累[6.6%(5/76)]低于左胸腹联合组[48.8%(40/82)],食管空肠[13.2%(10/76)]高于左胸腹联合组[3.7%(3/82)],食管残[86.8%(66/76)]低于左胸腹联合组[96.3%(7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长径、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患者住院时间[(16.78±3.78)d]与胸腹联合组[(16.51±6.0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经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10/76)]低于胸腹联合组[28.1%(2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最常见,经胸腔穿刺抽液和抗感染治疗后,均能痊愈出院。结论SiewertⅡ/ⅢAEG经腹或左胸腹联合均能很好的完成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各有利弊。经腹组手术过程更加简单、安全,左胸腹联合入路更加有利于保证切缘阴性,但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多。

  • 标签: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经腹 左胸腹联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别是Siewert ⅡAEG的手术方式争议较大,主要集中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切缘安全性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问题。Siewert ⅡAEG患者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径路和经腹右胸Ivor-Lewis径路施行全腔镜手术治疗。Siewert ⅡAEG施行全腔镜手术需要团队紧密配合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笔者团队临床实践运用两种全腔镜手术径路,并证明了其可行性。笔者将详述手术操作要点。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腺癌 全腔镜 手术径路 腹腔镜检查 胸腔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在提高治疗疗效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医患群体的共同需求。以此需求为出发点,近年来,在传统外科手术及全身化疗治疗的基础上,胃癌外科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热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诊疗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MDT诊疗、精准医疗等,为胃癌外科医师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诊断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 2糖尿病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间我院收治的 100例 2糖尿病轻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芍六君汤加减疗法,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8.0%;观察组患者排空时间、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两组排空时间及胃动素水平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芍六君汤加减疗法治疗 2糖尿病轻瘫可显著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柴芍六君汤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胃轻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未分化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扩大适应证的可行性,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的807例未分化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2%(139/807)的未分化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110例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肿瘤大小、大体分、溃疡、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均有关(χ2=4.500、13.332、16.611、6.083、51.064、0.564、17.006,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20 mm(OR=1.606,95%CI 1.021~2.526,P=0.040)、脉管侵犯(OR=16.835,95%CI 10.510~26.966,P<0.01)、黏膜下浅浸润(≤500 μm;OR=1.962,95%CI 1.022~3.765,P=0.043)和黏膜下深浸润(>500 μm;OR=3.014,95%CI 1.753~5.181,P<0.01)均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未分化早期胃癌的ESD扩大适应证适用于内镜下治疗,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肿瘤最大径>20 mm、脉管侵犯、黏膜下浅浸润和黏膜下深浸润均是未分化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危险因素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扩大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
  • 作者: 方艺 张玉晶 李鼐 凌逸虹 周志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auren分与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2019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中心Ⅲ期研究中98例患者,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Lauren分并完成术前放化疗(CRT,46例)或术前化疗(ChT,52例)以及根治手术。分析术前治疗后肿瘤消退分级(NCCN-TRG0-3)、转移淋巴结分期(ypN0-3期)与患者Lauren分的相关性。病理反应良好(FPR)定义为同时达到TRG0-2和ypN0。结果CRT组中肠患者比非肠患者有较高的ypN0率(OR=6.8,95%CI为1.8~25.0,P=0.004)和FPR率(OR=8.0,95%CI为2.2~29.9,P=0.002),而ChT组中Lauren分则与病理反应无关(P>0.05)。肠患者中接受术前放化疗患者的病理消退反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化疗患者(TRG0-2P=0.033;ypN0P<0.001;FPR P<0.001),而非肠患者的术后病理反应则与术前治疗方式无关(P>0.05)。结论Lauren分有可能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放化疗疗效良好的预测因子,并可借以选择、优化术前治疗方式。

  • 标签: 胃肿瘤/术前放化疗法 Lauren分型 肿瘤消退分级 淋巴结分期 病理反应良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对 胃癌根治术患者行早期活动护理对其乏力 及 胃肠功能指标的 良性 影响。 方法: 将 106 例于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 行早期活动护理 )各 53 例,评判标准: 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早期活动护理 可降低患者发生乏力机率,促进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在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诊断的息肉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息肉。对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息肉69个,息肉最大径5~34 mm,平均(15.6±4.8)mm。经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34个、增生性息肉23个、炎性息肉9个、脂肪瘤1个、腺瘤恶变2个,超声诊断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5%(66/69)。息肉超声表现为起自黏膜层凸向胃腔的丘状、球状、乳头状、杆状及不规则形结构,边界多清晰;形态上无蒂28个(Ⅰ12个、Ⅱ16个),有蒂41个(Ⅲ18个、Ⅳ23个);肿块内回声表现为低回声58个、高回声10个、混合回声1个;彩色多普勒显示14个有内部血流信号。本组息肉分为肿瘤性(包括腺瘤性、脂肪瘤和恶变者)37个和非肿瘤性(包括增生性和炎性)32个,2组在息肉大小、回声分布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基底有无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36、0.036、0.000)。结论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体积较大、内部有血流信号、回声欠均匀的有蒂息肉需警惕存在恶变可能。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方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