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或生物瓣置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包括同期行三尖瓣修复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排除合并主动脉瓣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二次手术患者,最终纳入患者82例。根据二尖瓣手术方式分为二尖瓣修复组(MVP组,25例)和生物瓣置换组(MVR组,5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曲线,通过Log 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全组患者平均年龄(66.37±4.41)岁。54.9%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P=0.99),主动脉阻断时间(P=0.88),术后住院时间(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R组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5.3%;MVP组无住院期死亡(P=0.24)。随访5年,最长随访63个月,平均随访47.03个月。MVR组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死于非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VP组无死亡。两组均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老年患者采用二尖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中期效果。
简介:摘要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瓣膜中心确诊二尖瓣黏液样变(Barlow综合征)并由单一术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经筛选入组25例。回顾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术,观察患者近、中期的治疗效果。25例患者中,24例修复效果满意,1例因修复失败术中改为二尖瓣置换术,成形成功率98.9%。所有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均正常出院。术中体外循环(93.47±22.69)min,阻断(68.57±14.67)min。二尖瓣均采用人工瓣膜成形环,尺寸36(34,40)mm。术后住院(7.2±3.3)天。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微量反流15例,二尖瓣轻度反流9例。随访3~71个月,平均36.5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再次心脏手术发生。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依沙吖啶配伍米非司酮与间苯三酚联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 2017年 8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 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例。研究组患者行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 +米非司酮片 +肌肉注射间苯三酚引产,对照组应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成功率、产道裂伤率、用药至规律宫缩时间、胎儿排出时间以及产后 2 h阴道出血量。结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胎盘滞留率以及产道裂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宫缩发动时间、胎儿排出时间、引产总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产后 2h阴道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依沙吖啶配伍米非司酮与间苯三酚联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引产成功率较高,流产时间缩短,降低阴道裂伤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6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左心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根据术式不同分三组:人工环成形组(A组)、自体心包条成形组(B组)、改良De Vega成形组(C组),每组52例。对术前、术后10 d、6个月、1、2年患者的心功能、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程度/cm2、肺动脉收缩压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三种方法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6个月、1、2年三组患者心脏B超复查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年A组心脏B超指标明显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2年复查轻度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比例分别为A组100%、B组96.6%、C组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成形术均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治疗术式,近期效果相似,人工环成形中期效果更优,更适合功能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而更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时间的推移进行统计学分析。
简介:摘要35岁患者,盆腹腔巨大肿物进行性增大6年、停经16周余,为终止妊娠入院。入院后经详细检查及多学科会诊,诊断为宫内孕16周余,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瘤体巨大,肾功能轻度受损,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手术风险极大,选择药物姑息治疗。充分准备后予以序贯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手术室药物引产,引产成功,子宫复旧好。产后2个月月经复潮,口服依维莫司片治疗原发病(结节性硬化症),腹部较前稍缩小,可平卧入睡,生活自理。妊娠合并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者文献中鲜有报道,现结合文献,报道其临床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的中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1年TAVR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3.6±6.3)岁,男性25例(51.0%)。其中BAV组32例,TAV组17例,随访时间为466(390,664)d。BAV组与TAV组患者的1年期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32)比5.9%(1/17),P=1.00];Kaplan-Meier曲线亦显示该复合事件在两组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3,95%CI 0.09~11.24,Log-rank P=0.98)。两组的1年期全因死亡、卒中、心肌梗死、严重出血、主要血管并发症、新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永久起搏器置入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急性肾损伤(2级或3级)。两组术后1年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接受TAVR治疗的BAV与TAV狭窄患者的中期预后相似,但研究结论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出现11q23异常伴D13S319缺失的罕见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多途径细胞遗传学分析,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应用G+R显带技术对患者24 h培养后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分裂间期和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患者染色体的特定位点进行检测,明确复杂易位和微小缺失片段。结果患者存在混合系白血病基因(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重排,形成了MLL-AF10融合基因,并伴有13号染色体D13S319位点的缺失。结论MLL基因重排合并D13S319位点缺失在急性白血病中是否具有双重打击效应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在AML患者核型中发现13q-、del(13)(q14)、-13或der(13)任意一种克隆性异常时,应行FISH检测论证及明确缺失片段的大小,以便进行靶向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次,1次/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配制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疗效,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CD4+ Foxp3+ Treg细胞表达率的改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0.4 ± 0.1)次/d比(0.6 ± 0.2)次/d、(3.4 ± 1. 2) min/次比(5.8 ± 1.2) min/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49/50)比92.0%(46/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和CD4+ Foxp3+ 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T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ET、CD4+Foxp3+ 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NO、T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82.5 ± 5.1) ng/L比(71.9 ± 4.) ng/L、(32.4 ± 3.6) μmol/L比(25.2 ± 3.6) μmol/L],ET、CD4+ Foxp3+ 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39.4 ± 5.2) μmol/L比(46.7 ± 5.4) μmol/L、 (9.4 ± 1.8)%比(10.6 ±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炎性免疫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汤加减辅助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西药治疗的37例设为对照组,接受中药进行治疗的37例设为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血糖情况上看,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血清Cys-C水平以及尿蛋白指标上看,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