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共同体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开放的伦理精神实体。它在社会变革中实现自身现实规定性的变革。传统的道德共同体与现代的承认共同体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方式和载体。在由前现代文明向现代文明嬗变过程中,传统的道德共同体必然被现代的承认共同体所取代。而这一切.必须从承认、包容出发才能实现。

  • 标签: 现代性 共同体 承认 差异
  • 简介:信仰是人主观充足的状态,是希望、信心、信念的最高级,内含最理想图景,蕴含最深厚伟力。信者对信仰对象坚信不疑,为信仰对象至真至善至美至能之终极性而慑服,委身信仰对象而期许终极关怀。信仰高于理智,是一种价值取向、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主张先求证后信仰,宗教要求先信仰后求证。信仰的主体、主导方面是情感,是对信仰对象无条件的爱,伴随有畏、依赖感、神圣感,故信者总是激情满怀。与此相关,信仰也总表现为坚不可摧的意志,是转化了"本我"(依弗洛伊德理论)的磅礴动力,实现了对有限自我的超越,化身无限。最终,这些都在信仰者的行为中展现出来。

  • 标签: 信仰概念 马克思主义视域 解读
  • 简介:社会正义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主要是作为改革这一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和代价显现出来的.社会正义的核心内容是分配正义,是基本权利--义务或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而公平与效率问题则是社会正义中的一个特珠问题,公平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效率不竭的动力源泉.

  • 标签: 社会正义 分配正义 公平与效率
  • 简介:马克思的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反思、批判欧洲文明的基础上建构的理论。马克思认为自由是指社会生产实践中自我意识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状态,人类自由的理想状态应是人与自然、人的形式与本质相统一的状态。马克思对自由的科学认识,既是对欧洲文明史上自由观进行的回应,又进一步发展了欧洲自由观,促进了欧洲政治文明。同时,马克思对自由的科学认识,与中华文明观念中的世俗化基因不谋而合。马克思的自由观超越了中西方文明传统中“二元对立式”的自由观,为人类自由指明了方向,即人类自由将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条件下所有人全面发展的自由状态。

  • 标签: 马克思自由观 共同体 人类文明 欧洲文明 中华文明 智能时代
  • 简介: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是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文化自觉。从文化自觉的视角说明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更新理念,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对接区域产业,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多措并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 标签: 文化自觉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 简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坚持文化自信,自然要毫不动摇地以人民主体性为建构原则与路径。人民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工作中一条永恒并且与时俱进的主线,发源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成熟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并且在十八大之后得到继承发展。人民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评价标准和价值追求,具有价值性、主体性、实践性三重属性,在文化自信中坚持和发展人民主体性,关键要把握党的领导、人民主体、继承传统、时代创新、互动参与的原则。

  • 标签: 文化自信 人民主体性 关系探析 发展原则
  • 简介:教育反思过程就是教育自我变革的过程,过去的教育变革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于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课程体系。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学校教育中一些固有的顽疾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祛除,因为许多教育问题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造成的。“减负”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于是,近些年教育反思开始向家庭转向,改变家庭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同呼声。笔者同意这种判断并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根本问题在于它偏离了其根本的属性——生活性,基于美好生活而设计家庭教育才是应然道路。

  • 标签: 家庭教育 反思过程 生活性 现代教育制度 重构 视域
  • 简介:当今时代,公共组织文化创新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增强绩效、重视公众回应成为公共组织文化再造的根本方向和着眼点。从组织自身发展视角看,保持个性的改革创新是组织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而文化再造又是组织走向创新的重要支点。文化再造与公共组织变革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

  • 标签: 公共组织 创新 绩效管理 文化再造
  • 简介:社团是体现民主的重要形式。公民通过参与社团实现了参与民主,弥补了代议民主制的选举不足;社团保障了少数的权利,解决了多数与少数之间的矛盾;社团是公民制约国家权力的社会性机制之一,弥补了以前仅仅以宪法制约国家的不足。

  • 标签: 社团 参与民主 多数暴政 社会性制约
  • 简介:“控权-服务”论是新形势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控权”是基础和手段,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形”;“服务”是目的与归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魂”。从应然的角度看,当前我国正朝着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稳步前进,而从实然的角度看,依然存在诸多的难点与困境。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从法律体系与政府建设层面出发,坚持立法先行、监督执法、严格司法,并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文化,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权力监督,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领导者法治权威。

  • 标签: 控权 服务 “控权-服务”论 法治政府
  • 简介:中国梦的内核包括三个基本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宏观上它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梦想,微观上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它的落脚点着眼于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户籍制度在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中国梦"。自从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建立"现代化"户籍制度,创新人口管理,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

  • 标签: 中国梦 户籍制度 现代化户籍管理
  • 简介:不论怎样评价,十月革命都是一件历史大事.由于十月革命同共产党、暴力革命、社会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苏联模式的国家和西方模式的国家对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其本质在于固化或虚化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正因为如此,研究十月革命主要不是学术探讨,而是政治和国际政治问题.就欧洲而言,冷战结束后,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对抗不复存在,对十月革命讴歌和诋毁都失去了意义,逐渐转向学术研究,但其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不为人们所重视.

  • 标签: 十月革命 共产党 社会主义 列宁
  • 简介:当前的城市社区治理呈现出"强政府、弱社会"的特征,社区行政负担重、社区参与不足,治理为"单向度"状态。城市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主体间性视角要求主体间相互承认、沟通和尊重,多元主体差异并存。通过多元主体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关系、协商谈判和交易行为,最终形成一种自主自治、合作共赢的多中心良性互动的善治结构。

  • 标签: 主体间性 多元主体 治理结构
  • 简介:绩效管理备受重视以及组织理论演进等都要求对于组织与员工间关系进行再认识。在我国当前行政生态下.重新认识组织与员工间关系对于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及各类组织绩效改进与提高更是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 标签: 绩效管理 员工与组织 权益保障 组织理论 行政生态
  • 简介:时空整合理论是针对某一地域旅游文化资源缺乏统一规划而提出的,是旨在提升旅游文化整体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是一个旅游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是很久以来面临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的困境。以齐长城为主线对山东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时空整合,恰恰能够极大提升山东旅游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增强其竞争力,成为打造“好客山东”旅游文化品牌的新思路新途径。

  • 标签: 时空整合 齐长城 旅游文化
  • 简介: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等多维度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态环境,一方面,新媒体以便捷、高效、即时、互动等方式推动着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在给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对政府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并利用新媒体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 标签: 新媒体 社会管理 创新
  • 简介:在巴赫金丰富多彩的理论宝库之中,狂欢理论己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作为20世纪人类生活奇迹的网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更是一种凝聚着人类的狂欢精神和对生活独特的狂欢化世界感受的文化现象。网络传播与狂欢理论无疑具有紧密的关联:狂欢节的全民性与网络传播的自由开放件和交互主体性、狂欢节的仪式性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以及狂欢的平等、对话精神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内在要求。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看网络传播,一方面可以深刻地体认到网络构成了人们的第二种生活,是人们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的乌托邦承诺;另一方面也会警醒地体察到在现实世界中,全球网络传播背后错综复杂的权力、支配和霸权的不平等关系与狂欢的平等、对话精神的矛盾。狂欢理论的乌托邦诉求和现实品格的辨证统一正映射着理想而又现实的网络传播。

  • 标签: 巴赫金 狂欢理论 网络传播 平等 对话
  • 简介:英、美、德、法、加五国的生态问责制发展相对健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西方五国生态问责制共性及差异的比较分析,得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态问责制的基本模式、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在中西方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西方生态问责制对我国的启示及我国生态问责制发展和完善的基本路径。

  • 标签: 生态责任 生态问责制 环境影响评价
  • 简介: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涵,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来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 标签: 马克思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 劳动 物质变换
  • 简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重视环境法制建设,加大环境保护监督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变传统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