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何绍基为晚清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甚至有人誉之为“清代第一书家”。其书法功底全面,篆、隶、楷、行、草诸体悉备,造诣精绝,尤其行草,成就最高,早为世人所公认,楷书亦获人们亲睐,惟有篆隶,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特别的重视,因此对其篆、隶二体的认识、理解和赏鉴,并未达到相应的高度。一般认为,何绍基于书法研习,早年多重楷书,中岁以后渐多为行草,晚年方专注于篆隶。近人马宗霍氏在其著《霎岳楼笔谈》中说:道州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行书宗鲁公《争座位帖》、《裴将军诗》,骏发雄强,微少涵渟。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忐》,遂臻沉着之境。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摹,融入行楷,乃自成家。”从此可知,其晚年对隶书兴趣异常浓厚,用功甚深,成效显著。天庐先生说:“何氏作隶书,是年事已高开始的。”从字面上看,二家所言似乎是说何氏接触隶书时间甚晚;其实不然,我们以为应理
简介:王羲之是中國書法史中的核心人物,從東晋以至當代,在'崇王'觀念的驅使下,人們對王羲之及其書法形象進行了一系列的詮釋與重塑。經詮釋和重塑所建構起來的王羲之及其書法形象,與真實的形象産生了偏離與變形。人們一方面通過對王羲之相關文獻有意識地增删、編排、詮釋,重塑王羲之的個人形象,對王羲之的政治、道德形象進行建構,並建立起王羲之與碑學的關係。另一方面,通過集字、翻刻等方式複製王羲之書法,在複製過程中,出現變形,重塑出與王羲之本來風格近似但又並不相同的新的形態和風格,歷代書家對這種變形多持接受態度。變形後的風格因傳播的廣泛而影響着學書者有關王羲之書法形態觀念的建立,影響着中國書法史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