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FP、CEA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1238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AFP、CEA的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238例体检者中有36例(2.9%)AFP>9ng/ml,52例(4.2%)CEA>5ng/ml。结论AFP、CEA在健康体检中有一定的阳性率,有利于早期发现良恶性肿瘤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应用于ABO、RhD血型抗原鉴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检验血型抗原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检验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接收健康体检人员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试管法和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检测样本中ABO、RhD血型抗原鉴定,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结果试管法和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检出ABO阳性143例,阳性率71.5%,检出RhD阳性195例,检出率97.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完全一致(P>0.05)。结论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应用于ABO和RhD血型抗原检测中,能够有效检出血型抗原,结果准确、可靠且稳定,操作方便、快速,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可以在临床检验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临床输血中Rh抗体检测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安全性。方法 将收治的40例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提供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其中阳性提供Rh抗原检测,并展开进一步分析。结果 文中40例输血患者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在47.50%(19/40),其中主要以Rh阳性为主,占84.21%,其他血型系统占15.79%;经抗原检测发现以DCCee占比最高,为56.25%,其次是Dccee,占31.25%,随后依次为DccEE、DCCEe,均占6.25%,结论 中Rh抗体检测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总共纳入900例实验对象,均为2021.04月至2023.04月到医院诊治的腹泻患儿,均接受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900例患儿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后,总共检出阳性560例,阳性率为62.22%(560/900)。男患儿阳性率为62.26%,女患儿阳性率为62.16%,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阳性率为60.87%,6个月~2岁阳性率为74.42%,2岁~6岁阳性率为41.67%,不同性别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蛋花汤样便、黄色稀水样便是主要粪便性状,不同性状粪便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用于腹泻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腹泻的阳性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PP65抗原、尿CMV-DNA和血IgM抗体检测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142例CMV病毒性感染患儿进行血PP65抗原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尿CMV-DNA,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25例PP65阳性患儿进行短期随访,分析PP65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42例CMV感染患儿中,PP65抗原阳性率89.4%(127/142),阳性细胞范围7-145/2×105个多形核白细胞。PP65与尿CMV-DNA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但PP65与血CMV-IgM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1)。PP65抗原和尿PCR的阳性符合率98.4%(127/129),阴性符合率86.7%(13/15),与IgM抗体阳性符合率是51.2%(65/127),阴性符合率19.5%(15/77)。PP65相对于PCR的敏感性为98.4%(127/129),特异性为97.6%(124/127);PP65抗原水平与CMV感染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水平PP65感染患儿多发全身性感染,低水平PP65抗原血症多为单脏器感染(χ2=49.03,P<0.005)。在感染恢复期,PP65转为阴性或明显下降。结论PP65抗原检测是诊断活动性CMV感染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有效方法,量化结果有助于监测病情,评价感染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丙肝诊断过程中采用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能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共计1200例,均行ELISA法开展HCV-cAg与HCV-Ab的联合检测,针对存在有单项、两项阳性患者开展HCV-RNA检测。结果在行联合检测之后存在单项、两项阳性患者共计49例,经HCV-RNA阳性作为分组标准,HCV-cAg以及HCV-Ab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两种方式联用对HCV的检出率效果良好。结论临床上在丙肝感染诊断中,运用HCV-cAg以及HCV-Ab检测效果良好,可相互补充,优势显著,有利于减低丙肝漏检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C病毒(JCvirus,JCV)大T抗原(1argetumorantigen,T-Ag)、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9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JCVT-Ag、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JCVT-Ag、p53蛋白无表达;49例胃癌组织中JCVT-Ag阳性表达率为30.6%(15/49)。胃癌组织中JCVT-Ag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5%(36/49)。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CVT-Ag与p5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阳春市0—14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现状,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阳春市0—14岁儿童,采集每名调查对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检测2966名儿童,检出HBsAg阳性77例,阳性率为2.60%;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免疫史儿童的HBsAg阳性率(1.33%)低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6.60%)(P〈0.01);城镇儿童HBsAg阳性率(1.57%)低于农村儿童(3.14%)(P〈0.05)。结论阳春市0~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较低。今后应加强对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
简介:目的探讨麻阳县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的麻阳县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现况调查结果,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HBsAg阳性的小学生为病例,同性别、同自然村或街道和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2岁的HBsAg阴性的小学生为对照。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肌注或点滴、拔牙、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一人一针一管、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等因素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12个因素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后有6个因素:肌注或点滴、拔牙、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一次性注射器具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注或点滴、拔牙和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其中的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一次性注射器具是主要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丁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78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人群进行检测,并应用拉米夫丁对其中33例病人治疗6月,观察其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HBV-DNA、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178例共检出65例携带乙肝病毒者,总体阳性率5.52%;男22例,女43例。肝功能异常率43.08%。拉米夫丁应用1月HBV-DNA转阴率96.97%,应用6月可改善治疗组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拉米夫丁可以迅速降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的滴度,改善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简介:本文报道了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循环抗原(CAg)的激升效应。病人分别在经40mg、20mg、10mg/kg体重剂量的吡喹酮作用后1、3、6天以单克隆抗体Dot-ELISA(McAb-Dot-ELISA)检测血清循环抗原,结果显示,其检出水平显著高于吡喹酮作用前,平均检出滴度提高1~4倍,阴性样本经吡喹酮激惹后均转为阳性。此结果提示,在经吡喹酮激惹后短时间内,病人血清的CAg水平有一个明显的升高过程,此举对于提高慢性、低感染度血吸虫病人的血清CAg检出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