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采用维生素K治疗时机,维生素K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1例,对患者采用维生素K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PT、APTT明显低于治疗前,PLT、FIB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维生素K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凝血功能、血小板的影响核心要点构架:1.患者肝蛋白质代谢功能明显下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2.维生素K缺乏,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前体不能活化;3.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易于发生感染患者的肠道生态失调或细菌过度生长,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与合成。4. 维生素K应用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5.使用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高危人群,可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干预有效。6.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不能盲目应用维生素K1,否则会因此打破肝硬化患者再平衡的凝血机制。7.维生素K可能通过与血小板中的钙调节相互作用,间接抑制ADP、胶原、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RP和洗血小板聚集,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血小板MPV-PDW指标能有效提高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对于妊娠晚期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2月,结束于2022年2月,随机抽取了我院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研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了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女性(非妊娠妇女)进行对比,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受试者实施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检测,对比两组受试者以上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TT、APT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IB和D-二聚体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晚期妇女来说,使用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期间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患者,收集其常规凝血检验数据,并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例(13.04%)。这3例患者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凝血功能异常。而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只有1例(4.17%)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统计分析显示,输血不良反应与PT、APTT、血小板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当前临床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早期筛查过程中,采取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6-2024.6期间收治入院接受急性炎症性疾病治疗的100名患者,基于一般抽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行血常规检验,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检验,比对两组患者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早期筛查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早期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普通组,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结果证实了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检验能更有效地识别早期炎症反应。结论 血常规联合凝血六项检验在急性炎症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6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46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不同组别、不同严重程度D-D与凝血指标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D-D水平较高(P<0.05),且APTT、PT及TT等指标水平较低(P<0.05);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轻度子痫前期组及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D-D水平较低(P<0.05),APTT、PT、TT等指标水平较高(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D-D水平低(P<0.05),APTT、PT、TT等指标水平高(P<0.05)。结论: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PCI)后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完成PCI术的ACS患者共136例,纳入研究对象按照PCI术后治疗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观察组74例(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 结果 治疗后,两组PT、PA、PA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46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分析,给予口服吉非替尼治疗,观察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 46例NSCLC患者无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3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28.26%,疾病控制率78.26%。治疗前,患者凝血指标PT(16.23±1.24)s、APTT(41.34±6.35)s、TT(18.72±4.64)s、FIB(5.17±1.16)g/L、D-D(0.56±0.14)mg/L;治疗后,患者凝血指标PT(19.02±1.72)s、APTT(35.76±5.21)s、TT(16.22±3.11)s、FIB(6.86±1.67)g/L、D-D(0.89±0.31)mg/L;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延长NSCLC患者生存期,但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也会加深,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患者应用专项护理干预后对其凝血功能、炎性指标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入选研究的患者样本数目为62例,第一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最后一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12月,分组处理的方法为随机法,31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数量,常规护理措施为其应用方案,31例为观察组的患者数量,其应用方案则为专项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凝血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指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结论 ICU患者采用专项护理干预措施后,自身的炎症及凝血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21年4月至2024年1月临床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共计72名。以麻醉方式不同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6名。常规组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干预,实验组予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干预,比较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P<0.05。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高于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良好,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轻,建议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严重创伤失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凝血功能的作用。 方法:筛选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接受临床输血的严重创伤失血患者,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A组(n=26例)和B组(n=26例),A组接受常规凝血结果指导输血,B组接受血栓弹力图结果指导输血,对比两组的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B组的TT、APTT、PT等指标短于A组(均P<0.05);FIB指标高于A组(均P<0.05)。结论:针对严重创伤失血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能更好地全面评估该患者群体凝血功能,促进临床用血更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按照奇偶分组法对90例、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STEMI患者展开分组讨论,对比对照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抽取对象45例)与观察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抽取对象45例)的安全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E/A水平增幅显著,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较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重组人尿激酶原在STEMI患者血管再通率及心功能改善中的效果更佳,且可减少其MACE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7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71例正常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患者开展D-二聚体、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上述指标差异,观察两种方法联用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7.18%,对照组诊断准确率95.77%,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PT、APTT、FIB、TT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属于高危妊娠合并症,除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测外,对所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开展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联合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8月到本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与同期入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受检者70例,将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引入,分析检测相关性。结果:脑血管类疾病患者和健康受检者TEG、常规凝血试验结果分析,脑梗死组患者R值降低,Angle角、MA距、CI值和Fib、D-D水平均增高,P<0.05;脑出血组内患者K值、Fib、TT、D-D水平均提升,Angle角、MA距降低。结论:TT指标、Angle角指标和Fib指标呈正相关,P<0.05;R值以及K时和Fib指标、Angle角指标,TT指标、CI指标与PT指标呈现出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单纯化疗及联合黄芩汤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期间,到我院肿瘤内科就诊的1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单纯化疗)与观察组(80例,给予单纯化疗及联合黄芩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2周期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期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对晚期胃癌患者,我院给予单纯化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芩汤治疗,有利于促进中医症候好转,改善凝血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辅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2-2023.3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B组与A组,两组均34例,B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方案,A组采用脑心通胶囊辅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实施脑心通胶囊辅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方案干预能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