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推拿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缓解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及颈椎功能比较P>0.05,治理后,研究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低,颈椎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有显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复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对骨折部位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细致分析,以明确骨折类型、骨折线走向及骨折块移位情况。结果:74例患者中,CT三维重建技术成功诊断出所有复杂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32例为粉碎性骨折,占43.24%;24例为螺旋形骨折,占32.43%;18例为不规则骨折,占24.32%。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骨折线的走向、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骨折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显示骨折的详细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该技术值得在复杂骨折的常规诊断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骨高度变化。方法: 13例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 (<10mm)患者共 16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基质 (BioOss)。术后即刻及二期复诊时拍摄 CBCT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 ,两者之间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 7.95-12.97mm,平均 10.37±1.61mm;术后修复完成时间从 4-10个月 ,平均 6.0±1.76个月 ;术后复诊拍摄 CBCT时间 3-6个月 ,平均 4.31个月 ,复诊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 5.83-15.24mm,平均 10.07±2.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 ,上颌窦底提升高度改变幅度从 -2.12-5.32mm,平均降低 0.30±1.84mm,占术后即刻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的 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51)。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短期内大部分位点植骨高度降低 ,少部分位点植骨高度增加 ,总起来说植骨高度稳定无显著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与X射线摄影对股骨颈骨折所产生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从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来我院进行诊断的40例疑似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多平面与X射线摄影的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此项研究的金标准,分别比较多层螺旋CT多平面、X射线摄影以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结果 X射线摄影的灵敏度为83.87%、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80.00%;多层螺旋CT多平面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77.78%、准确度为85.0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95.00%。 结论 将两种仪器放在一起联合使用对此疾病的诊断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了误诊或者漏诊等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验证快速康复外科(FTS)围术期护理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ACL重建术患者为与研究对象,纳入人数8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一组(2022.1--2022.12,n=40),二组(2023.1--2023.12,n=40),针对前者实行常规护理服务方案,针对后者实施FTS围术期护理服务方案,最终对临床疗效,影响意义展开分析比对。结果:患者类型相同,应用护理方案不同,所得效果也随之不同,二组在膝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方面均显优一组。结论:在ACL重建术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FTS围术期护理干预策略的可实施性与应用价值更强,建议优先选择,不仅能切实减轻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患者术后疼痛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还可极大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肯定、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02月-2021年03月本院的6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参照组予以单一用药,观察组予以联合用药,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