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脏办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功效。方法:30例心脏办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温血灌注组(A组,n=15),采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继以冷血停搏液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灌注组(B组,n=15),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在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5个时点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两组上述测定指标在T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动脉开放后,T2时点LDH、CK—MB和cTnT含量较T1有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B组T4、T5时点LDH、CK—MB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B组T3,T4和T5时点cTnT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办膜病病人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

  • 标签: 联合灌注 心脏瓣膜置换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血心脏停搏液
  • 简介: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微创方法,已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注射部位包括盘内、椎旁以及椎间孔内外等。目前研究表明,臭氧对正常椎间盘组织和细胞可产生氧化作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主要包括对髓核直接氧化作用、调节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反应、激活镇痛系统和增加氧供使炎症介质减少等。其中,有些作用机制具体作用途径尚未完全阐明,而大量临床证据以及明确臭氧作用途径为其临床应用推广起到了至关量要作用。

  • 标签: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分别应用三种国产抗纤溶药——氨甲环酸、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对血小板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止血功效.方法:选择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氨甲环酸组、抑肽酶组和止血芳酸组,测定术后12h,24h和48h血小板计数、出血量、血浆纤溶酶活性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相接近,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下降。出血量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无显着性差异,在止血芳酸组显着性增高(P〈0.05)。血浆纤溶酶活性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显着性高于基础值,但仍有所降低;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高于前二组。D-二聚体含量在三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和抑肽酶通过抑制纤溶亢进,均能确切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量,但抑肽酶存在潜在过敏反应,且价格较贵,故以氨甲环酸更适宜於经尿道前腺电切术后止血。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氨甲环酸 抑肽酶 止血芳酸 血小板
  • 简介:目的:评价氟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妊娠1-2月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孕妇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先静注氯诺昔康8mg后行丙泊酚静脉麻醉。2组丙泊酚均采用2次推注法即首次给药至深外镇静,2—3min后扩宫口时再追加首次量50%。观察诱导过程及术血压心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术后宫缩痛(采用VAS评分)。结时:丙泊酚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对照组83%,治疗组50%(P〈0.05),术后宫缩痛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呼吸抑制发生.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氯诺昔康 丙泊酚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 标签: 麻醉深度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 镇静深度
  • 简介:为防止硬膜外麻醉手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临床上多在术及手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体位。这一特殊体位给许多患者造成不适,甚至加重患者痛苦。目前,临床上这一体位采用也存在争议。作者观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及手术后去枕及置枕对头痛、头晕等不适或受发生率影响,报道如下。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术中 术后 麻醉体位
  • 简介: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复合小剂量咪逵唑仑能否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术内脏牵拉反应。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施行腹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咪达唑仑组(A组),芬太尼.氟哌利多组(B组)和哌替啶。氟哌利多组(C组),每组各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在给药前、切皮、切皮后10min、30min、60min以及术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SS)、术牵拉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药物需要量。结果:C组患者HR在切皮、切皮后10min、30min时明显快于A组或B组(P<0.01);A组镇痛评分在切皮后60min、术毕时明显高于B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C组术牵拉反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A组或B组(P<0.05);术后自控镇痛药量为B组>C组>A组(A组较B组或C组P<0.01);3组患者均未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切皮前静脉注射丁丙诺啡和咪达唑仑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预防术牵拉反应,作用时间可维持较长。

  • 标签: 丁丙诺啡 咪达唑仑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 腹腔手术 牵拉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区别。方法:选择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施行矫形术患儿24例,随机分为N组和L组。N组骶管阻滞选用0.3%耐乐品1ml/kg;L组选用0.2%速卡1ml/kg。两组患儿骶管阻滞成功后均予静脉微泵输注丙泊酚加芬太尼混合液.按丙泊酚2mg/kg·h速度输注,术毕前5—10min停止输注。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各时间点MAP、HR变化。结果:N组麻醉起效时间为7.3±2.8min、维持时间103±12min。L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6.3±3.8min、维持时间104±11min。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维持时间则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患儿麻醉起效后MAP和HR明显低于基础值,组内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麻醉起效时MAP和HR则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小儿骨科下肢手术选用0.3%罗哌卡因或0.2%左旋布比卡因1ml/kg施行骶管阻滞麻醉,结合静脉持续榆注丙泊酚以保持小儿镇静是安全可行。罗哌卡因组麻醉起效明显快于左旋布比组,而两组麻醉维持时间及循环影响方面无明显区别。

  • 标签: 罗哌卡因 左旋布比卡因 骶管阻滞 小儿 骶管阻滞麻醉 麻醉起效时间
  • 简介:目的:比较定量脑电图与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在监测全麻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健康志愿者,从0.2MAC开始,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每个浓度平衡15分钟后,观察指令反应,qEEG,MLAEP变化,于使指令反应消失该异氟醚浓度下进行内隐记忆听刺激,停止吸入后1小时调查外显及内隐记忆情况。结果: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Pa、Nb波随指令反应和记忆变化而变化,并可确定外显记忆消失各波潜伏期界值,随着外显记忆消失,qEEGF7、F8、A1导联q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随着指令反应消失,O1及O2导联a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P<0.05),O2导联d波功率明显升高(P<0.05),但所有qEEG参数变异较大,不能定出界值。结论:(1)MLAEPPa波,Nb波在判断全麻下认知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并可确定出外显及内隐记忆消失各波潜伏期界值,(2)qEEG在判断麻醉状态下认知功能方面只能作为一种趋势预示,不能作为可靠定量指标。

  • 标签: 定量脑电图 中潜伏期 听觉诱发电位 监测 全麻状态 认知功能
  • 简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体重65kg,术前诊断纵膈肿物,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纵膈肿物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诉既往体健,否认伴随疾病。

  • 标签: 冠状动脉 切除术 痉挛 肿瘤
  • 简介:患者,男,75岁,体重60kg,因不完全性肠梗阻于10月25日入院,给予保守治疗,期间因腹胀时现时隐,考虑曾有手术史,为肠粘连所致,家属要求保守治疗。11月12日因腹胀明显家属要求手术。术前访视,患者面色略苍白,精神尚可,腹部膨隆明显,有3次胆总管胰腺手术史,具体不详;

  • 标签: 低钾血症 肠梗阻 麻醉 患者 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