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是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其质量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我国当前主要是通过行政主导的服务模式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选择和运作方法。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总要求下,公共服务职能势必将有所调整。一方面,公共服务项目的选择将被置于有限政府的框架中进行,以防政府职能的泛化;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实现过程也将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中,通过恰适的制度设计,使市场、社会得以有效协同并实现共容性利益,以此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 标签: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转变 有限政府 共容性利益
  • 简介:公共服务动机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公共行政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建立在个人与组织匹配理论基础之上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代表着公共行政学试图构建一种有别于私人部门“经济人”假设、为公共部门所特有的人性假设之努力.国外公共服务动机研究主要考察了公共服务动机对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组织变革接受度和公民参与态度的影响.作为一种尚处于发展中的理论,国外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在理论建构方面,忽视了公共部门雇员角色冲突,也忽视了偏好伪装和思想、语言表达、行为“三体分离”所带来的客观测量挑战;在实证分析方面,反向因果、中介变量影响和内生性问题都未得到有效处理.

  • 标签: 公共服务动机 个人组织匹配理论 偏好伪装 公民参与 掠夺之手
  • 简介:代理机构改革的国际地位和重要影响使其备受瞩目。转型期的中国政府面临精简机构与提高服务质量的双重压力,各地社区政府作为承接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做出了诸多改革与探索,主要是开创了服务大厅模式、流动服务站模式及为民服务代理模式。但现存各种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代理机构改革的经验,立足现实实践,应通过构建社区服务代理模式,以整合社区服务载体,重构社区治理结构,从而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 标签: 代理机构 服务大厅 社区公共服务 服务代理模式
  • 简介:通过走群众路线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项目落地,是一项基础性工程。面对"空心化"的农村,政府应该适当淡化资金拨付部门的意志,改变目前项目制中清一色的由上而下指定项目任务的做法,而相应增设由下而上提出在地的差异化需求项目,将政府向农村供给具体的公共产品的过程,锻造成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可靠途径,将推动农村社会建设作为最迫切、最重要、最大宗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标签: 指定项目 差异化需求 空心化 农民主体 中央财政 供给过程
  • 简介:根据能力内涵的特性,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所具有的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在客观要素及其主观意愿。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则是公共服务能力的动态化,是静态的、潜在的公共服务能力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结果。作为公共服务能力表现结果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般具有直观的、可测量的特点。

  • 标签: 公共服务能力 供给过程 内涵 研究框架
  • 简介:长沙市自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以来,以公交都市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公共交通发展。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建设资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强调,"公交优先的实质是群众优先,公交优先刻不容缓,必须以提标提档的坚定行动、更加到位的保障措施,全力推进‘畅通城市’建设,大幅提升市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感和满意度"。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表示,"长沙争

  • 标签: 公共交通 公交出行 公交企业 公交专用道 公交服务 黄标
  • 简介: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提出了上海城市公共外交战略的初步构想。上海城市公共外交战略应是站在国家高度,对上海公共外交工作进行的顶层设计。初步构想是,这个战略至少应有以下六方面的思考:定义与基本目标、形势分析、阶段目标、项目规划、策略建议和体制机制。

  • 标签: 公共外交 阶段目标 国际问题研究 顶层设计 国际化都市 组织能力
  • 简介:民主党派影响和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政议政的过程。本文从中国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的地位入手,结合实例,阐述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决策的基本原理,随后引出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决策的重要意义,以及当下参与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党委和政府的角度,特别是民主党派自身发展的角度给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民主党派 制度化 参与公共决策
  • 简介:公共安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是发达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应成为未来中国社会运行的主轴之一。它有一些冷峻的客观特性,而远非只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事前有一套较好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当危险发生时,将大大提高事件处置的效率。其中一些客观特性最有效的管控手段就得依靠科学技术,利用现代比较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高效安全的公共应急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多源技术资料数据的一体化集成,正确运用科技的强大力量,有效管控公共安全事件,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安全。

  • 标签: 公共安全 科技管控 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
  • 简介:长期以来,中央媒体依靠自身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媒体外交"的形式产生了积极的公共外交效应,是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话语权的"排头兵"。而布局中央媒体的高端智库建设,使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公共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发挥公共外交潜力的基本条件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指出:专家团队(研发思想产品)与对外传播(传播思想产品)是智库建设的两个"车

  • 标签: 公共外交 传播思想 国际话语权 韩方明 传播能力 人民日报社
  • 简介:微博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工具。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首先要解决政府微博的战略定位问题,政府微博不应叫"政务微博",而应叫"政府公众微博";其次要设法提高政府微博的关注度,增加粉丝数。要树立品牌意识,正确面对负面反馈,操作专业化,才能发挥政府微博引领舆论的作用。

  • 标签: 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众微博 引领舆论 战略定位
  • 简介:欧盟和东盟作为两个重要的区域性组织,受政治文化、成员构成和机构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在公共外交的策略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差异.随着数字化外交和网络外交的兴起,以及一些新议题的出现,每个国际组织的公共外交都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这些经验将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东盟 欧盟 区域性组织 政治文化
  • 简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思潮与现代国家民族建构运动以及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之下,跨界民族对国际关系以及一国内部事务尤其是边疆公共事务治理,造成了较为复杂而重要的影响。而在公共事务治理研究中,对于跨界民族与边疆公共事务这一特定区域和群体的研究是较为欠缺的。本文首先结合统计数据对我国边疆跨界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跨界民族跨境交往的成就与问题进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基于我国跨界民族和平跨居的主流趋势以及跨界民族事务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认为,政府应转变跨界民族与边疆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传统模式——族际主义的一元治理模式,尝试构建基于边域的区域主义的多元治理模式。本文的创新在于,基于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结合跨界民族事物与问题的实证分析,构建了边疆公共事务的治理机制,从而丰富了边疆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边疆治理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 标签: 跨界民族 边疆 族际主义 区域主义 多元治理
  • 简介:在新媒体视阈下探讨互联网给资源匮乏的行动者赋权的行为,即是为公共领域空间在新的场域中的重构提供了合理的商讨契机。哈贝马斯所阐释的“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意涵转向,成为了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运用历时性的视角考量文化和经济结构变迁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此维度作为起点,借由回顾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理念,探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公共领域凸显的新特征,可厘清网络“平民公共领域”的崛起脉络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形塑特质,即能回应学界针对互联网民主潜力和政治参与可能性的争辩。

  • 标签: 公共领域 结构转型 网络政治参与 意涵反思
  • 简介:论述我国已批准和已签署但尚未批准的相关国际人权公约关于网络信息监管的公共利益价值定位的规定,分析我国现行网络信息监管法律符合公共利益定位,而大量现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却偏离公共利益定位之现状,并界定我国网络信息监管法律应予保护的公共利益范畴。

  • 标签: 网络信息监管 公共利益 法律 价值定位
  • 简介:中国公共行政学在解释和推动中国公共实践的同时,存在其他学科未能较好解决的通病: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公共行政精神在某种程度上的丧失直接或间接导致中国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基于社会建构的视角来分析公共行政的精神是一次尝试,从治理维度审视,中国公共行政精神的社会建构体现在建构主体、建构方式、建构源泉上,建构主体要多元与协同,建构方式应互动与渐进,建构源泉是传统文化与本土资源。

  • 标签: 公共行政精神 社会建构 多元主体 民主互动 传统文化
  • 简介:冲突化解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国际冲突化解、社会冲突化解、非诉讼纠纷化解、组织冲突化解和家庭冲突化解是其中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对近年来兴起的公共冲突化解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调化解冲突的基本导向,注意利用冲突正面功能的基本态度,注重采取谈判和第三方干预的和平手段,注意通过沟通和对话消除误解,以及强调冲突化解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 标签: 冲突化解 公共冲突化解 谈判 第三方干预
  • 简介:当下,我国还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供应不足和失衡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是供应充足和均等的制度保障。论文通过实证方法总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从政府失灵角度分析成因,指出完善法律体系,克服失灵的途径。文章认为,因为决策制度、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的缺失,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决策不合理,执行效率低下,建设目标模糊。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立法,效力层级较低,有效规则不足,必要制度缺失。因此需要推动中央和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立法,补充原则、权利、主体、决策、评估和责任等核心制度。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供应 基本文化权利 立法.
  • 简介: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重大发展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城镇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既提出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广大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因此应当以本次城镇化大发展阶段为契机,趋利避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朝着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迈进。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 简介:可及性是一个评价服务系统与服务对象间“适合度”的概念.本文在借鉴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和受教育权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由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四个维度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评价框架 文化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