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并对其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敏感性分别为1CFU、3IFU、6.7pg/μL、1CFU、1CFU;各特异性探针只与相应病原体扩增产物杂交,未见交叉反应;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一致率达96.8%,并显示能检出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双重感染。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在性病的快速诊断和病因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反向斑点杂交 泌尿生殖道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 标签: CD4+T淋巴细胞 反向计算法 诊断延误权重 艾滋病病毒 新感染者
  • 简介:摘要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株的rpoB、katG、rpsL、rrs、embB基因突变,可作为临床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向混合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反向混疗组(42例)和三联组(40例)。反向混疗组给予泮托拉唑+阿莫西林,疗程12天,同时在前7天加用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三联组给予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程12天。对两组疗法治疗病人6周后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效果进行评估统计,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服药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向混疗组较三联组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5.24%77.50%;P<0.05),但两组整体不良反应(11.90%7.50%)和服药依从性(96.8%97.2%)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向混合疗法可以考虑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法,有着较高的细菌清除率和较低的成本。

  • 标签: 反向混合疗法 标准三联法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成品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成品的含量,色谱柱为C18(4.6mm×250mm,5μm),以1.7%磷酸二氢铵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铵17g,用水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2)为流动相,流速为2.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结果:HPLC法能准确检测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含量。盐酸二甲双胍对照溶液进样体积为10μl时,在0.126mg/ml~0.50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线性方程为y=115793.4993x+61202.9655(相关系数r=1.0);加样回收率回收率在99.7%~99.9%范围内,平均值为99.8%(n=9),RSD为0.45%。结论:本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盐酸二甲双胍片的含量控制方法。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二甲双胍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许研究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在各项工作开展前,于2017年06月至2020年05月时间段内,对我院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50例患者予以选取,分析甲状腺结节血流特征。结果:经甲状腺结节血流特征的测定,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Adler分级、PSV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RDF、ADF居于更高水平,P<0.05。结论: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过程中,相关人员分析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能够将其作为诊断辅助指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舒张期血流消失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双相情感障碍,因为疾病阶段性特点及情绪波动影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依旧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难题。借鉴反向心理调节法,本文探讨其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反向心理调节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恐怖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迷茫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反向心理调节法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反向心理调节法 双相情感障碍 缓解期 护理满意度 情绪管理。
  • 简介:列奈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速效型餐后降血糖药。1999年8月首次在日本上市,2000年12月22日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本品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我国已开始生产,如正大晴天生产的贝加等。那到奈用于饮食和锻炼控制无效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用能较好的控制餐后血糖。

  • 标签: 那格列奈 临床应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食品药品管理局 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
  • 简介:2011年7月21日(英国伦敦)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一份报告中决定将在吡列酮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新的禁忌证和警告,即有较小的增加膀胱癌的风险。这一决定是在美国FDA发出通告一个月后做出的。

  • 标签: 吡格列酮 EMA 信息 药品说明书 药品管理局 美国FDA
  • 简介:列奈(Nateglinide),是由日本山omoto公司开发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口服非磺脲类新型药物。1999年首次在日本上市,2001年由诺华制药公司申请在美国上市。2003年在我国上市。国产品那列奈巳有几种,由我国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贝加,巳于2005年问市。那列奈与瑞列奈等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不同特点:

  • 标签: 口服降糖药 那格列奈 诺华制药公司 新药 2型糖尿病 新型药物
  • 简介:摘要列苯脲作为一种常见的磺脲类药物,其主要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环节里,疗效十分确切,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用药不良反应较低。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列苯脲对急性中枢系统损伤有着一定的多效保护效果。在此研究背景下,为进一步获得列苯脲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治疗价值,本文简单的以脑卒中为例,分析列苯脲治疗脑卒中的应用进展,为临床应用列苯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格列苯脲 2型糖尿病 中枢系统 脑卒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雷及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雷及阿司匹林,对照组仅加服阿司匹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用氯吡雷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替瑞洛与氯吡雷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取52例STEMI患者,随机分组,26例/组,1组按急诊PCI+氯吡雷治疗,2组按急诊PCI+替瑞洛治疗。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2组水平更优(p

  • 标签: STEMI 急诊PCI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普拉雷和替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3.7)、EMbase(1980—2013.5)、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7期)、CBM(1990~2013.7)、CNKI(1994~2013.7)、VIP(1989~2013.7)和WanFangData(1980~2013.7),收集普拉雷或替瑞洛对比氯吡雷治疗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芷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人5个RCT,共43452例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接受标准氯吡雷治疗相比,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OR=0.83,95%CI(0.77,0.89),P〈0.00001]、心血管源性死亡[OR=0.86,95%CI(0.78,0.94),P=0.002]和支架内血栓形成[OR=0.61,95%CI(0.38,0.97),P=0.04]的发生率,但不降低卒中[OR=I.06,95%CI(O.88,1.26),P=0.543、颅内出血[OR=I.18,95%CI(0.81,1.71),P=0.39]和心肌梗死溶栓后大出血[OR=I.17,95%CI(0.94,1.47),P=0.16]的发生率。结论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ACS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心血管源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但与氯吡雷相比,P2Y12受体抑制剂并不能改善患者卒中和颅内出血的临床结局。此外,新型血小板P2Y。:受体抑制剂显著增加了非CABG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危人群的用药仍需慎重。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普拉格雷 替格瑞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CS择期PCI术后应用替瑞洛与氯吡雷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4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0例ACS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Clopidogrel组与Ticagrelor组所有病例均接受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此基础上予以一般治疗,服用aspirin,每天一百毫克,经皮下注射LMWH,每天两次。Clopidogrel组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择取Clopidogrel予以治疗,每天七十五毫克;Ticagrelor组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通过Ticagrelor予以治疗,每天两次,每次九十毫克。两组病例术后连续进行七天的治疗。结果未治疗时,治疗组与常规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通过Ticagrelor与Clopidogrel治疗,常规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超过治疗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Clopidogrel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超过Ticagrelor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CS病人使用Ticagrelor治疗效果显著超过Clopidogrel,可以从根本减少血小板聚集水平,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ACS择期PCI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实施替瑞洛与氯吡雷治疗,分析疗效。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选取4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实施替瑞洛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氯吡雷治疗的2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实施替瑞洛治疗,效果理想。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