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鼻高流量(HFNC)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92例,按照氧疗方案将其分为HFNC组(47例)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NIPPV)组(45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量表(APACHEⅡ)评分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24 h,两组动脉血pH值、PaO2、OI上升,PaCO2、APACHEⅡ评分、PCT、IL-6、TNF-α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HFNC组与NIPPV组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分别为25.53%(12/47)与33.33%(15/45),28 d病死率分别为12.76%(6/47)与15.56%(7/45),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治疗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效果与NIPPV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脱机困难患者行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脱机困难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52.86±4.31)岁,年龄范围为38~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低流量组与高流量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低流量组予以低流量氧气治疗,高流量组予以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的治疗效果及撤机成功率、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高流量组撤机成功率[95.0%(38/40)]高于低流量组[75.0%(30/40)],高流量组治疗有效率[95.0%(38/40)]高于低流量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高流量组平均动脉压[(75.45±3.86)mmHg,1 mmHg=0.133 kPa ]、心率[(82.18±6.62)次/分]、呼吸频率[(19.89±3.65)次/分]低于低流量组[(80.86±4.13)mmHg、(89.67±7.48)次/分、(22.34±4.17)次/分];PaO2[(83.49±7.93)mmHg]、SaO2[(93.84±7.45)%]高于低流量组[(76.52±6.48)mmHg、(86.93±6.78)%],PaCO2[(40.78±4.36)mmHg]低于低流量组[(46.45±4.82)mmHg];FEV1[(1.95±0.51)L]、FVC[(3.08±0.47)L]、FEV1/FVC[(63.31±6.43)%]高于低流量组[(1.65±0.42)L、(2.87±0.42)L、(57.49±5.81)%];CRP[(28.59±4.71)mg/L]、BNP[(285.74±26.81)pg/ml]、IL-6[(12.79±3.23)ng/L]低于低流量组[(35.82±5.63)mg/L、(342.81±35.69)pg/ml、(15.42±4.9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方案患者撤机成功率,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呼吸支持是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技术,现有的机械通气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均存在局限性。近年出现的无泵体外肺辅助技术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血流驱动装置,简化了操作的复杂性,减少了传统呼吸支持技术的并发症,在成人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始应用并取得了成功。但目前该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且和成人无泵体外肺辅助技术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就新生儿无泵微流量肺辅助装置的设计原理、构成、氧合性能、动物模型及血管通路的选择,以及效果、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术式及测量部位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超声流量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在本院行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30例,按照不同吻合术式分为端端吻合组(10例)和端侧吻合组(2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患者首次内瘘穿刺前,测量计算肱动脉、桡动脉、自体内瘘血流量及相关血流参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狭窄、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的评估时间分别为(7.9±2.4)、(7.2±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患者术后的吻合口内径为(3.8±1.1)mm,头静脉直径为(4.7±1.0)mm,头静脉(内瘘)血流量为(524.7±116.1)mL/min;端侧吻合组患者术后的吻合口内径为(7.9±2.1)mm,头静脉直径为(5.2±1.1)mm,头静脉(内瘘)血流量为(877.2±442.3)mL/min,两者在吻合口内径及内瘘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内瘘直径及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血流量两两间都呈线性相关(P<0.05);吻合口大小与头静脉流量间呈线性相关(P=0.04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较端端吻合术后血流量更好。若考虑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须适当限制吻合口大小,此时端端吻合术式可作为第一选择。建议通过多普勒超声直接测量头静脉流量来评判内瘘成熟情况,肱动脉流量可作为内瘘功能的监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通过对88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观察的对象,选择的时间范围是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对这些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依据护理服务分2组,即对照组44例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配合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的吸氧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吸氧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慢阻肺伴随呼吸衰竭患者,在吸氧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能够缩短吸氧时长与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呼吸衰竭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采取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者Pa2/FiO2、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Pa2/FiO2、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对呼吸衰竭均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但是其中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AECOPD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的6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一周后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却大大降低,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AE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通过HFNC治疗,治疗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PaO2、pH值均呈降低趋势,PaCO2均呈升高趋势,两组改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对于改善患者血气水平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同等的疗效,但其可以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HFNC在COPD患者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4篇英文文献及4篇中文文献,样本量为5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FNC组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在24 h心率[WMD=-2.65,95%CI(-7.17~1.86),P=0.25]、24 h平均动脉压[WMD=0.45,95%CI(-3.10~4.00),P=0.80]、24 h动脉血氧分压[WMD=-0.08,95%CI(-0.89~0.74) P=0.85]、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WMD=-0.96,95%CI(-2.29~0.36),P=0.15]、24 h氧合指数[WMD=0.87,95%CI(-4.85~6.58),P=0.77]、ICU住院时间[WMD=-0.83,95%CI(-1.79~0.14),P=0.09]、气管插管率[RR=0.98,95%CI(0.58~1.64),P=0.93]、误吸发生率[RR=0.30,95%CI(0.08~1.18),P=0.08]及28 d病死率[RR=1.12,95%CI(0.61~2.03),P=0.72]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创机械通气相比,HFNC能够降低COPD患者的24 h呼吸频率[WMD=-0.78,95%CI(-1.48~-0.08),P=0.03]、鼻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RR=0.14,95%CI(0.05~0.39),P=0.000 1],改善24 h动脉血pH值[WMD=0.03,95%CI(0.01~0.04),P<0.01]。结论与无创机械通气相比,HFNC能够降低COPD患者24 h呼吸频率、鼻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24 h动脉血pH值。但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本研究结果加以验证。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因此在临床上对其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升高。临床上常采用氧疗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通过抑制疾病恶化,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同时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但是,传统氧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作为一种当今新型的氧疗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可通过加高的流速对患者缺氧等状态进行改善,还可缓解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同时因其可对患者进行稳定的加湿及保温效果,从而增加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极大程度缩短患者治疗时间,还可降低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痉挛的概率。本文就高流量氧疗湿化治疗仪的主要工作原理、临床性能、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等进行研究,并做如下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72例,均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入院治疗,并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各36例。计算比较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流量控制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1-2022.1术后颅内感染患者(n=40),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开展腰大池引流,n=19)及实验组(开展基于流量控制开展护理干预,n=21)。对比两组恢复相关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概率对比,实验组15.79%显著低于对照组47.37%,P<0.05。结论 对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流量控制护理有的效果较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缩短住院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DRGS付费下非湿化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低流量吸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纳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低流量吸氧患者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湿化低流量氧疗,观察组采用新方法非湿化低流量氧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舒适度(氧气异味感、鼻咽部干燥情况、恶心胸闷、鼻黏膜出血),氧疗效果,护士操作所需时间,费用,吸氧装置细菌阳性率统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舒适度、氧疗效果相同,观察组护士操作时间、病人费用、吸氧装置细菌阳性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