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开设版画这门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的艺术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感受其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版画课程进行了多次实践与探索,对其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版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KT板版画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探究。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原点,革新创作材料工具,掌握方法流程,强化作品艺术效果,从技能、技巧层面上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等方面做了尝试。从KT板版画教学的实践和效果来看,也与新课标总目标相吻合: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KT板版画呈现的多元化绘画语言、强烈的画面视觉效果和美术文化学习层面,并兼备安全、操作简易、形式多样、独特的审美感受等优势,适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活动中推广。
简介: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隋唐时代,大量印刷雕版佛经书籍,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木版画。版画不同于一般绘画,而是绘画与刻印相结合的造型艺术。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发了儿童版画课程。同学们借助版画这种综合的造型艺术,动脑、动手、绘画、刻印,表现着多彩的童年生活,彰显着独特的情感个性,发挥着无限的才能和创意。版画课程开发——自主的,才是有动能的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美术老师们自主学
简介: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内摆放着一个陈列柜,柜中是著名的敦煌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它是由7个印张粘接折叠而成,纵约24.4cm,横约488cm的木版雕印长卷。刻本的卷首,印有《释迦说法图》,图后为《金刚经》全文,卷末刻“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玢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文本和图像承载了历史,历史也因之给我们提供着或清晰或模糊的“客观”事实:这件发黄的纸本经卷,原本为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一个叫王玠的佛教徒,或为其健在于世的父母祈福增寿,或为已然过世的双亲超生净土,出资延师雕刻印制了图文并茂的《金刚经》并广为散发,其中的一卷应于某种因缘,被混杂于大量佛教经典之中而封藏于敦煌莫高窟的某个秘密之处。。这本是漫漫历史中极其普通的一件小事,但中国西部的干燥气候,加上密闭封存避免了人为损坏,使得这卷在产生之初极为平常的普通经本得到了良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