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经功能性电刺激处理后的远期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完成后评估两组肩部肌群肌力(MMT)、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功能(FMA)。结果治疗后,两组MBI、FMA以及MM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BI、FMA以及MMT评分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脑卒中患者而言,早期实施功能性电刺激有利于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干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痛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针对肩痛实施干预护理。观察组两组护理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上肢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力,护理经验值得借鉴。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肩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处于恢复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NF拉伸训练,观察组则在PNF拉伸训练后辅以穴位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2组患者偏瘫侧肩、肘关节肌肉张力,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运动功能部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对照组、观察组肩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88±0.62)和(1.15±0.47)分]、肘关节MAS评分[分别为(1.75±0.58)分和(1.30±0.49)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9.52±8.06)分和(43.19±8.55)分]及FIM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1.36±9.80)分和(64.57±8.91)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及PNF拉伸训练基础上辅以穴位按摩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拉伸训练 穴位按摩 上肢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神经功能)、FMA评分(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治疗后14d的FMA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急性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不同康复策略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康复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的是屈伸治疗和伸肌治疗,两组治疗后分析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满意人数是24例,对照组的满意人数是20例,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2.3%和76.9%。改良后的第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和第三个疗程后,研究组的各项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分别是50.45±0.23、65.14±0.36、75.26±0.17,详细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组优势明显。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伸肌训练方式,其优势明显,能促进患者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减轻上肢伸展的痉挛程度,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指导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反馈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生物反馈联合作业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手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手及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定(FMA)指标,评定患者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BI评分、腕关节活动范围、FMA评分改善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取得显著成效。结论:脑卒中患者接受生物学反馈联合作业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反馈联合作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可显著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促使患者更加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同时作业治疗的针对性更强,进一步加速了上肢功能的康复过程,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相对而言,对照组的康复效果较为有限。这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生物反馈联合作业治疗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密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平衡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等步态参数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和步态参数。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平补平泻针刺法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平衡功能 肢体痉挛程度 步态参数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比对照组70%有明显的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偏瘫肢体痉挛 中西医结合 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偏瘫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进步。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西医 脑卒中偏瘫痉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情况下,观察其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康复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四周的治疗后,采用MAS评价对肢体痉挛的程度进行评价,采用FMA评价方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I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的评分比治疗前的分数高,并且实验组的改善效果也比对照组的好。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防治效果明显,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痉挛 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抗肢体痉挛康复训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情况制订个体训练计划,分别于发病后2~14d开始活动训练、指导坐位练习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恢复的训练。住院30d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ADL评分由入院时的(29.12±7.35)分提高至(52.35±7.80)分;合并肩关节疼痛、足下垂、足内翻、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的比率也有所下降。结论在患病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抗肢体痉挛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残障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抗肢体痉挛康复模式 脑卒中致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良姿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自由体位,研究组采取良姿位护理,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效果等。结果研究组上肢肌张力0级、2级分别为50.0%、7.5%优于对照组22.5%、32.5%,比较差异显著;研究组下肢肌张力0级、2级分别为47.5%、10.0%优于对照组25.0%、22.5%,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68.47±7.3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3.22±4.49)分,差异比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取早期良姿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偏瘫肢体痉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良姿位护理 脑卒中 急性期 偏瘫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88例在2018.12-2019.12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痉挛性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肢体痉挛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CSI、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治疗应用现代康复训练和中医按摩联合方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7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为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训练,研究组加以中医按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现代康复训练 中医按摩治疗 脑卒中 偏瘫痉挛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采用康复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患者均来自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诊的脑卒中后出现的偏瘫痉挛患者。从中筛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实施运动康复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含义(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肌痉挛 康复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护理早期进行多次应用抗痉挛体位,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满意度评价、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抗肢体痉挛 脑血管意外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痉挛体位设置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5月-2024年5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组,分成研究组(n=30)与一般组(n=30)。研究组给予抗痉挛体位早期康复护理,一般组给予传统护理。比较两组肢体恢复评分。结果:研究组肢体恢复评分均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抗痉挛体位设置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一定临床价值,患者的肢体功能较前恢复明显,此方案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抗痉挛体位设置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