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刑事诉讼构造为视角开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要从刑事诉讼构造理论研究中汲取丰富营养,科学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构造,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 标签: 刑事诉讼构造 刑事诉讼制度 完善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欧盟各国以《奥胡斯公约》及欧盟指令为轴心,通过各自的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如民众诉讼制度、制定特别法承认团体的原告适格,或通过扩大传统的利益概念,扩大法保护的对象等不同方式达到扩大原告适格的目的,实现公约所保障的司法参与权,使得司法保障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欠缺的制度性手段。

  • 标签: 环境法 公益诉讼 原告适格 欧盟法行政诉讼
  • 简介: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创制和实践推行,将深刻影响民事司法的整体格局,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该程序回应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大众化的期待,在减轻当事人讼累、提高诉讼效率、科学配置司法资源、实现案件分流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小额诉讼程序的实施将导致基层法院及其人民法庭面临申请再审案件增加的局面,当事人因权利保障不足和救济渠道不畅,也可能产生对法院的抵触情绪。这种状况意味着基层法院面临的压力在短期内将有所增加。为此,基层法院和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应对的工作。

  • 标签: 新民事诉讼法 小额诉讼程序 诉讼效率 一审终审 指导性意见
  • 简介:裁判文书考察表明,我国法院对《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适用在程序上以再审为主,在主体上经常表现为公、检、法多方合作,在处理方式上则以驳回请求为主.法院在通常诉讼程序中查处虚假诉讼的动力不足、手段匮乏,是目前虚假诉讼规制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不应抛开一般理论就事论事,而应将制度原理与对策性建言有机结合,在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化的背景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综合考虑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介入、诉讼要件审查与实体请求审查、通常证明标准及其提高等程序法理的基础上,未来法院可以在诉讼进行的不同阶段,根据案件审理的不同走向,对疑似虚假诉讼做出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请求、确认虚假诉讼等多样化的处理.

  • 标签: 虚假诉讼 职权介入 诉讼要件 诈害防止参加
  • 简介:根据《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一书展示的两个理论命题(合作性司法模式和案卷笔录中心主义),以一种制度变迁的大历史观和理性行动者视角,站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立场,分别从刑民边界模糊还是清晰、两种司法正义观的冲突以及时空交错背景下的刑事诉讼制度变迁三个角度对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此,对于未来的刑事诉讼制度变革,"拿来主义"式的法律移植效果恐怕不佳。在司法实践层面,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方性的制度创新和试错;在理论研究层面,则需要更多扎实的实证研究和基于中国问题的理论创新。

  • 标签: 刑民边界 司法正义观 刑诉制度变迁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虚假诉讼的规制以案外人权利保护为核心。在规则实施过程中暴露了权利保护滞后、手段单一、成本高、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欲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换思路,统一民、刑对于虚假诉讼范围的界定,将“虚假行为”“主观故意”与“妨害司法秩序”作为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对于“单方实施的虚假诉讼”与“串通实施的虚假诉讼”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与程序。同时注意虚假诉讼的民刑衔接程序的设计。

  • 标签: 虚假诉讼 民刑交叉 诉讼要件
  • 简介:<正>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利益观受到一定程度扭曲的情况下,在目前民事诉讼实践中时常发生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为了达到迟延诉讼或胜诉的目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玩弄所谓的"诉讼技巧",对于其明知的客观事实故意作出不一致主张,进行虚假陈述的情况,并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法官都曾遇到过当事人在诉讼中作虚假陈述的案件。然而,与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危害司法

  • 标签: 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主义诉讼 委托代理人 举证责任 诉讼过程 本人陈述
  • 简介:房屋拆迁关乎公民安生立命之本,执法人员应当具备较好的法治素养,严谨的执法意识,正确的执行方法,避免强拆过程中类似9·14山东临沂流血事件的发生。新《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扩大,两种拆迁方式均可被纳入行政诉讼之中,公民权利的司法方式更加强化。另外,司法强拆体系的形成,法院在拆迁的司法审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而讨论该类案件中被告认定原则、违法处理方式,建议将强制拆迁的执行权统一至法院,同时强化法院的执行责任。

  • 标签: 房屋拆迁 行政诉讼 司法主导
  • 简介:<正>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整个60年代,是法经济学的初创时期。罗纳德·科斯教授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标志着法经济学的问世。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进入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并已经开始得到运用,显示了其独有的魅力,但在行政法领域,以此方法进行研究的深度仍不够。其难度在于行政权与行政行为的刚性规定较多,与经济学内在的效率、资源最大化配置等价值追求存有张力。笔者认为,从经济分析方法的角度探讨行政诉

  • 标签: 经济分析方法 行政相对人 行政行为 行政纠纷 行政案件 行政法领域
  • 简介: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未区分必要参加与非必要参加第三人,导致第三人利害关系认定标准的宽泛性与遗漏当事人发回重审的规定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认定被遗漏第三人时标准不一甚至自相矛盾,且存在过于宽泛地将第三人认定为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问题,造成程序空转。我国有必要引入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制度,以第三人法律上利益是否被法院一并确定作为主要认定标准,并明确规定只有一审法院遗漏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时二审法院才可以将案件发回重审,且允许有例外。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有权在原被告诉讼请求之外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并有权申请再审;普通参加诉讼第三人则无此权利。

  • 标签: 行政诉讼 必要参加诉讼第三人 裁判结果 直接利害关系 发回重审
  • 简介:当事人向法庭真实陈述事实的本来面貌,使案件事实回归尚未发生诉讼之前的状态,这既符合国人对法律的一种朴素情感的需求,也有利于法官归纳案件争议焦点,促进法官及时啼理案件并作出公正裁判;否则不仅拖延诉讼程序,妨碍司法公正,甚至可能导致法院的误判和司法秩序的混乱。目前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虚假陈述大量存在,对当事人虚假陈述进行规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各国虚假陈述规制制度虽有不同,但均是建立在法律明文规定的基础上。有鉴于此,在我国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已法定化但还尚未规则化、虚假陈述惩罚性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应当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指引,适用并完善现有规则对虚假陈述进行规制。

  • 标签: 虚假陈述 规制 诚实信用原则 诉讼规则
  • 简介:诉讼标的作为学理上的概念,从其本质机能上讲,具有'体系概念'和'指示概念'的两面性。日本的著名的诉讼标的(诉讼物)论争就是从其体系概念的层面展开的论争。但经过多年的论争发现,没有哪一个诉讼标的学说能够解决民事诉讼中的所有问题。故,日本民诉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诉讼标的的研究方向转向于研究解决个别问题。从日本样本来看,对体系性诉讼标的之研究正在逐渐固化、淡化,诉讼标的概念在具体问题解决上的相对化(指示性)机能逐渐被接受,体系性诉讼标的概念正在变成一种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工具。诉讼标的概念是与其民事诉讼基础理论和民事裁判制度共同发展的,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中有不同的机能和含义。在我国现有语境下,如想解决诉讼标的识别问题,首先应对诉讼标的概念的本质机能有清楚的认识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对诉讼标的识别之各学说进行选择,进而构筑中国化诉讼标的理论之全景。

  • 标签: 日本 诉讼标的 机能 体系性 相对性
  • 简介:<正>在刑事诉讼法学中尽管没有专论公开倡导审判中心说和诉讼阶段说,但是我们确实感到它们的存在,并深刻影响着诉讼理论和诉讼实践。这是两种不同的潜在学说体系。笔者试图揭开它们的面纱,请求诉讼法学界正视它们的客观存在,认识它们各自的价值;同时尝试论证由审判中心说向诉讼阶段说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的刑诉法学彻底摆脱审判中心说的束缚,自觉地纳入诉讼阶段说的轨道,为完善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服务。

  • 标签: 审判中心 诉讼阶段 刑事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法学 刑诉法学 刑事诉讼制度
  • 简介:在美国法下的民事诉讼中,"对物管辖"包括"纯正的对物管辖"和广义的"准对物管辖"。"对物诉讼"则可分为"纯正的对物诉讼"和"准对物诉讼"。原告既可以特定的人为被告提起"对人诉讼",也可以"物"为被告提起"纯正的对物诉讼"。在"对人诉讼"中,如果法院无法对被告行使"对人管辖",还可基于广义的"准对物管辖"获得对案件的管辖权。基于广义的"准对物管辖"的诉讼被称为"准对物诉讼",仅对特定的被告具有拘束力。基于"纯正的对物管辖"的诉讼被称为"纯正的对物诉讼",具有对世效力。"对物管辖"客观上起到了限制责任的作用,且在一定情形下可以转化为"对人管辖",但"对人管辖"不能转化为"对物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必要借鉴美国法的相关规定,即要求我国法院以被告在我国境内可供扣押的财产为依据行使管辖权之前,应确保该争议与被告财产之间,或者被告与我国之间具有"最低联系"。

  • 标签: 对物管辖 对物诉讼 准对物诉讼 准对物管辖 最低联系原则
  • 简介:诉讼效率是《刑事诉讼法》应始终追求的重要价值,诉讼效率应当包括"效益"和"速率"两层含义。其中的效益是指通过诉讼程序办理的案件质量较高、结果合理,强调效益有利于司法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而速率是指遵循诉讼程序使得刑事案件处理较快、过程迅速,强调速率有利于对司法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但效益和速率并不能完全地同步实现,任何诉讼程序都可能向其中一者倾斜而忽略另一者,尤其是忽略对效益的追求。同样地,新《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也应当尽力保持这两者间的平衡,通过一定制度设定弥补因速率带来的效益损失。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特别程序 效益 速率
  • 简介: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密切相关.我国当前确立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此相适应,有必要重新考虑我国的诉讼证明标准.影响证明标准的因素主要有:诉讼的性质、诉讼的价值构成、诉讼的平衡性.由此决定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高于民诉而低于刑诉.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分为起诉证明标准和判决证明标准.起诉标准为"有合理根据",判决证明标准分为"清楚的、明确的和令人信服的"和"占优势的盖然性"两个层次.

  • 标签: 行政诉讼 证明要求 证明标准
  • 简介:主张责任是指当事人负责提出利己的要件事实(即"行为主张责任"),否则承担败诉的后果(即"结果主张责任"),其法理包括了主张责任的对象、主张责任的分配、主张的具体化及主张具体化的缓和、结果主张责任的承担等等。作为从辩论主义基本命题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主张责任理论的建构紧密地依托辩论主义的原理,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对辩论主义的修正,促进诉讼和防止突袭等现代民事诉讼价值观也显著地体现在主张责任理论之中。

  • 标签: 辩论主义 诉讼主张 要件事实 审前准备程序 释明 间接事实
  • 简介:鉴于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各国纷纷设立了家事法院,为之配备专业的家事法官,并适用独立的诉讼程序。然而,我国尚未建立独立的家事诉讼程序,在家事审判实践上仍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家事诉讼制度,妥善解决纠纷,我国应该提供家事法庭的辅导服务,构建独立的家事调解程序并贯彻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 标签: 家事诉讼 调解 子女利益
  • 简介: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称之为“诉讼”的制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创新。该制度的特点在于授权公民(包括公民团体)作为一种特殊执法主体,使其可以法庭诉讼为威胁,以诉前通知期满为触发法庭诉讼的必要条件,并在完善的配套制度的支持下,监督企业污染者和政府环保部门遵守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它是一种新的监督企业守法和政府执法的法律手段。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环境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公民诉讼 美国环境法 公众参与 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