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审计师行为研究一直是审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审计师这一行为主体,借鉴Bonner(2008)的“三因素”模型,从审计师行为决策之个体因素、任务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三方面对国外审计师行为实验研究文献进行评论。本文认为,国外审计师行为实验研究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不论是理论积累,还是方法改进,都已较为成熟,并且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进行了拓展。广度上而言,在早前的审计判断与决策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审计师特征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和审计谈判的研究;深度上而言,从集中表现审计判断与决策的缺陷拓展到挖掘影响判断与决策的环境因素。本文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从审计师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审计师行为机制以及审计师行为的环境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性的审计师行为研究的理论研究框架,旨在推进实验研究方法在我国审计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升我国审计研究的整体水平。
简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体系。我国由于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队伍素质、执业质量、服务领域和水准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差距较大。总的来说,当前主要存在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法律规范不健全;二是政府监管不到位;三是行业自律不完善。 ——法律规范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立法滞后。目前尚缺乏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的较全面的法律依据;而从已出台的有关法律看,计划经济、部门管理色彩浓厚,可操作性不强。例如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已颁布执行的《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等法律,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和鉴证质量等均未作明确规定,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法》
简介:本文以我国2001--2010年配股和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证券分析师发布OP报告(即在首次盈余预测时发布乐观报告而在末次盈余预测时发布悲观报告)的存在性及其动机。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的这种“先扬后抑”的现象仅存在于国有企业样本中;而且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证券分析师出具OP报告的动机是获取私有信息,进而提高预测准确性。并且,当上市公司私有信息价值较高时,证券分析师更倾向于发布OP报告以取悦管理层来获取私有信息。此外,对国有企业发布OP报告的证券分析师进入“新财富最佳证券分析师”榜单的概率较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证券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并且有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于监管机构出台有效的信息披露监管和约束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介:文章以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为平台,按照CRISP-DM的六个阶段对财务困境预测项目进行了数据流构建,利用C5.0算法生成的决策树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
简介:检验企业资本性支出的实证模型的优化选择,无疑会为实证研究企业投资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首先对国外以往文献中常用的投资模型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独有特点,选择出理论上更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模型。其次,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5年的数据资料。进一步实证检验了所选模型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内部现金流与其资本性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资本性支出对内部现金流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并且在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敏感性更强;所选模型在解释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的资本性支出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