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特定山川地貌、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地域文化视野为当代地方风情歌舞的兴盛和繁荣提供了有力的客观支持。当代地方风情歌舞创作迭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舞蹈"仿古"热潮后出现的民族歌舞文化的"寻根"。本文重点将新时期以来风情歌舞创作形态分为三大类别:一、以"原生态"为价值取向的民间歌舞的"善本再造";二、风情歌舞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实景演出"的兴起;三、从"个性"到"概括"风情歌舞形态的舞台化归纳。在对上述创作形态分析的同时,笔者试图剖析地域文化视野与其相关的风情歌舞形态如何相互借力,在大众文化时代普遍"逐俗"的脚步下营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简介:本文从民俗素材的舞蹈编创教学入手,通过对比此类创作与舞台化民间舞蹈的创作,明确其创作教学核心是重塑民俗舞蹈的生存语境,通过舞蹈摹态化的动作呈现,反映和凸显其民俗文化之功能与内涵,将民俗文化氛围在艺术表演中加以强化和渲染,从而实现符合民族(地域)风俗、民俗文化特征、民俗审美基调、生活心态等的舞蹈编创教学。以此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元素提取”和“民俗舞蹈创作元素之系统构建”,创造性地提出贯穿民俗舞蹈创作课堂教学的“四步走”格局,以及包括肢体形态元素构建、肢体动态元素构建、审美元素趋向、生命气质(精神内核)元素构建、关系元素构建五个部分在内的民俗舞蹈编创教学思路。
简介:通过对豫南龙寨村历时三年的民俗歌舞田野考察,笔者发现该村玩灯人群体涉及全村大多数及周边村落,他们所操持的多样态灯玩意儿涉及多项民俗。其中,元宵节"红灯会"民俗歌舞的诸多田野特征与相关历史记载有着多层面上的接通。文章认为该村寨的元宵节红灯会歌舞是当下社会罕为见之的集群性民俗活动缩影,山村玩灯人群体、多种灯玩意儿与一体化多项民俗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社会民俗生活与红灯歌舞艺术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歌舞文化现象所反映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生活信仰与价值追求,强化了村民群体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维持着山村民众特有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并演绎着终极价值追求的目标,即家族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