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瑞芬太尼控输注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0例纳入观察的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控输注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各2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输注用于胸外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迅速完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 标签: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和X线钼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对其同时应用超声和X线钼方法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2种诊断方法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超声和X线钼对乳腺癌的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对乳腺癌诊断,其灵敏度相对于单独使用超声或者X线钼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相对于单纯使用X线钼诊断,其准确性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乳腺癌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超声与X线钼的准确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和X线钼联合诊断,能够极大程度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超声相对于X线钼更有优越性。

  • 标签: 超声 X线钼靶 乳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钼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48例采用钼X线摄影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X线表现肿块35例(72.92%),肿块伴有钙化25例(52.08%);乳头内陷10例,彗星尾征2例,大血管征3例,晕征4例,血管增粗9例;发病部位左乳25例,右乳21例,2例患者为双乳受累;外上象限患者最多,为18例(占37.5%)。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为46例,钼X线诊断准确度达95.83%。结论乳腺癌可表现出多种直接或间接的X线征象。钼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乳腺癌检查的首先方法。

  • 标签: 钼靶X线 乳腺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给予雷米芬太尼控输注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min和麻醉后5min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的差异。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1min时两组患者HR、SpO2、MA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两组患者HR、SpO2、MAP时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采用雷米芬太尼控输注,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米芬太尼 靶控输注 老年患者 麻醉诱导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放射摄影乳腺钼摄影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乳腺钼放射摄影,对乳腺癌的各项X线的征象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3例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2例患者为浸润性黏液腺癌,3例患者为导管内癌,12例患者为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有7例患者癌变区出现结节,5例患者的癌变区边界不清晰,1例患者的癌变区边界清晰。36例患者出现肿块,其中8例患者肿块为毛刺征,15例患者为分叶征,1例患者为透亮环征,20例肿块边缘模糊,1例肿块边界较为清晰。有25例患者癌变区发生钙化,其中8例为成簇泥沙样钙化,2例为小杆状钙化,1例为小叉状钙化,1例为沿导管分布的线性钙化,10例为混合型钙化,1例为单纯性成簇泥沙样钙化,1例为结构扭曲紊乱性钙化,1例为片状致密影钙化。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钼放射摄影,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较为准确的反映,能够对乳腺癌进行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诊断并及时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钼靶摄影成像 放射摄影 乳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CT影像融合对鼻咽癌区勾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MRI/CT融合与增强CT检查,并通过其图像对鼻咽原发病灶的肿瘤区。进行勾画,并计算其比值。将比值分为:比值≤0.9,0.9<比值<1.1以及1.1≤比值,如若未介于0.9-1.1之间则差异显著。结果:2种区勾画方式的差异较高,MRI/CT主要集中于颅底斜坡髓质浸范围,而增强CT则主要针对于咽旁组织浸润范围。结论:受到MRI与CT影响显示范围的影响,MRI在鼻咽肿瘤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优势,MRI/CT能够将二者图像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二者的不足之处,相较于单一检查方式更具准确性,能够保障后续治疗有的放矢,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CT融合 增强CT 鼻咽癌 靶区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超声、乳腺X线摄影、MRI等多项优势得到证实及其在三种乳腺癌筛查中整合的价值。方法 将274例乳腺癌患者按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三阴性组(32例)和非三阴性组(242例)。非三阴性组分为LuminalA亚组61例,LuminalB亚组124例,HER亚组57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基于功率的MR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价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动态差异增强MRI影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筛查的影响,建立混合诊断回归方程。结果 阴性组超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后部声影增强,血流分级(Ⅱ~Ⅲ)比值,正常乳腺X线目标与边界清晰比值,动态对比度-增强MRI规则,边界清晰,环形强化,T2加权像中心区域强化和边缘强化的比例高于非三阴性组及其三个亚组(P

  • 标签: 乳腺癌 三阴性 超声 动态增强MRI  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多重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参与脊柱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spinal ligament, OSL),包括遗传因素、表观遗传学、非编码RNA、机械应力等。深入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在OSL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调控多种转录因子和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导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功能失衡、从而加速OSL进程。本文对miRNA在OSL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OS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点。

  • 标签: MicroRNA 脊柱 成骨 后纵韧带骨化 黄韧带骨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腔导尿管气囊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放置膀胱内及腺窝内的优缺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5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A组气囊留置在膀胱内,B组气囊置于前列腺腺窝内,观察压迫止血效果,就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RU)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量A组少于B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导尿管治疗效果相同,但A组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短,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气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间治疗的2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分组观察研究,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综合治疗组,各130例患者。传统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则使用药物+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数据可知,传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2%,综合治疗组95.38%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耳石复位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较为良好的疗效,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2例BPPV患者根据不同的受累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治愈86例(占93.5%)、好转4例(占4.3%)、无效2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4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复发,复发率为4.3%。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且短期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化锆全瓷不同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氧化锆全瓷修复后6个月的临床病例30例,按冠边缘位置分为冠边缘平齐龈缘组(A组)15例,冠边缘位于龈下0.5~1mm组(B组)15例,以A组和B组对侧或对颌健康同名牙做对照组。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并采用滤纸条法收集龈沟液,测定龈沟液量。结果A组在临床牙周指标(GI、PD)与其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变化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各项指标与其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各指标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牙冠边缘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组健康牙比较,冠边缘平龈边缘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较小,龈下边缘较平龈边缘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大。

  • 标签: 全瓷全冠 修复体边缘位置 牙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对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32例确诊BPPV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上积极配合,在手法复位前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复位时处理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复位后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结果手法复位治疗BPPV首次治疗总有效率为89.4%,3个月有效率为92.6%。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单有效,在手法复位前后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变位试验确诊BPPV的类型,并对于不同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即后半规管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无效的患者改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76例为后半规管性BPPV(77.6%),16例为水平半规管性BPPV(16.3%),5例上半规管性BPPV(5.1%),2例为混合性BPPV(2.0%)。耳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2.9%。结论BPPV耳石复位在临床上非常有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