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社区服务中心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40例为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进行治疗,其余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则使在前者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建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控制效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保元汤治疗虚劳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建立保元汤化学成分库并按照利宾斯基五法则(ADME)筛选保元汤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TTD、CTD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与虚劳病相关的靶点,并导入Metascape数据库以阐明保元汤的作用机制;根据贡献指数分析确定保元汤治疗虚劳病的物质基础。结果 保元汤45个具有良好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与虚劳病67个靶点协同发挥治疗作用;根据贡献指数分析,Panaxadiol、Tyranton、Kaempferol、quercetin、Calycosin、D-Camphor、formononetin 7个有效成分为保元汤治疗虚劳病的物质基础;对构建的网络分析发现,ABCG2、MTOR、NOS2、CYP2C19和VDR 等靶点主要参与化学致癌作用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化学物质代谢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结论 Panaxadiol、Tyranton、Kaempferol、quercetin、Calycosin、D-Camphor、formononetin 7个有效成分作为保元汤的物质基础通过调节ABCG2、MTOR、NOS2、CYP2C19和VDR等靶点以及化学致癌作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HIF-1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虚劳病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纯中医中药治疗小儿乳蛾-肺胃热盛证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07月金沙县中医医院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小儿乳蛾--肺胃热盛证儿科住院及门诊患儿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观察指标相同,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略高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P
简介:摘要: 通过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中活性成分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站、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取黄芪的有效成分及胰岛素抵抗疾病靶点,并进行整理与筛选,预测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的作用靶点并用数据库进行生信分析。从CTD数据库选择5个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重要蛋白受体,确定结合位点后分别与黄芪符合筛选标准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虚拟筛选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结果:槲皮素、蛇床子素等18个化合物可能是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活性成分,涉及对化学,内源性物质的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及钙离子、IL17、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 INSR、NOS3、PTGS2、TNF、CCL2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蛋白受体。某些黄芪中经筛选的活性成分与重要蛋白受体的结合程度好,多数优于罗格列酮,从分子层面上体现了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研究价值。结论: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生物过程、多通路等多种途径实现的;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可以成为阐释单味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高效的方法,但需要结合一定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才会增强说服力。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消瘰丸“异病同治”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及已发表文献,搜索并筛选消瘰丸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获取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GenCards、DrugBank、DisGeNET 数据库检索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相关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3.9.0构建与分析 “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韦恩图获取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借助String11.5平台构建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的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 利用 Metascape 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消瘰丸活性成分14个,相关靶点 139个,与3种疾病共有靶点25个;消瘰丸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子宫肌瘤发挥“异病同治”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β-谷固醇、茵芋苷、谷氨酸等;药物作用的关键靶点可能为GAPDH、CASP3、BCL2、TNF、PTGS2、CCND1、MMP9、ESR1等;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癌症通路、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从“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多角度探讨了消瘰丸“异病同治”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雌激素水平变化、细胞增殖、组织增生、血管异位生成等多个过程,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相较常规正畸治疗,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主要基于加速牙移动生物学机制的前提下进行,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在降低或避免牙齿脱矿、牙周炎等不良反应中起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此方法可达到局部加速的目的,有利于促进正畸牙齿运动的加快。本文主要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加速牙移动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传统西医治疗主要依赖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及辅助的维生素疗法,以缓解症状和缩短病程。然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对不同证型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治疗上,中草药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多途径调节机体平衡。梅花针刺血拔罐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能够有效疏通经络、散邪排毒,与中药和西药治疗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梅花针通过针刺叩击病灶部位,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排出毒素,缩短水疱干涸时间,减轻疼痛,同时有效预防感染。本研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机制,重点分析梅花针的辅助作用及其与中药和常规西药疗法的协同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治疗脓毒症继发胰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60只SD健康大鼠,采用盲肠结扎术建立脓毒症继发胰腺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观察组给予100 mg/ml姜黄素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2h及干预后24h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经下腔静脉采血2.5ml。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处死大鼠后取胰腺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记录胰腺病理评分。结果 干预12h和干预24h后观察组大鼠胰腺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和血清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胰腺组织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用于脓毒症继发胰腺损伤大鼠有助于减轻胰腺损伤程度,保护胰腺组织,这可能与其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君子汤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15个靶点为四君子汤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的共同基因靶点。结论:四君子汤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有着多靶点调控、多方面作用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祖国医学基础思想及网络药理学理性分析和探讨“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大柴胡汤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过程筛选药物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所获药物靶点标准化,通过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necards、Disgenet、OMIM、Drugbank数据库分别获取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靶点构成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获取大柴胡汤与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8.0中内置插件Biogenet构建PPI网络并获取核心靶点;运用Metascape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苷、山柰酚、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为ESR1、FN1及MYC等。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大柴胡汤治疗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以及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药理机制。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7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开展用药治疗干预,观察组联用磷酸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开展用药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各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5.39±0.97 mmol/L)、餐后2h血糖(8.31±1.03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5.01±0.93 %)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控制机体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预警机制用于新生儿黄疸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黄疸新生儿8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护理预警机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黄疸消退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研究组分别是(4.53±1.02)d、(31.79±1.14)h、(2.09±0.25 )h,比对照组(7.82±1.95)d、(57.53±2.36)h、(5.31±0.57)h短,P<0.05。针对家长满意度,研究组97.5%,比对照组82.5%高,P<0.05。结论:于新生儿黄疸中用护理预警机制,利于症状的改善,及家长满意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