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病毒肝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研究其护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病毒肝炎患者,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5至2023年8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4例。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病毒肝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病毒肝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病毒肝炎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病毒肝炎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病毒性肝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乙肝病毒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以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来院体检人群中监测到存在乙肝病毒肝炎诱发因素的健康者9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组别:常规组予以常规预防性知识讲解,控制组予以系统性预防控制措施干预;随访1年内两组乙肝病毒肝炎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时间,控制组短期内并未见有发病者,常规组发病率为8.51%,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规范、系统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乙肝病毒肝炎发病有良好管控作用。

  • 标签: 乙肝病毒性肝炎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病毒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12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总结非病毒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结果:对12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通过体格检查、常规化验等检查方式,最终表明,药物性肝损伤属于导致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属于主要致病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病毒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十分复杂,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120例患者诊断明确,共涉及10余种疾病,因此非病毒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的显著原因为药物性肝损伤。同时少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难以通过常规化验明确病因,肝脏病理检查同样以药物性肝损伤为主要致病因素。

  • 标签: 非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异常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肝炎患者临床特点和处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病毒肝炎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随访患者预后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28周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妊娠1~12周和13~28周。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感染占比最高,其次为甲肝病毒感染等。临床分型显示,急性黄疸型肝炎占比最高,其次为慢性肝炎等。通过综合治疗,全部患者治疗效果确切,症状明显缓解,对妊娠结局进行分析,7例早产,18例流产,20例存在胎儿宫内窘迫;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2例出现产后大出血,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妊娠合并病毒肝炎多发于妊娠中晚期,乙肝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直接影响母婴结局,预后差,早期阶段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妊娠 病毒性肝炎 临床特点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为病毒肝炎患者, 实施血常规和生化检验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3月间本院收治病毒肝炎患者40例,设观察组,取同期体检为健康人群40例,设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实施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对组间检验数据差异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测数据,与对照组人群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股丙氨酸转氨酶)检测数据,与对照组人群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常规、生化检验诊断方式,对于病毒肝炎患者有良好的筛查价值,有助于掌握患者情况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毒肝炎应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病毒肝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期来院检查的健康体检人员60名(对照组),对比分析组间的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水平。结果: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肝炎患者应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测定可评估患者的肝脏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生化检验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病毒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病毒肝炎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则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在降低ALT、AST和TBIL方面效果更佳,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有效改善慢性病毒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我院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26例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10例:单一应用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与实验组( 16例: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实验组持续给药1个月后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持续给药 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 93. 75% )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 标签: 恩替卡韦 护肝降酶药物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检查与 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 2011~ 2012年收治的肝炎患者 125例, 采取患者的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及“两对半”检测法, 同时利用荧光聚合链反应定量检测患者的 HBV-DNA。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荧光聚合链定量检测法检测有 80例患者 HBV-DNA定量为阳性, 检出率为 64.0%, 其中 HBsAg、 HBeAg、抗 -HBc标志物阳性的 HBV-DNA的检出率最高, HBsAg、抗 -HBc次之, 抗 -HBc最低。结论 HBV-DNA与病毒的活动性和感染性相关联, 确定 HBV-DNA可了解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感染的状况, 可作为不同临床类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检查, 可作为判断 HBV感染者病毒是否有活动和较大传染性的新标志。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 HBV-D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half tests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HBV-DNA. Methods 125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to 2012 were selected. The serum samples of the patient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ru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two and a half"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HBV-DNA of the patients was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fluorescent polymerized chain reaction. Compare the two results. Results 80 cases of HBV-DNA were detected as positive by fluorescence polymerized chain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64.0%. The detection rate of HBsAg, HBeAg, anti HBC markers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HBsAg, anti HBC, and anti Hbc. Conclusion HBV-DNA is related to the activity and infectivity of the virus. The determination of HBV-DNA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replication and inf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t can be used as an auxiliary test for different clinical types of hepatitis patients,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new standard to judge whether the virus in the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has activity and greater infectivity.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检查与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肝炎患者125例, 采取患者的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及“两对半”检测法, 同时利用荧光聚合链反应定量检测患者的HBV-DNA。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荧光聚合链定量检测法检测有80例患者HBV-DNA定量为阳性, 检出率为64.0%, 其中HBsAg、HBeAg、抗-HBc标志物阳性的HBV-DNA的检出率最高, HBsAg、抗-HBc次之, 抗-HBc最低。结论 HBV-DNA与病毒的活动性和感染性相关联, 确定HBV-DNA可了解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感染的状况, 可作为不同临床类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检查, 可作为判断HBV感染者病毒是否有活动和较大传染性的新标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两对半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对症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100例,按全盲抓阄法分成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对症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对症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复发率较低,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对症护理干预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复发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水平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7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n=35);健康教育护理(探究组n=35);比较不同方案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探究组在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在生活水平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水平有着积极改善作用,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门诊 心理状态 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生活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病毒乙型肝炎孕妇母婴阻断护理对疾病预防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病毒乙型肝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妊娠合并病毒乙型肝炎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实验组选择孕妇母婴阻断护理,分为孕期、产中、产后三个阶段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护理。对比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有效率和新生儿乙肝感染率。结果 经过护理实验组新生儿乙肝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乙肝病毒阻断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妊娠合并病毒乙型肝炎孕妇实施母婴阻断护理,能降低新生儿病毒感染率,提升病毒阻断率,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 病毒性乙型肝炎 母婴阻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6-2022.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病毒肝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常规及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PLT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B、A/G明显低于对照组,TBIL、A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肝炎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相关指标变化明显,临床对患者采用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项目
  • 简介:巨细胞病毒(CMV)是引起婴幼儿肝功能损害常见的病原体,易致婴幼儿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出现肝功能衰竭。2005年8月-2007年12月本科治疗100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婴幼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对病毒肝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32例病毒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的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其临床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T、TT以及APTT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急性肝炎患者FIB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患者的FIB检测结果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在诊断病毒肝炎患者病情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通过分析具体的凝血四项数值还能够为病毒肝炎患者疾病分型提供科学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凝血四项检测 病毒性肝炎 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