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水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阴离子的检验来完成,常规化学分析法检测难度较高,且误差较大,而采用离子色谱仪则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次研究采用瑞士万通930离子色谱仪进行检测,通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密度,可以用于水质检测。

  • 标签: 离子色谱仪 阴离子 精密度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方式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60例,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情况均优于术前。结论在颈胸段脊柱肿瘤治疗中,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脊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ALP)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ALP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明显升高,骨折愈合时间、部分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ALP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安全性,但PFNA固定治疗可缩短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PFNA固定 ALP固定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关节活动训练在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后期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关节活动训练,观察组在训练的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关节活动训练可明显改善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增大关节活动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中药熏洗 关节活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比对照组短,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围术期康复训练护理措施,能缩短患者的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提高了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锁定钢板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中运用冠脉造影和心电图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冠脉造影和心电图对其进行检查,并对两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冠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在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检查中,采用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一致,但是心电图检查具有出结果快速、费用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心电图检查同样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可以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3年7月,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肿瘤所在的部位采用一次性切除手术方法,对于肿瘤偏向后侧或外侧者,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显露椎管内肿瘤。对于肿瘤位于脊髓的前侧,则侧方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显露椎管内、外的瘤体。对于病变界限清楚的,而且尚未完整包膜的肿瘤,给予完整切除。病变界限不清楚的,与硬膜蛛网膜粘连,则连同少许硬膜一并切除。手术中应尽量避开脊髓较粗的滋养血管,防止损伤。对于后柱结构破坏较多的患者,有16例患者在其肿瘤切除同时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手术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对同时行固定植骨融合术未发生脊柱失稳现象。结论髓外膜内肿瘤切除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某种手术方法,而应根据患者肿瘤所在椎管的位置及瘤体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术后必须进行脊柱重建,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 脊柱稳定性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伏立康唑与2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分析。方法将两种注射用伏立康唑分别融入5%葡萄糖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后测定PH值及性状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变化。结果注射用伏立康唑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性状及PH值无变化,另外0.9%氯化钠注射液内的伏立康唑20min后,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3h后会出现浑浊,药物析出结晶,含量下降。结论注射用伏立康唑应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效果稳定,可避免出现结晶。

  • 标签: 注射用伏立康唑 5%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性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情况。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2.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患者替格瑞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s-CRP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等均有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hs-CRP指标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高于对照组77.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4.34%;对照组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替格瑞洛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HS、PFN及FH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89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DHS治疗组、PFN治疗组及FHR治疗组,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FHR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髋关节功能上,均明显高于DHS治疗组及PFN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配伍之后在室温避光环境下放置24h,观察其外观、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奇霉素与氨溴索的含量。结果室温避光环境下放置24h之后,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微粒数量较配置即刻有所下降;测定成分发现盐酸氨溴索、乳糖酸阿奇霉素与5%的葡萄糖配伍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变化;乳糖酸阿奇霉素于0.9%的氯化钠配伍的情况下含量出现下降。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配伍在24h内使用安全有效,使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的配伍溶液尽量在8h内使用,以防有效成分降低。

  • 标签: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接受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112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试验组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是91.1%,对照组的临床优良率是75.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试验组并发症几率是7.1%,对照组是23.2%,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并发症几率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 老年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对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下颌前突伴偏位的患者共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患者采用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9例患者采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并旋转颌平面+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下颌角修整术,研究分析术后的组织变化和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的唇颏位置改善明显,面部基本无偏斜,口内咬合关系恢复很好,术后的长期稳定性较好。结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同时采用下颌角修整可很好地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患者,且正颌外科手术后长期稳定性较好。

  • 标签: 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下颌角修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组别分类根据固定方法进行,对照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观察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结果在手术指标(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照组显然差于观察组;在复位优良率上,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可以将复位优良率显著提高,疗效显著,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血脂水平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疗效相当,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血脂效果更为明显,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PFNA)、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ALP)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ALP固定术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低于实验组,部分负重恢复时间、完全负重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ALP固定术,能缩短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锁定接骨板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波动性高血糖 恒定性高血糖 代谢记忆效应 主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