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气道分级管理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以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76例机械通气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8例,两组病患均落实呼吸机辅助医治,参照组予以呼吸道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运用气道分级措施进行分级护理,对比两组病患气血指标。结果 研究组病患干预后OI、PaO2、PaCO2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分级管理可以充分缓解ICU机械通气病患血气指标,提升病患机械通气医治中氧合状况,降低病患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助于改善病患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ICU机械通气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并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综合性护理(观察组,n=35),常规护理(对照组,n=35),对不同护理方案其临床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同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口腔溃疡、肺不 张、肺水肿、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5.71%(2/35)低于对照组22.85%(8/35),(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提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肺功能, 提高患者满意度,对系统呼吸护理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通过系统呼吸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肺功能分数、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系统呼吸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明显,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护理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及心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ICU收治的5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及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及心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及心理干预后,其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及心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对于预防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撤机拔管改进护理流程的效果以及对拔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11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符合撤机标准需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做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决法分对照组与改良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改良组实施改进的拔管护理流程,比较撤机成功率、失败率、再次插管率,观察撤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患者接受改进后的拔管护理流程进行拔管后,撤机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拔管护理流程,降低了患者再次插管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采取护理干预对降低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2022.12.1-2023.2.1收入的危重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的是俯卧位的护理常规,干预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统计2组患者俯卧位过程中压伤的发生率和家属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压伤发生率为60%,高于干预组的15%(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语言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语言沟通方式,观察组在语言沟通基础上融入躯体语言沟通方法。基于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沟通方式上应用躯体语言为目标,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体语言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患的信息沟通,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治疗配合率,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症监护病房(ICU)应用机械通气可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但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对患者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预防功能障碍,成功撤机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50例PICU非机械通气睡眠质量下降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系统化睡眠干预),各2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医疗护理干预行为、噪音、疼痛、侵入性监测等是影响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Index Scale,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疗护理干预行为、噪音等是影响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性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患者中不同机械通气策略的优化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呼吸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优化通气策略,主要优化措施包括个体化调整通气参数、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手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60.5±8.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6-76岁,平均年龄(61.2±7.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3±1.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1±2.1)天(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3.2)天,短于对照组的(15.8±3.7)天(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O₂、PaCO₂)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8%,对照组20%,P<0.05)。结论:优化机械通气策略可显著改善呼吸科重症患者的通气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