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剧烈咳嗽可致腹断裂、腹部血肿,临床实属罕见,且术前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咳嗽致腹断裂病例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既往类似病例报道,分析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腹直肌断裂 腹壁血肿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产后腹分离(D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产检并最终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指测法和腹部高频超声进行DRA程度检测,统计DRA发生情况,分析腹部超声与指测法对于DRA的诊断效能差异,比较DRA产妇与非DRA产妇不同时期不同位置腹间隔距离超声检测数值差异。结果全部产妇中DRA总体发生率为57.67%(173/300);经产妇DRA发生率[73.38%(102/139)]显著高于初产妇[44.10%(71/160)](χ2=26.20,P < 0.001);剖宫产分娩产妇DRA发生率[68.52%(74/108)]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51.56%(99/192)](χ2=8.14,P=0.004)。腹部超声检查对于DR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9.42%、98.42%、99.00%)均显著高于指测法检测(80.35%、85.04%、82.33%)(χ2=34.61、15.00、49.23,均P < 0.001)。DRA产妇孕36周和产后2周不同位置腹间隔距离均显著小于非DRA产妇(t=5.17~7.46,均P < 0.00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于产后DRA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直肌 超声检查 分娩 剖宫产术 早期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腹分离在孕早期即可出现,随孕周的增加,分离程度越来越大,分娩后还可持续分离。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腹分离会给产妇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压力,不仅体型无法恢复,可能出现继发性的症状,如下背痛、脱疝等。

  • 标签: 产后 腹直肌分离 白线 腹直肌矫正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产后腹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VIP)、知网(CNKI)和万方(WanFang Data)),搜集关于产后腹分离电刺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库的检索时间都是从建立之日起到2021年12月31日止。选择了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纳入的文献,然后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共有17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刺激治疗组治疗产后腹分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1,95%CI(3.64,6.89),p﹤0.00001];电刺激治疗后缩短产后腹分离距离优于对照组[MD=1.92,95%CI(1.36,2.48),p﹤0.00001]。结论 电刺激治疗产后腹分离明显有效,并且可以缩短产后腹分离的距离。

  • 标签: 电刺激 产后腹直肌分离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产后腹分离患者应用电刺激治疗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抽取72例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我院收治产后腹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常规康复治疗)36例和研究组(电刺激治疗)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腹围数值、腹分离距离等数值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电刺激法治疗产后腹分离患者具备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缩短腹分离距离,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治疗效果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眼麻痹的病因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详细询问每例患者病史 ,均行视力、裂隙灯、眼底、 33cm角膜映光眼位检查和眼球运动检查 ,红色镜片复视相定性检查。结果:收集了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的 40例眼麻痹患者 ,就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论:针对眼麻痹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方法,避免疾病的产生。

  • 标签: 眼外肌 肌麻痹 病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运用网塞和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2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手术后各种比较参数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式,随访1年亦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部麻醉下运用网塞和补片作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成本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网塞和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2010年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10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讨论。结果106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均获治愈。结论腹股沟疝治疗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外环横小切口 腹膜前间隙 合成纤维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经验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100例患者治疗结果与治疗过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耗时35~78min,平均时间为(47.7±2.6)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用时短的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治疗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在肩袖损伤中,肩胛下损伤者较肩袖上部结构损伤者少见。本文的目的是报告单纯肩胛下损伤的治疗结果。方法:本文复习手术修复84肩肩胛下肌腱的手术记录,手术时平均年龄53.2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个月。创伤性断裂57肩,退变性断裂27肩。肩胛下上1/3断裂23肩,上2/3断裂41肩,完全断裂20肩。伴肱二头肌腱长头脱位或半脱位54肩,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10肩。同时行肩胛下肌腱修复和肱二头肌腱长头固定术48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切断术13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复位4肩。术后平均45个月(范围,24-13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Constant评分由术前55.0分,提高至术后79.5分,75例患者的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前伴有轻度的孟肱关节炎4肩:术后有盂肱关节炎27肩,其中轻度25肩,中度2肩。不管肱二头肌腱术前有无病变,在修肩胛下的同时均行肱二头肌腱切除或固定术,以提高主观和客观的效果。结论:选择核实的病例行单纯的肩胛下断裂修复可较满意地改善肩关节功能。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修复肩胛下的同时常规进行肱二头肌腱长头的切除和固定手术

  • 标签: 肩胛下肌损伤 手术修复 手术技术 肱二头肌腱 孟肱关节炎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针刺法与一次性采血针刺法在股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空针刺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刺法在股静脉采血。通过对比观察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血标本溶血及凝血、皮下淤血及血肿、平均采血时间、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结果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80%,血标本溶血及凝血率为11%,皮下淤血及血肿率为16%,平均采血时间为6.3min,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为5-10min;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5%,血标本溶血及凝血率为4%,皮下淤血及血肿率为2.6%,平均采血时间为2.7min,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为3-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与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刺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刺法,且刺法并发症少、按压止血快、操作时间短、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刺法优于刺法。

  • 标签: 新生儿 股静脉采血 空针直刺法 一次性采血针斜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套式腕部约束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外科、ICU需使用约束措施的患者276例,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38例。将患者手部放于手套式腕部约束带内后,根据手腕粗细调整尼龙粘扣并将布绳在腕部打一活结后系与同侧床栏。固定长度以患者手部不能抓到身上管道为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而言,有效、安全、舒适均大幅度提高。可见手套式腕部约束带的设计、制作、使用均极具人性化,安全有效,舒适方便,减少了护理人员、照护者的看护难度和因拉扯管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结论手套式腕部约束带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易清洗、消毒,可反复使用,节约医疗成本,经济实用。

  • 标签: 直形手套式 腕部约束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凯格尔运动)对产妇产后腹分离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 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且发现腹分离大于2.0 cm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产妇年龄(27.48±2.37)岁,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训练,对照组产妇年龄(27.08±2.76)岁,采取自主训练。将腹分离距离和盆底力等级作为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腹分离距离为(1.52±0.28)cm,低于对照组的(2.67±0.48)cm,试验组Ⅱ、Ⅲ、Ⅳ级盆底力比例低于对照组[0比9.3%(14/150),0比13.3%(20/150),34.7%(52/150)比44.7%(67/150)],V级盆底力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65.3%(98/150)比32.7%(4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39,P<0.05)。治疗后,试验组产后腹分离康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电刺激与盆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产后腹分离康复。

  • 标签: 产妇 低频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腹直肌分离 盆底肌力等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术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于2000年5月—2008年9月,采用二定点钳夹法施行包皮环切术225例。结果225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患者对包皮外形满意,对性生活无影响,且射精潜伏期延长。结论该术式使内外板位置对合严密准确,切口愈合良好,包皮外形美观,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二定点 钳夹法 包皮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手术方法的不同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观察比较术后的眼压改善情况、有效滤过泡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眼压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眼压的改善情况比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优(P<0.05);术后视力恢复正常有16例(40.00%),视力好转有23例,(57.50%),手术无效有1例(2.5%);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患者术后的有效滤过泡有10例(66.67%),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1例(91.67%),复合式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2例(84.62%),三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组的手术效果较好。结论:根据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情况、房角后退范围及发病时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还能防止视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外伤性房角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