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多样化鉴定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抽取我所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入的多发肋骨骨折被鉴定人为研究对象,共68例;分别采用传统X线诊断法、采用CT诊断法,对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准确率及肋骨骨折部位诊出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多发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94.12%)明显较常规组高,误诊率(2.94%)、漏诊率(2.94%)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多发肋骨骨折伤者肋骨骨折部位诊出率明显优于常规组,该组腋段骨折诊出率(100.00%)、前段肋骨骨折诊出率(100.00%)及后段骨折肋骨骨折诊出率(88.89%)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中CT诊断效果优于传统X线诊断,可切实保障法医临床鉴定准确率,为后续司法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信息帮助;应在法医临床鉴定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学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系统辩证脉中有关脉诊技术训练的事项,提出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方法: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系统辩证脉的角度,从感觉、状态、时间及大脑脉象知觉等角度探讨脉诊技术训练的方法。结果:基于对多种脉诊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强化对手指、状态、时间及大脑脉象层面的技术训练,使手指敏感度提高;减少脉诊反应的时间;创新大脑脉象知觉系统的构建。结论:在系统辩证脉中,涵盖了多种脉诊技术训练的方法,可将其作为医学专业知识教学的方法,在临床中不断普及。

  • 标签: 系统辨证脉学 脉诊技术 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能训练是运动员运动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将发布在中国知网上的有关体能训练的生物基础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梳理目前我国体能训练的研究热点,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的学者主要围绕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数字化、国内外体能训练理论的不同等内容进行研究。

  • 标签: 体能训练 体能 竞技能力
  • 简介:摘要: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SRV)感染引发的主要在犬科动物中传播和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感染了SRV的犬和猫,咬伤、抓伤人,或舔触人类黏膜及破损皮肤,都可能致人感染狂犬病。本研究对松阳县犬伤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描述其流行病特征,为今后科学防治狂犬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犬伤门诊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医学影像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项目,笔者分别对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成像的基本原理、成像的特点、临床应用特点等进行分析探讨。由于上述各种影像设备在不同的临床应用中都有一定的优势或局限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使其在不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临床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22年7月临床住院部收治肠道病毒性脑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对88例患者进行肠道病毒及临床针对性的分析。结果:88例患者初始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和呕吐等症状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1.59%、20.15%、19.32%、19.32%、19.32%;出现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上升(超过10×109/L)患者所占比例为38.64%,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患者所占比例为64.77%,肝功能异常患者所占比例为26.14%,出现脑电图异常患者所占比例为23.86%。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00%,其中柯萨奇病毒16型为8.0%,肠道病毒71型为35.23%;柯萨奇病毒6型为3.41%,柯萨奇病毒10型为1.14%,其他型肠道病毒为52.27%。结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肠道病毒脑炎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在肠道病毒脑炎患者中,其中,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毒脑炎 病原学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诊断颈椎病的影像。针对病发颈椎病的患者进行诊断时,运用CT影像技术与MRI影像技术所取得的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取病发颈椎病的患者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诊治,分别采用CT影像技术和MRI影像技术实施检查,就两种方法对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等病变检出率展开对比。结果:采用MRI进行检查,在颈椎屈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骨性椎管狭窄检出率上均高于CT影像技术,而在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检出率上,均低于CT影像技术,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基层医院 颈椎病 CT影像学技术和MRI影像学技术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罕见异常插入点的关节镜、影像及组织特征。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6 500余例膝关节镜手术中发现7例半月板撕裂患者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前十字韧带之间有罕见的异常插入(前内板股韧带),男4例、女3例;年龄(37.85±7.70)岁(范围27~50岁)。疾病诊断为内侧半月板撕裂4例、内侧盘状半月板撕裂1例、外侧半月板撕裂1例、前十字韧带撕裂+内侧半月板撕裂1例;行半月板修复缝合手术5例、半月板次全切除手术2例。于术中切取异常插入结构即前内板股韧带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回顾患者术前MRI片,对照关节镜术中前内板股韧带位置观察前内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内板股韧带起自内侧半月板前角,向外上延伸,匍匐于前十字韧带前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前十字韧带前方。在5倍光镜下前内板股韧带实质部表现为束状胶原纤维组织,而前十字韧带残端表现为致密纤维胶原组织,呈束状排列。在术前矢状面MRI T2WI中可清晰识别前内板股韧带,呈低信号,与前十字韧带的信号强度相近。在矢状面图像中7例均可识别,在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中各有2例可识别。3例行双侧膝关节MR检查的患者,双侧膝关节内均见前内板股韧带结构。结论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股骨外髁之间存在解剖变异结构——前内板股韧带,发生率约为0.1%,一般为双侧膝关节同时出现;前内板股韧带为变异结构,存在前内板股韧带的病例半月板前角无骨性止点,通过前内板股韧带与前十字韧带连接;前内板股韧带离断后半月板纤维环形结构破坏,半月板丧失力学特性,术中需小心保护。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半月板,胫骨 组织学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线(K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机械对线(MA)-TKA手术前后下肢对线影像参数的变化,分析术后残余内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TKA患者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58~82岁。TKA术中采用KA技术的18例纳入KA组、采用MA技术的18例纳入MA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侧别以及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膝踝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的变化以及畸形矫正程度,并对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KA、MPTA以及mLDFA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 > 0.05)。KA组和MA组术前HKA(172.2° ± 5.3°、172.8° ± 4.6°)、mLDFA(88.9° ± 2.7°、90.4° ± 3.1°)、MPTA(84.8° ± 1.7°、84.4° ± 3.7°),以及术后HKA(175.8° ± 2.6°、176.3° ± 2.0°)、mLDFA(89.4° ± 2.7°、90.9° ± 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0.35、1.58、0.37、0.68、1.76,P值均 > 0.05);术后MPTA测量值KA组(85.3° ± 1.8°)小于MA组(87.4° ± 2.1°),差异有统计意义(t=3.33,P = 0.002)。2组患者术后HKA均大于术前,且MA组术后MPTA也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 < 0.01)。MA组MPTA矫正度数(4.3° ± 2.8°)大于KA组(1.9° ± 1.5°),差异有统计意义(t=-3.25,P = 0.003)。此外,KA组中术后mLDFA与术前mLDFA呈高度相关(R2=0.79,P < 0.001)。结论应用传统器械进行KA-TKA能够恢复患者术前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关节线的解剖形态,术后患者胫骨近端关节线更内倾、股骨远端关节线更外翻,使得膝关节关节线与地面较MA-TKA更平行;而MA-TKA股骨假体放置更倾向于内翻。对于术后残留轻度内翻的TKA,采用KA方法与MA方法的内翻原因及程度不同,KA并不等同于残留内翻的MA。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运动学对线 机械学对线 膝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方法及形态征象在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脏层胸膜侵犯(VPI)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220例,其中男145例、女75例,年龄43~89(62.6±10.0)岁,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按照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有VPI 90例、无VPI 13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组(176例)与验证组(44例)。基于术前增强CT图像提取影像组特征,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动静脉期相关性最高的影像组特征建立VPI预测模型。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筛选临床资料及CT形态征象等相关变量,结合最终选择的相关性最高的影像组特征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对VPI的预测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间AUC的差异。结果从提取出的1 878个影像组特征中筛选出动脉期及静脉期各10个最具相关性的影像组特征,分别用于建立动脉期和静脉期影像组VPI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静脉期影像组模型AUC值分别为0.867(95%CI 0.815~0.920)和0.855(95%CI 0.746~0.964),均大于动脉期的0.844(95%CI 0.784~0.904)和0.814(95%CI 0.677~0.951),差异均有统计意义(Z=2.20、2.07,P值均<0.05)。有、无VPI的患者在空洞征、毛刺征与胸膜凹陷征3种CT形态特征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8.30、7.87、10.32,P值均<0.05)。训练组与验证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联合模型由最终选择的10个相关性最高的静脉期影像组特征及上述3种CT形态征象共同构建,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AUC分别为0.914(95%CI 0.875~0.953)和0.884(95%CI 0.785~0.984),均大于静脉期影像组模型,差异均有统计意义(Z=3.09、2.21,P值均<0.05),即联合模型对VPI的预测效能更高。结论基于增强CT静脉期图像的影像组特征联合空洞征、毛刺征与胸膜凹陷征3种CT形态征象构建的联合模型,对于术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发生VPI的判定具有很好的预测效能,可以协助临床决策。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影像组学 形态学征象 脏层胸膜侵犯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MA-TKA)术后髌股关节影像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性105例,女性122例,年龄(68.6±7.2)岁(范围:52~86岁)。按手术对线方法分为KA-TKA组(102例)和MA-TKA组(125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Blackburne-Peel指数、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前和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计算术前、术后差值。如差值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KA-TKA组和MA-TKA组的髌骨倾斜角分别为(14.22±3.26)°和(13.35±2.27)°,外侧髌股角分别为(9.73±4.86)°和(11.91±3.89)°。KA-TKA组术后6个月相较术前外侧髌股角的改变程度明显小于MA-TKA组[(1.68±4.86)°比(4.15±4.88)°,t=3.805,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OKS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值均<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MA-TKA组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14.4%(18/125),KA-TKA组为6.9%(7/102),差异无统计意义(χ2=3.256,P=0.071)。结论与MA-TKA组相比,KA-TKA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髌骨具有更大的外侧倾斜,但这种影像改变并未表现为临床结果和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也未增加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的频率,因此不会增加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及术中髌骨外侧松解的难度。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髌股关节 运动学对线 机械对线
  • 简介:神经介入放射是以现代神经影像技术以及介入材料工程为基础,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学科。因为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以及外科的常见疾病,故会广泛应用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在国内从事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大多数属于神经外科医生,他们自身储备了大量解剖知识以及手术经验,但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存在明显不同。这不但是在专业技术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病例数越来越多,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种类较多。如何降低、防治治疗中的并发症就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神经介入放射学;并发症;防治
  • 简介:摘要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多样且发病机制复杂,家族聚集发病现象并不少见,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遗传模式复杂且遗传异质性高,内斜视和外斜视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遗传模式与遗传度。7q31.2和4q28.3基因位点、ARIX等基因的变异、NPLOC4-TSPAN10-PDE6G基因簇等与共同性斜视发病相关,未来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和家系研究及更多基因的验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66-369)

  • 标签: 共同性斜视 遗传
  • 简介:摘要簇细胞(tuft cell)是一类高度分化的具有特殊表达谱及生物功能的上皮细胞。近期研究发现簇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结膜、尿道以及牙周组织等组织器官中,介导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Ⅱ型免疫应答等,在调控微生态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簇细胞在形态、分化调控、转录物组特征上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在不同组织间甚至同一组织内存在异质性,不同的表面受体表达类型及下游效应分子决定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多样性。几乎所有的簇细胞均可表达多种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传导通路,通过识别组织微环境中的代谢物,包括微生物代谢产物,发挥下游功能作用。本文就簇细胞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信号传导机制和生物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簇细胞 Ⅱ型免疫应答 味觉受体 微生物
  • 简介:摘要小耳畸形是第1、第2咽弓和第1鳃沟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外耳和中耳畸形。目前对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无共识,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基于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导致小耳畸形的基因和基因功能缺陷上。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鉴定出明确的致病基因。小耳畸形是多因素的,基因功能缺陷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近年来,小耳畸形的表观遗传受到关注,现从表观遗传角度对小耳畸形的研究进行概述。

  • 标签: 小耳畸形 表观遗传学 基因 环境 综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暴露出具备一定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医学人才储备不足,这促使我们思考传染病本科教育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课程思政是当今我国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从多维度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将法治教育、政策教育、传统医学、抗疫成效和抗疫精神等内容有机融入传染病本科教学的策略,并通过学生调研评价实施效果,为培养出具有坚实传染病专业基础、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精神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 标签: 课程思政 传染病学 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遗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加强家系分析和表型识别能力是做好产前遗传诊断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熟悉不同遗传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合理、规范、有序应用产前遗传检测工具,分析胎儿结构异常背后可能的遗传病因并判断预后,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是产前遗传诊断的目标。

  • 标签: 产前诊断 系谱 表型 认知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医学影像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的效果,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影像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该课程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方式、精选教学案例、教学中同伴教学的实施、学生反思和教师点评结合、转变传统考核方法等进行教学模式综合改革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学生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及格率为100.0%,优秀率为63.2%(24/38)。84.2%(32/38)以上的学生认为综合改革培养和锻炼了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和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增强了解决不熟悉的问题的信心,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使自己掌握知识更加牢固;92.1%(35/38)的学生认为综合改革能够使自己有更多的参与和投入、对课程总体感到满意。医学影像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教学模式 综合改革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