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不良事件以及诱发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采取回顾下分析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发生在本院儿科护理中的56例不良事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儿科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结果:在56例不良事件病例风险中可知,在医院儿科护理中常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依次为,给药差错、坠床、非计划性拔管、跌倒、烫伤、皮肤损伤、液体外渗、延误检查、标本采集错误等。诱发不良事件发生的诱因主要有: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问题、家长和儿童自身问题。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具有行为不可控特性,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不高,存在很多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儿科护理人员全面了解科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和诱因,科室不断的完善护理制度、注重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强化对患儿家属的安全教育,从而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将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使用医疗器械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它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一些伤害,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应重视和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管理,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或疑似不良事件进行收集、整理、报告,据统计我院2015年至2022年,累计发现并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54例,通过针对医疗器械不良时间的关注,能够识别上市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严格防范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因此,本文就我院发生的3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我站2020年献血不良反应统计数据与全国血液安全监测统计数据的差异情况,分析本站登记不良反应时偏低的原因,为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自填方式对我站献血服务科采血工作人员发放问卷。结论讨论:献血者都被清楚的告知了迟发献血反应回告途径,但采血工作人员对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分类、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判定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3月到6月就诊的80例骨科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加入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兴趣、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手术预期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良事件中实验组为摔倒和坠床分别为3例和1例,对照组摔倒和坠床分别为6例和4例,两组对比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预见性护理的干预下,能够有效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对骨科临床护理有着一定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中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2021年1月-2022年10月的65例护理中跌倒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结果:65例跌倒事件原因有患者因素、护理不当以及环境因素等,其中患者因素占比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跌到事件发生时间方面,夜间占比最高,其次为早晨(P<0.05);65例事件中50岁以上年龄段占比较高,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中跌倒事件发生原因涉及环境、护理不当以及患者等方面因素,同时跌倒不良事件发生存在明显的时间、年龄差异,针对性制定相关对策可促进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精神科接收的患者80例,对选取的8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并对其认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导致其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查对不严、心理护理效果差、护理人员未按照医嘱进行相应的操作、对于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管理不严格、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整体素质较低等,在对选取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且患者家属对其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更高。所选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想要更好的提升和改善对精神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还需从多方面对其护理的内容进行调整,尽可能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