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分析此类患者颈动脉硬化和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具有的联系。 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全部为老年患者,分别对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按照颈动脉 IMT 将所有患者分成斑块组、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以及狭窄组,并按照颅内动脉狭窄将这些患者分为无狭窄组和狭窄组,对比患者 TC 、 UA 、 HDL-C 以及 TG 和 LDL-C 的浓度,针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斑块组和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明显更高( P < 0.05 )。随着 IMT 的不断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会不断增加,此情况会导致颈动脉硬化几率增加。在血尿酸水平方面狭窄组的水平明显比无狭窄组增高很多,对于颅内动脉狭窄来说,血尿酸水平高属于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其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程度和高尿酸血症之间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此情况可以说明患者颈动脉的硬化程度可以通过血尿酸水平有效反应出来。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老年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卒危险因素的加剧,脑卒中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成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够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远期卒中风险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就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及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膜动脉在颅骨额颞区走行的解剖特点,探讨通过两骨颅骨成形方式保留脑膜动脉的效果。方法收集成人尸头标本5具(10侧),采用标准经翼点入路显露骨窗,同时增加1个以翼点区蝶鳞缝前5 mm处为中心的骨孔,首先用铣刀成形一"凹"字形额颞蝶骨,然后剥离硬脑膜和脑膜动脉,绕蝶骨大翼再成形一"V"字形骨。观察脑膜动脉在颅骨额颞区的走行特点并测量其在翼点处的管径。结果脑膜动脉的前支在翼点区主要沿蝶鳞缝走行,此处脑膜动脉的直径为(1.4±0.2)mm,其最前方的主要分支上行至颞上线水平时,位于冠状缝后方约(13.3±1.5)mm处。10侧标本,通过采取两骨法开颅,9侧脑膜动脉可保持完整。结论根据脑膜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点,采取改良经翼点入路两骨开颅法可有效保留脑膜动脉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尸体解剖 脑膜中动脉 经翼点入路 两骨瓣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从保留肺动脉的角度探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间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患儿围术期资料,通过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保留肺动脉的年龄临界值;按照此年龄的临界值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院天数、ICU滞留天数、急诊手术率、住院死亡比例、出院31天再入院率、肺动脉保留率和快通道率等指标。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法洛四联症患儿105例,其中男67例,女38例,体质量4.2~21.5 kg,中位数7.9 kg,年龄1.3~99.1个月,位月龄8.8个月。应用ROC曲线确定保留肺动脉的年龄临界值为5.5~5.6个月(敏感度0.90,特异度0.58,95%CI:0.588~0.792)。以年龄6个月为界值,将法洛四联症患儿分组后比较。≥6个月组患儿与<6月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滞留天数、急诊手术率、住院死亡比例、出院31天再入院率和快通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组患儿肺动脉保留率高于≥6月组患儿(65.52%对30.26%,P<0.01),住院天数少于≥6个月组患儿(11天对15天,P<0.01)。术后随访中位数14.5个月(0.3~54.9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无再次手术干预,两组患儿随访时间、肺动脉反流程度及残余梗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早期实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效果满意,能提高手术中保留肺动脉概率;建议法洛四联症择期治疗的年龄提前至6个月以内。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婴儿 保瓣 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皮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蒂长度为(12.5±0.6)cm。皮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皮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皮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肌肌力5级。结论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是一种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乳腺癌 联体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近段穿支皮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应用尺动脉近段穿支皮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1例,男9例,女2例,左手5例,右手6例,其中拇指1例,示指5例,中指3例,环指2例。皮切取面积2.5 cm×2.0 cm~4.0 cm×3.5 cm。穿支皮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背静脉、指掌侧固有神经吻合和缝接,11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皮成活情况、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1例皮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皮血运丰富,外形满意,色泽、质地良好,皮无溃疡形成。皮内均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并与受区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缝接,皮TPD 6~9 mm。皮供区一期缝合,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相对隐蔽。结论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穿支位置恒定,血供丰富,术后皮外形、功能满意,供区隐蔽,无需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标签: 尺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分别采用多排螺旋 CT 和 MR 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 CT 和 MR 诊断方式进行临床诊断,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 结果: 对比结果表明, MR 诊断方式能够检出的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几率要高于多排螺旋 CT 诊断方式,对比差异 P<0.05 。 结论: 针对脑血管缺血性损伤患者,临床诊断采用 MR 检查方式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该检查方式更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缺血性损伤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临床诊断 多排螺旋 CT MR
  • 简介:摘要背景和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2年经血管内治疗的30例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并发症、影像学和随访资料。所有存活的患者都接受了电话随访,以获取他们当前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30例患者中有24例为颅内椎动脉狭窄,6例为基底动脉狭窄。其中10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13例行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还有5例患者同时行支架植入和PTA治疗。另有2例患者手术失败。术后死亡患者1例(3.3%),卒患者2例(6.6%),1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者(6.7%)出现无症状并发症(夹层和假性动脉瘤)。本研究的中位数临床随访时间为7年。在29例术后存活患者,有6例死于其他无关因素。有3例患者(10%)出现卒复发,2例(6.7%)为短暂性后循环缺血发作。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大脑中动脉。5例患者(16.7%)再次出现动脉狭窄,其中3例为(10%)手术的动脉血管闭塞。有6例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10%)行PTA治疗,另3例(10%)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当前的mRS评分结果为:9例mRS评分为0分,8例mRS评分为1分, 4例mRS评分为2分,1例mRS评分为4分。结论通过长期随访发现,高危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卒复发率较低。选择合适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并予以血管内治疗可能使其获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省金秋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行冠状动脉内超声引导下实施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例,患者均随访观察,并于术后12~36个月[26.5(14.5~32.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例患者均行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术未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普通球囊扩张后即刻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准确测量冠状动脉血管内径及病变长度,并应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治疗,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的即刻成功率为100.00%,术后比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明显减轻[20.00%(11.25%~25.00%)比90.00%(80.00%~97.75%),H=11.549,P<0.01];术后比术前病变冠状动脉最小内径明显增大[2.23(2.03~2.53)mm比0.30(0.25~0.54)mm,H=11.361,P<0.01]。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发、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曾再发心绞痛,程度较前减轻,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再发狭窄,于原狭窄处植入支架治疗;1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形成,未予治疗。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直接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提供了一个"有介入无植入"的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远期效果是乐观的,而对于冠状动脉出现再狭窄的患者可以直接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介入性 血管成形术 气囊扩张术 紫杉醇 药物涂层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存在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依据头颈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者44例纳入狭窄组,颈内动脉闭塞者16例纳入闭塞组。检测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血流量(BFV)、血管内径(D)、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峰值(PSV),并分析其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健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D及PSV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相比,两组患侧RI较高,BFV及EDV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狭窄组相比,闭塞组患侧RI较高,BFV及EDV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BFV、EDV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P<0.05),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Y=-7.398+7.928X1-0.010X2-0.439X3。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颈总动脉RI、BFV及EDV有关,可作为颈内动脉狭窄的辅助检查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颈总动脉 血流动力学参数 颈内动脉狭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缺血性卒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影响因素以及缺血半暗带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MCA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性卒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一站式颅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hpy, CTA)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检查,通过eStroke平台分析结果并将患者分为有利半暗带模式组和不利半暗带模式组。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比较组间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缺血半暗带模式和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年龄(65.14±10.21)岁,男性35例(56.5%),35例(56.5%)存在有利半暗带模式,26例(41.9%)转归良好。单变量分析显示,有利半暗带模式组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CTA和CTP检查时间、阿尔伯塔卒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和基线半暗带体积与不利半暗带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归良好组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CTA和CTP检查时间、基线ASPECTS、基线核心梗死体积、基线半暗带体积和半暗带模式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优势比(odds ratio, OR)1.13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2~2.113;P=0.048]、发病至CTA和CTP检查时间较长(OR 1.123,95% CI 1.014~1.667;P=0.031)、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626,95% CI 1.019~2.715;P=0.023)与不利半暗带模式显著独立相关,而ASPECTS较高与有利半暗带模式显著独立相关(OR 0.043,95% CI 0.003~0.620;P=0.021);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OR 1.204,95% CI 1.041~1.983;P=0.046)、发病至CTA和CTP检查时间较长(OR 1.037,95% CI 1.013~1.996;P=0.039)、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418,95% CI 1.096~1.959;P=0.038)、基线核心梗死体积较大(OR 1.006,95% CI 1.002~1.311;P=0.046)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而基线半暗带体积较大(OR 0.074,95% CI 0.003~0.194;P=0.044)和有利半暗带模式(OR 0.063,95% CI 0.013~0.511;P=0.040)与转归良好显著独立相关。结论半暗带模式与MCA狭窄或闭塞所致卒患者的临床转归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术 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SCIA)穿支皮切取预防生殖股神经(GFN)股支损伤的体会。方法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SCIA穿支皮修复足部损伤32例,均获得门诊随访,有18例在SCIA靠近股动脉处发现有GFN股支通过,分别位于SCIA浅支浅层、SCIA浅深支之间、SCIA深支深层。通过解剖分离暴露GFN股支,切取皮,修复足部创口,16例GFN股支暴露良好,未损伤,2例因位于SCIA浅、深支之间,且需切取共干血管蒂,予切断神经并取下血管蒂后缝接神经。结果32例皮均顺利成活,供区及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末次随访皮质地优良,足部外形恢复满意。2例神经缝接患者在大腿前内侧有感觉减退,半年后恢复,余患者取皮侧大腿前内侧均无感觉减退现象。结论对GFN股支及SCIA蒂部血管的解剖分型分析及术前、术设计,有利于预防GFN股支的损伤。

  • 标签: 生殖股神经股支 旋髂浅动脉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低灌注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无临床症状且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根据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结果分为PWI正常组(14例)、PWI代偿组(26例)和PWI失代偿组(2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PWI失代偿组认知评分[MMSE评分:(19.35±3.26)分;MoCA评分:(16.06±2.59)分]明显低于PWI正常组[MMSE评分:(26.29±3.12)分;MoCA评分:(24.27±2.85)分]和PWI代偿组[MMSE评分:(23.78±1.77)分;MoCA评分:(20.69±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7、4.134,均P<0.05)。而在各因子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延迟回忆分项在PWI代偿组[分别为(3.27±0.97)、(1.45±0.73)、(2.47±1.73)分]和PWI失代偿组[分别为(1.96±0.79)、(0.97±0.59)、(1.49±1.38分)]均显著低于PWI正常组[分别为(4.25±1.29)、(2.57±1.24)、(3.57±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1、5.394、4.989,均P<0.05)。PWI失代偿组患者狭窄侧大脑半球萎缩。结论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引起的脑低灌注与广泛的认知障碍和同侧脑萎缩有关。

  • 标签: 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修复内踝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宁波市第九医院共收治5例男性踝部外伤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右侧3例,左侧2例。病因:交通伤2例、压砸伤3例。其中4例合并骨折,1例合并钢板和骨外露,2例合并局部感染,1例皮肤撕脱伤。术前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3.0 cm~4.0 cm×6.0 cm。清创后设计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修复创面,术于深筋膜浅层长屈肌和趾长屈肌间寻找目标穿支,充分显露穿支蒂部,保留蒂部长度≥2 cm并携带少量筋膜组织。在深筋膜浅层完全切取皮后旋转皮拟覆盖创面,确认皮血供良好后与创面疏松缝合,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均常规补液、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形成治疗,踝关节中立位抬高并以石膏制动,监测皮的温度、颜色、张力和返流情况,并逐步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5例皮均成活,穿支点距内踝5.5~8.5 cm,切取皮面积:4.0 cm×6.5 cm~4.0 cm×10.0 cm,供区除1例植皮外其余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皮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痕增生,与局部皮肤性状相近,踝关节活动可,皮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具有操作简便,软组织性状相近,血供稳定可靠,供受区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胫动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螺旋桨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该文报道1例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继发于主动脉周脓肿压迫,表明心脏CTA能够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动脉窦、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病变范围和程度,有助于临床诊疗决策的制定。

  • 标签: 心内膜炎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 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足。皮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 7.0 cm× 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皮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皮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 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 TPD 6~ 9 mm。结论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近端尺动脉穿支皮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前臂近端尺动脉穿支皮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18例18指,软组织缺损面积1.2 cm×2.0 cm~2.0 cm×5.0 cm,皮切取面积1.8 cm×2.0 cm~3.0 cm×6.0 cm,皮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皮的外观、质地及感觉情况和患肢功能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18例皮均成活。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皮外观均良好,饱满,质地可,术后1年TPD为12~14 mm;手指及前臂皮附近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前臂近端尺动脉穿支皮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臂 尺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 指背软组织损伤